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張樂行處以凌遲之刑:死狀究竟有多慘?

張樂行處以凌遲之刑:死狀究竟有多慘?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樂行生平

張樂行生平記載他生於1811年,安徽人,地主出身,爲人比較寬厚,愛打抱不平,嫉惡如仇,深受百姓的愛戴。張樂行生平主要介紹了他的反清事蹟,他是捻軍的前期首領,1852年因爲皖北的饑荒嚴重,他與龔得樹等率領捻軍起義,主要在蘇魯豫皖等地方活動,聲勢非常浩大。

張樂行處以凌遲之刑:死狀究竟有多慘?

張樂行故居

1853年他聯合數萬人劫獄救囚並與同年11月樹黃旗起義,這次起義又被稱爲“十八鋪聚義”,同年被清軍招撫。1854年再聯合捻軍起義,擴大了在淮北的勢力範圍。1855年秋天被推舉爲任雉河集起義的首領,稱“大漢明命王”,憑此成爲抗擊清軍的主力,1856年8月因爲雉河集被清軍攻陷率軍南撤,並於次月重新奪回雉河集。

在1857年與陳玉成等會師,更換爲太平天國旗幟並接受太平天國領導,被封爲“徵北主將”。1858年他率兵北上控制了淮河南北的交通,並在11月配合三河之役大敗湘軍,次年夏天他又聯合廬州守軍攻克懷遠並在11月往南退到定遠。1860年率部佔領清江浦,被封爲沃王。1862年與陳玉成等合攻潁州府,因陳玉成被捕而孤軍奮戰,第二年再次退軍到雉河集,3月率20萬大軍與僧格林沁血戰,因力量懸殊而全軍覆沒,他僅帶領剩下的10餘人衝出重圍至西陽集李家英處。

張樂行生平最後指出,他在行至李家英處時,李家英早已向清軍投降並暗地密保清軍,張樂行隨即被捕並於二月二十八日英勇就義。

張樂行凌遲

張樂行是捻軍前期首領,在1857年歸太平天國麾下,被封爲徵北主將,後因出征蘇北敵後成功佔領清江浦被封爲沃王。張樂行凌遲發生同治二年,他因陳玉成被俘而孤軍奮戰在淮河南北,3月與僧格林沁在過渦河血戰,但力量太過懸殊而全軍覆沒,而後他因投靠早已降清的捻軍李家英而被俘。

張樂行處以凌遲之刑:死狀究竟有多慘? 第2張

張樂行畫像

張樂行凌遲的過程極爲殘忍,在臨行前他大罵捻軍叛徒並喝令兒子不能喊痛,最先被施以活剮極刑的是張樂行的兩個兒子,幾個劊子手一邊用利刃行刑,一邊將他兒子的肉割下強行塞到他的嘴裏,張樂行將血淋淋的肉直接吐到了劊子手的臉上,並破口大罵,劊子手非常憤怒將他的舌頭用鉤子勾出,他便怒目而視,直到眼角因爲睜裂而流血不止。

在他兩個兒子被刮斃後,劊子手開始對他施刑,首先將其生殖器割掉,然後用鐵鉤將大腸從肛門勾出並拴在馬樁上,最後施以最殘酷的碎刮極刑,每割一刀都會有人在旁報數並撒上鹽水,他因爲劇痛幾次昏倒,都被劊子手用冷水澆醒。

整整一天的時間他總共被剮約一千多刀,但始終沒有叫喊求饒,最終只剩頭顱沒有割以示衆,但他仍能睜眼看着自己全身血肉如同魚鱗被一片片剮下,就連主刑官僧格林沁都爲之動容。張樂行凌遲並不是太平天國將領被清朝施以極刑的唯一特例,卻是其中最爲悽慘之一。

張樂行的故事

一百多年前,安徽出了一位震撼朝野的人物,他嫉惡如仇,懲惡揚善,後來又聯衆反清,他就是清末農民起義的首領張樂行。

張樂行處以凌遲之刑:死狀究竟有多慘? 第3張

張樂行畫像

張樂行的故事向人們介紹了他疏財仗義的狹義情懷,他幼年時家庭比較富裕,但他廣濟貧苦百姓,而被相鄰稱爲仁義光棍。在聚衆反清之前他就經常率領捻軍行俠仗義,在他得知鄉霸侯永清我行我素橫行鄉里時,找人殺死了侯永清除了當地一霸,從此在當地貧苦百姓中樹立起威望,這也是日後舉兵反清衆人支持的基礎。張樂行的故事還讓人們瞭解他曾經販運私鹽的經歷,他雖然出身地主家庭,但後來因爲常常疏財助人,家境大不如前,不得以只能選擇販賣私鹽爲生,他很快做起了保運私鹽的鹽趟主,並且受到了參與販鹽活動的貧苦農民的支持,大量槍手聚集到他的手下,也因爲他的力量逐漸壯大就連緝私的鹽巡也不敢輕易與他產生碰撞,他不僅樂善好施,爲人也非常冷靜果斷,哪怕面臨突發事件,也能鎮定自若的應對。

張樂行的故事最後讚揚了他不畏清軍慷慨就義的英勇精神,1863年因爲捻軍對戰清軍失利,最後他僅帶領剩餘的10餘人突出重圍,於3月22日投奔同爲捻軍的李家英,但當時的李家英早就叛變,投靠了清軍並且暗地告密給了清軍,致使他被俘並在同治二年慷慨就義,傳言在他就義前,面對僧格林沁的利誘不但沒有屈服,反而大罵僧格林沁並且痛斥捻軍叛徒。

張樂行故居

張樂行故居位於安徽西北部的渦陽縣,從渦陽縣城到張樂行故居的路程大約6公里,但真正行駛起來卻遠得多,因爲其中很長的路是坑窪不平的。

張樂行處以凌遲之刑:死狀究竟有多慘? 第4張

張樂行故居

張樂行故居是明顯的土牆小瓦清式四合院,內有瓦房16間,建築面積約260平方米,客廳內重粱起架,明柱走廊,建築非常雄偉大氣,張樂行就出生在這裏,他本人性格非常豪爽,樂善好施,嫉惡如仇,廣交朋友,深得當地百姓的擁戴,渦陽縣到現在還有他的後人在這裏生活。除去凝重略顯宏偉的後堂屋,其他房屋都是極不起眼的,但是在這些不起眼的小屋裏,擺放着各式石碑:張氏大宗譜,張尉祖墓碑等,墓碑上記錄了張氏各脈支派,上到參加過捻軍的將領,下到普通支派人士,均統計在上。

張樂行故居是捻軍早期活動的據點,張樂行經常和龔德樹等人在這裏聚會議事,沉重打擊清朝腐朽統治的重大決定也是在這裏規劃實施的。雖然久經歲月,這裏的松柏已經枝葉茂盛,鐵門已經鏽跡斑斑,但這座故居依然是人們懷念反清英雄的地方。1961年這裏被評爲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7年該故居東西廂房和後堂屋都被政府拆除,並在1990年原址重建,建好後因爲後堂屋房屋寬但是小樑少,所以出現牆面不平房屋下沉現象,2003年對前堂屋牆體進行了修正加固,2008年省文物局再次出資修繕該故居,並重新打造了一座張樂行塑像。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