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比干是誰?比干挖心的史實與傳說有哪些?

比干是誰?比干挖心的史實與傳說有哪些?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比干剖心的故事:比干挖心的史實與傳說(圖)

比干,子姓,沫邑人(今衛輝市北)。生於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125年夏曆四月初四日),卒於公元前1063年。一生忠君愛國倡導“民本清議,士志於道。”爲殷商貴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幹。比干幼年聰慧,勤奮好學,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帝乙,又受託孤重輔帝辛。從政40多年,主張減輕賦稅徭役,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比干是殷帝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即紂王)的叔父,官少師(丞相)。受其兄帝乙的囑託,忠心輔佐侄兒——幼主紂王。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冬十月二十六日被紂王殘殺,終年(公元前1063年)63歲。

比干是誰?比干挖心的史實與傳說有哪些?

典故故事

《封神榜》記載,商朝紂王被妲己所迷惑,喪德敗行,荒淫無道,巔倒倫常, 又信費仲、尤渾等佞臣至朝政腐壞,丞相比干身爲紂王的叔父,責無旁貸,不時力諫紂王,但被妲己等人視爲眼中釘。

一晚,比干應紂王之命赴鹿臺迎接羣仙降臨,當酒過三巡之後,他發現妲己及其所請來的神仙全是妖狐化身,於是暗中請鎮國武成王黃飛虎誅殺妲己的狐族,因此更令妲己含恨在心,設下毒計殺害比干。

一日,妲己面帶病容地對紂王假說自己心病復發,絞痛難當,記得幼時曾得異人相救,以玲瓏人心一片,煎湯吃下,此疾就愈,但若無玲瓏心則此命休矣,妲己又虛言比干是一位忠賢之臣,其心必定是七竅玲瓏,可借一片食之,病癒即還給他,紂王信以爲真,即命人急召比干。

比干聞之,既怒且驚,慌忙中打開了姜子牙留下的錦囊來看,內藏有符訣及救命法術:將符燒灰入水,飲服於腹中可護住五臟六腑;剖腹摘心之後,在路途中若見有人賣“無心菜”,你就要問:“人若是無心如何?”賣菜人若是答:“人若無心還活!”你便不死;但賣菜人回答:“人若無心即死!”你就即死矣!比干顧不得那麼多,即依照錦囊內的方法去做!

他到了朝殿之上即破口大罵:“妲己賤人!我死冥下,見先帝無愧矣!”又泣:“成湯先王!豈知紂斷送成湯二十八世天下,非臣之不忠耳!”遂即拔劍剖腹,但其血不流;比干將手往腹內摘心而出,擲在地上,掩袍不語速往城門外去。

比干一言不發,騎馬飛奔跑了好幾里路,忽然聽見一婦人大叫賣無心菜,比干勒馬即問:“人若是無心如何?”婦人回答:“人若無心即死!”比干當時大叫一聲血如泉涌,一命鳴呼去了。

後來,姜子牙助周滅紂成功,奉元始天尊的法旨封神,而比干被追封爲“文曲星君”。

比干之死

商末帝辛(紂王)暴虐荒淫,橫徵暴斂,比干嘆曰:“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樓強諫三日不去。紂問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義所以自恃”。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信有諸乎?”遂殺比干剖視其心,終年64歲。

比干是誰?比干挖心的史實與傳說有哪些? 第2張

比干剖心的史實與傳說

比干是商代以死諫君的忠臣,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敢於進諫、又不惜以死抗爭的忠臣。他和箕子、微子盡心盡力輔佐紂王更是有口皆碑,彪炳青史,三人並稱爲商末三賢,孔子則尊其爲“殷三仁”。歷史學家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裏曾把他和戰國的屈原、三國的諸葛亮和唐朝的魏徵同列爲敢言直諫的愛國者。

比干是商紂王的叔父,但同時也是紂王王位的積極爭取者。《尚書·微子篇》載:帝乙在位時間很短,病重期間,曾宣比干、箕子等進宮商議繼承王位之事。箕子勸帝乙立長子微子爲王位繼承人,比干卻力薦次子帝辛(即後來的紂王)。因微子不是帝乙的正妻所生,所以比干不同意箕子的建議。最後,帝乙採納比干的建議立辛爲王位繼承人。帝乙病重期間,比干曾向鬼神祈禱,保佑哥哥身體健康,並許願只要哥哥能夠恢復健康,自己情願代之以死。

帝乙死後,紂王即位,比干全力輔佐紂王治理國家。比干看到紂王荒於政事,就坦言直諫,並帶紂王去太廟祭祀祖宗,給他講歷代先王創業之艱辛。紂王雖表面點頭稱是,但並不真正改過,而且更加荒淫暴虐。“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即諫不從且死,忠之至也”。比干冒着喪生滅族的危險,連續3天進宮向紂王進諫,抨擊、指責紂王殺皇后、殺大臣、謫太子的過錯,斥責他的暴政。紂王無言以對,惱羞成怒質問比干:“你爲什麼這樣固執?”比干答道:“君有諍臣,父有諍子,士有諍友,下官身爲大臣,進退自有尚盡之大義!”紂王又問:“何爲大義?”比干答:“夏桀不行仁政,失了天下,我王也學此無道之君,難道不怕丟失了天下嗎?我今日進諫,正是大義所在!”紂王聽到這裏勃然大怒,決定要拔掉比干這顆眼中釘,於是說:“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竅,信有諸?”說罷,命人剖開比干的肚子、取出心肝,並向全國下令說:“少師比干妖言惑衆,賜死摘其心。”公元前1029年夏四月初四,比干被紂王殺害於朝歌摘星臺。

比干死後,葬於朝歌城南三十五里之王畿上。今衛輝市城北約7.5公里頓坊店鄉,有一座小山一樣的大土冢,就是比干墓。該村也因存有比干廟(墓)而命名比干廟村。周武王滅商後,認爲比干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臣,應予以褒獎,就在比干葬地汲縣爲比干封了墓,《尚書·武成篇》中曾記載“武王克殷、封比干墓”,對這一歷史事實進行了真實的記錄。北魏時孝文帝因墓建廟,後世歷朝帝王又多次對墓地進行修建。

“比干剖心”的民間傳說:

傳說比干被紂王挖心以後,掩袍不語,面似土色,單騎縱馬南行。他知道南行心地(今河南新鄉縣),就會長出心來。行至牧野荒郊,遇上一老婦人叫賣“沒心萊”。比干問:“菜沒心能活,人沒心如何?”老婦說:“菜沒心能活,人沒心就會死!”比干聽後,長嘆一聲,口吐鮮血,墜馬而死。驟然間,天地皆黑,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捲土成墓,將比干屍體埋於土中,人稱之“天葬墓”。今天,每到綠葉返青之時,比干的墳墓上都會長滿三個葉的沒心菜,傳說這種沒心菜,原是比干的七竅丹心化成的,墓地周圍的古柏,因悲傷過度都直不起腰、擡不起頭,後來都變成了“彎柏”。

如今,3000年過去了,雖然比干的軀體早已化作一抔塵土,然而比干捨生取義的浩然正氣卻永留人間、名垂青史。後人“自古拒諫之君莫甚於紂,自古死忠之臣莫甚於比干”的評價,更使我們對一代忠臣肅然起敬。

比干還是林氏先祖。傳說比干被挖心後,其妻陳氏爲躲避官兵追殺,逃難於長林石室,生子名堅,因生於林,被周武王賜以林姓,史稱林堅,他也被林姓人尊爲受姓始祖。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