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明朝太監劉若愚寫了本奇書,乾隆皇帝爲何下令銷燬?

明朝太監劉若愚寫了本奇書,乾隆皇帝爲何下令銷燬?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劉若愚。

這本書的名字叫做《酌中志》,作者名叫劉若愚,此人原名叫劉時敏,祖籍在南直定遠,但他們世代都定居延慶(今北京延慶縣)。劉若愚可以說是如假包換的官宦子弟,他們家世襲延慶衛指揮僉事一職。著名的戚繼光家是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這兩個職位其實是一樣的,可劉家的地位比戚家的更加重要,因爲延慶距離紫禁城很近,是個軍事要塞。

劉家到了劉若愚的父親劉應祺那輩時,就更加不得了了,劉應祺一路升到了遼陽協鎮副總兵。可是,出生於如此家庭的劉若愚爲什麼會成爲太監呢?

據劉若愚本人說,他十六歲那年,做了一個奇怪的夢,這才揮刀自宮。劉若愚志向遠大,他自宮並不是爲了當一個小小的太監,而是爲了苦讀醫書,學習養生的知識。看來劉若愚時想成仙,不過這在當時也很正常,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明朝的嘉靖皇帝就十分喜歡道家學說,天天想着煉丹成仙,在嘉靖皇帝的影響下,道教和道士在民間也非常吃香。

萬曆二十九年,劉若愚被選入皇宮,在司禮太監陳矩手下做事。之後,在歷史上鼎鼎有名的魏忠賢上臺了,魏忠賢見劉若愚很有學問,字寫得也不錯,就讓劉若愚在內直房管理文書。也許是因爲劉若愚實在是太有才華了,時間一長,連魏忠賢也嫉妒起他了,總是找劉若愚的麻煩。劉若愚很是苦惱,於是他將自己的名字改作"劉若愚",想借若愚二字來時時警醒自己。

明朝太監劉若愚寫了本奇書,乾隆皇帝爲何下令銷燬?

崇禎二年,崇禎皇帝開始對魏忠賢下手了,劉若愚雖然沒跟魏忠賢等人狼狽爲奸,但也因此事被牽連,在羣臣的彈劾之下,劉若愚被髮配至南京孝陵衛充任孝陵淨軍。

之後,無辜的劉若愚被牽連進高攀龍一案,劉若愚因被誣告被處斬監候,而真正的罪人則因用黃金賄賂而逍遙法外。

蒙冤獄中的劉若愚百感交集,他效仿漢朝的司馬遷,在獄中發憤著書,用了十二年時間寫成了《酌中志》,書中記錄了明朝的天啓皇帝、崇禎皇帝年間宮中真實發生的事件,也詳細記錄了魏忠賢在宮中起起伏伏的經歷。書中有個章節名爲《遼左棄地》,詳細記錄了女真族的崛起和強盛。

明朝太監劉若愚寫了本奇書,乾隆皇帝爲何下令銷燬? 第2張

許多年過後,因爲一個偶然的機會,清朝的乾隆皇帝看到了《酌中志》,一開始乾隆皇帝還看得津津有味,可當看到書中"虜""奴酋"等字時,不禁氣不打一處來,而且書中還記錄了清朝剛建國時的那段不太光彩的歷史往事,乾隆皇帝又害怕又生氣,馬上下令銷燬此書。

因爲到了清朝的時候,《酌中志》已經在民間流傳甚廣,雖然乾隆皇帝明令禁止,但仍有一些漏網之魚流傳至今,讓我們得以拜讀這本由明朝的太監寫成的奇書。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