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揭祕梁元帝蕭繹的變異人格:梁元帝爲何要焚書?

揭祕梁元帝蕭繹的變異人格:梁元帝爲何要焚書?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梁元帝蕭繹(508-554),是梁武帝蕭衍的第七子。552年11月在江陵即皇帝位,在位僅三年,554年西魏攻陷江陵,被俘遇害。

在中華文化史上,有幾位著名的父子文人,前有三國時的“三曹”,後有北宋的“三蘇”;南朝時的梁氏父子也佔有一席之地,他們是梁武帝蕭衍與他的三個兒子——昭明太子蕭統、簡文帝蕭綱與梁元帝蕭繹,而蕭繹又是“四蕭”中的佼佼者,其文學成就堪稱翹楚。據《梁書·元帝本紀》記述:“既長好學,博綜羣書,下筆成章,出言爲論,才辯敏速,冠絕一時。”其生平著述多達20種,共400多卷。最重要的著述是《金樓子》,《隋書·經籍志》錄有十卷,後存六捲入《四庫全書》子部。現代作家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引用他的《採蓮賦》描述江南採蓮的情事。在歷史上,他向來就有“才子皇帝”之稱。

他喜歡藏書,更是癡迷讀書。他經常讓左右侍從讀書給他聽,而且“晝夜不絕”,即使熟睡,但若有讀錯或故意欺騙,他總是立刻驚醒。在江陵的時候,借抄私家藏書一直不輟;平定侯景之亂後,收取文德殿藏書及其他公私典籍七萬多卷,到他在江陵即位的時候,其藏書已達十四萬卷。

揭祕梁元帝蕭繹的變異人格:梁元帝爲何要焚書?

但就是在江陵城破之夜,他命令高善寶一把火燒掉這些非常不容易輯錄聚集的十四萬卷古今圖書,從而造成自秦始皇焚書以來最大的一次文化史上的浩劫。當有人問他爲何焚書,他回答道:“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胡三省感嘆“帝之亡國,故不由讀書也”,清人王夫之在其《讀通鑑論》中直言梁元帝是自取滅亡,並且強調“非讀書之故,而抑未嘗非讀書之故也”。

蕭繹在其父蕭衍駕崩之後,人性中的殘忍又暴露無遺。

曾經擔任過湘東王長史的劉之遴,在蕭衍駕崩之後“剃髮僧服”逃出建康要回歸江陵,而蕭繹一向就妒忌他的才華,於是在549年6月劉之遴到達夏口的時候,他派人祕密地“送藥殺之”,但爲了遮人耳目,他親自爲劉之遴作墓誌銘,並且贈送劉家很多財物用來風光地辦喪事。

549年7月,他懷疑竟陵太守王僧辯坐等觀望,就隨手用刀砍殺,結果砍中王僧辯的左大腿,“悶絕,久之方蘇,即送獄”,直到王僧辯的母親“徒行流涕入謝,自陳無訓”,他才消了怒火,賜以良藥,王僧辯才“得不死”。而後來王僧辯還替他立下汗馬之勞。

平定侯景之亂,已是階下囚但卻是侯景之亂最大的謀劃人王偉在監獄中給蕭繹寫了“五百言詩”,蕭繹讀着王偉的詩特別愛惜他的才華,就忘了王偉是他蕭繹殺父亡國的罪人而想赦免他。有人就告訴蕭繹,王偉的討伐檄文也寫得特別好,當他看到檄文中“項羽重瞳,尚有烏江之敗;湘東一目,寧爲赤縣所歸!”(其意是:湘東王只有一隻眼睛,還想着普天下的百姓歸附他嗎!)的時候,便從心底升起一股強烈的怒火,他就讓人將王偉的舌頭釘在柱子上,然後剖開他的肚子,又一片肉一片肉地碎割直至王偉死亡。

553年7月,他一道密旨讓樊猛殺掉八弟武陵王蕭紀,賜蕭紀後人姓氏爲饕餮氏(意爲貪財貪食),並且將他的兩個侄子蕭圓照與蕭圓正活活餓死在監獄中。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記述爲“至齧臂啖之,十三日而死,遠近聞而悲之”,餓到啃咬自己的手臂,整整十三天而死!他又殺了他的不少兄弟子侄。蕭繹殘忍也可見一斑了!

我們在讀有關蕭繹的歷史記載時,無法理解他的爲人與治學。

讀書應該明智,讀聖賢書更應懂得親情的重要與治國安邦的原則。但藏書那麼多、讀書那麼多、援筆立就的蕭繹卻顯示出政治上的昏庸甚至弱智、倫理上毒狠異常的人格分裂。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讀書與行事如此分離?原因可能有四:

其一,他讀書未能懷有濟世的偉大理想。王夫之感慨爲:“取帝之所撰著而觀之,搜索駢麗,攢集影跡,以誇博記者,非破萬卷而不能。”其意是蕭繹讀書的主要目的只是爲了向人誇示自己讀書讀得多。我們在讀唐宋八大家的文字時,明顯感覺到那些讀書人有一種積極出仕的人生奮鬥理想,他們確實在強調“文以載道”的文字及其在宦途中的積極用世;也只是在自己遭受打擊或貶謫之時才生髮出一些“獨善其身”的感慨。就蕭繹本人而言,即位前擔任一方諸侯的時候,還是有些作爲的,他15歲到19歲擔任丹陽尹期間,與三五好友詩歌唱和,並積極推動文學改革,爲政上有“良政之名”,當地百姓還給他立“善政碑”,由大才子裴子野撰文;但一旦登上權力的峯巔便任意殺戮,遇上戰事也不會識鑑並重用賢能之人了。

其二,他只是死讀書,讀死書,而未能行萬里路,去採民風察民情,體驗黎民稼穡之苦,最起碼經歷一些旅途之艱險和勞苦,嘗試一些苦的滋味。他只會在其哥哥蕭綱的倡導下,做個文壇副領袖創作些與百姓無關聯的宮體詩甚至豔體詩。他只知這十四萬卷書是自己的私有財產,一旦城破自己不再能擁有的時候,便肆無忌憚地讓人絕情地焚燬殆盡。

其三,可能與他的生理缺陷有關,他從小就失去一隻眼睛,而且還多少受到了不少人的奚落和暗諷。他的正妃就是歷史上聞名的所謂“徐娘半老”的徐氏,這位徐妃在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中被寫成一個“醜而妒,又多失行”的女人,而且還樂意給貴爲湘東王的蕭繹戴綠帽子。蕭繹也是三年“一至其室”,每當徐妃聞知蕭繹要來,便以“半面妝”等待蕭繹,所謂“半面妝”就是因爲蕭繹瞎了一隻眼而徐妃只化好半面臉的妝,因此蕭繹只能憤怒而出,但就是這樣,徐妃還是與蕭繹生有一子一女,但很可惜,其子蕭方等卻因爲其母的原因得不到蕭繹的歡心,甚至最後被蕭繹故意安排去討伐驍勇善戰的河東王蕭譽,而在意料之中的戰敗中淹死。這些遭遇應該給蕭繹造成嚴重的心理陰影,使得他多疑懦弱,遇事不果斷;而真正大權在握便無情地肆意殺戮了。甚至西魏大軍圍城的時候,還要讓人棒殺那些在監獄中的幾千死囚犯。

其四,蕭繹不仁,這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原因。據《金樓子》自述,蕭繹非常喜歡寫詩作文,他的母親對他說:“夫政也者,生民之本也。爾其勖之!”希望他作爲王侯要首先重視學習爲政之道,而不是急於詩賦著述。年輕時的他還能想到他母親的諄諄教誨,年長後便沉浸在浩如煙海的文字中而忘卻這些良言了。韓愈在《原道》中說“博愛之謂仁”,心中充溢愛心並能施愛於人才能稱爲“仁”,而蕭繹“舍侯景之大仇,而亟戕其骨肉”,這都是他心中據有不仁之情,難怪王夫之感慨“不仁者,未有能保其地利者也”。儒家向來提倡並踐行仁愛精神,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蕭繹連家人都不愛,就不能指望他去愛天下之人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