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土家族舞蹈 毛古斯舞是中國古代戲劇的活化石

土家族舞蹈 毛古斯舞是中國古代戲劇的活化石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毛古斯舞,是土家族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舞蹈,土家族語稱“谷斯拔帕舞”、“帕帕格次”或“撥步卡”,漢語多稱爲“毛古斯”或“毛獵舞”。它產生於土家族祭祀儀式中,是土家族一種古老的舞蹈,被稱爲“中國古代戲劇舞蹈的最遠源頭”、“中國古代戲劇舞蹈的活化石”。

土家族沒有文字,但毛古斯舞代代相傳不衰,其表演形態中所保留着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神崇拜等遠古信仰符號和寫意性、虛擬性、模仿性等藝術元素。它表演粗獷豪放、剛勁激昂,讓人領略到遠古原始風情,土家族每逢過年節跳擺手舞,都要跳這種古老的舞蹈。

毛古斯舞是一種具有人物、對白、簡單的故事情節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戲劇舞蹈,它以近似戲曲的寫意、虛擬、假定等藝術手法表演土家先民漁、獵、農耕等生產內容,既有舞蹈的特徵,又有戲劇的表演性,兩者雜糅交織,渾然一體。表演大多與跳擺手舞時穿插進行,有時在一定場合單獨表演。

毛古斯舞動作特點別具一格,表演者屈膝,渾身抖動,全身茅草唰唰作響,頭上五條大辮子左右不停擺動,表演中碎步進退,左右跳擺,搖頭抖肩。“打露水”、“掃進掃出”、“圍獵”、“獲獵慶勝”等內容,可根據表演動作清楚地分辨出來。該舞蹈最突出的特色在於服飾的風格,表演者身穿草衣樹皮,古樸大方,極具原始風情。表演對話時要求變腔變調,使觀者辨認不出表演者的真實身份。

土家族舞蹈  毛古斯舞是中國古代戲劇的活化石

跳“毛古斯”,規模大者要跳六個晚上,主要以土家族的歷史、漁獵、婚姻、生活等爲內容,舞蹈從動作到內容,都別具一格。演出自始至終,講土話、唱土歌,形態滑稽,詼詣有趣。碎步進退,曲膝抖身,左跳右擺,渾身顫動。搖頭聳肩,茅草刷刷作響,全是模仿古人的粗獷的儀態。

跳“毛古斯”,一般由十五六人組成,爲首的祖輩叫“拔步長”,其他的是小輩兒孫。這樣就組合成一個家庭,無論輩份高低,渾身都得用稻草、茅草、樹葉包紮,甚至臉面也用稻草樹葉遮蓋住,頭上還要扎五條大棕葉瓣子,四根稍彎,分向四面下垂。跳演至《接親》時,特別要用稻草紮根男性生殖器,夾在兩腿中。觀看跳演的人,沒有誰認爲是“醜事”,卻覺得這樣裝扮才真實。

跳“毛古斯”的形式,相當自由,不受內容的限制。可歌可舞,可做遊戲,玩雜耍,翻跟斗,打鞦韆。但以對白爲主體,方式靈活多樣,觀衆也可答話插白。

毛古斯舞不僅對研究土家族最初的生活形態、生活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價值,其表演形態中所保留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神崇拜等遠古信仰符號和寫意性、虛擬性、模仿性等藝術元素,更是一筆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