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要是晉王朱棡還在世的話,朱棣還敢發動靖難嗎?

要是晉王朱棡還在世的話,朱棣還敢發動靖難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根據歷史記載,朱棡是朱元璋第三子,跟太子朱標、秦王朱樉都是馬皇后所生,當然也有資料說朱棡是李淑妃所生。很多人說要是晉王朱棡還在世的話,朱棣還敢發動靖難嗎?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朱棡從小長得相貌堂堂,而且很聰明,朱元璋對這個兒子很是看中,希望他能文武雙全、建功立業。

朱元璋特地請大儒生宋濂作朱棡的老師傳授他四書五經,還讓書法家杜環教朱棡書法,除了文以外,朱棡還練習武功、騎馬還有兵法,在朱元璋有意栽培下也算是文武雙全。

不過正因爲朱棡出生在元末明初,見慣血雨腥風的沙場,性格變得很殘暴而且自恃清高,即便是在京城朱元璋的眼皮子地下都敢胡作非爲。

要是晉王朱棡還在世的話,朱棣還敢發動靖難嗎?

洪武三年朱棡被封爲晉王,明初九大藩王之一,封地在太原,距離朱棣的封地北平比較近;只是朱棡被封爲晉王時年齡還小一直未到藩地,只是讓朱棡的岳父謝成前往太原修建王府,到洪武十一年朱棡滿二十才正式前往封地。

朱元璋本身就比較喜歡這個兒子,再加上山西不同京城,飲食習慣不同,擔心朱棡吃飯不習慣,特地讓跟了自己二十多年的櫥子徐興祖跟朱棡一起前往太原。但不知道是朱棡吃不慣徐興族做的飯菜,還是本身就討厭徐興祖將徐興祖暴打一頓。

這件事情傳到朱元璋耳朵裏很是生氣,訓斥朱棡:我平定天下,下屬有錯就罰從不姑息,但唯獨用了二三十年的廚子徐興祖從不敢責備,你要知道結怨不在大小。

其實朱元璋說這話並不是認同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讓朱棡尊重徐興祖,而是擔心徐興祖會在自己兒子的飲食中做手腳,提醒朱棡要小心;朱棡自然也不傻,老實了一段時間。

太原遠離京城,有這樣一句話“天高皇帝遠”,再加上朱元璋告訴朱棡“出塞征戰,築城屯田,非大事可以不奏而行”,朱棡像脫了繮的野馬肆意妄爲。

凡是不服從他的命令違抗他的人,朱棡毫不手軟,動不動來一個“五馬分屍”;一時間朱棡在太原害人無數,而且是越害人越上癮,平時對他不恭敬雖然沒有犯錯,只要他看着不順眼就會處罰,對待百姓更是想打就打、想罵就罵,活脫脫成了活閻王,在晉王封地的官員只要提到他就會打寒戰。

如此殘暴自然會引起很多人不滿,有人告訴朱元璋“晉王朱棡想要謀反”,而且說得有鼻子有眼,並且說朱棡武器兵馬都藏在五臺山。

朱元璋得知自然是生氣,不管朱棡如何任性都不會威脅皇權,但一旦造反就是大不敬朱元璋自然不允許,很是生氣直接下令就要廢掉朱棡晉王的爵位;朱標一向與這個弟弟關係好,向朱元璋求情,希望查證以後再定罪,畢竟並無真憑實據。朱元璋這才消了氣,讓朱標接着西巡的名義將朱棡帶回京城。

要是晉王朱棡還在世的話,朱棣還敢發動靖難嗎? 第2張

朱標也是考慮在太原直接抓朱棡必然會引起其部下造反,所以讓朱棡陪同自己出行,朱棡雖殘暴,但是對十幾年未見的大哥還是禮敬有加;等到了河南朱標才告訴朱棡:有人說他要造反,自己是奉命將其帶回京城。

朱棡直接嚇破了膽趕緊向朱標解釋:自己雖喜歡害人但絕不敢造反;

朱棡一到京城朱元璋就廢了他的爵位,但一番查證確實沒有證據證明朱棡要造反,再加上朱標求情,朱元璋恢復了朱棡爵位。在鬼門關走了一遭,朱棡也意識到自己以前太過,開始重新做人,變得彬彬有禮。

朱棡有如此大的變化朱元璋自然高興,繼續將鎮守邊關大權交給他,還讓朱棡全權負責駐城勞軍、開戰屯田等事情。

可能是在京城的那種恐懼一直深深影響着他,洪武二十七年朱棡的岳父謝成因“藍玉案”被殺,朱棡擔驚受怕,長期的驚懼直接壓垮了朱棡身體,僅僅四年後朱棡去世,不過才41歲。朱元璋對朱棡的死很是傷心,傷心是一回事,也讓自己的佈局有了一個巨大的漏洞。

所以很多人說:如果晉王朱棡不死,燕王朱棣真不一定敢靖難;

正因爲朱棡年僅41就去世,讓朱元璋不得不提前對付朱棣。

洪武二十五年之前,大家心知肚明大明的接班人只能是太子朱標,朱元璋對朱標精心培養並給予厚望,更是信任有加;從洪武十年開始,朝中大小事都由朱標先處理,然後再奏報朱元璋。一定程度上說:朱標位同副皇帝,是歷史上權利最大、最得皇上信任的皇太子。

甚至爲朱標忍痛除掉了跟隨自己忠心耿耿的淮西集團,但就這樣給予厚望的太子在洪武二十五年突然因病去世;太子坐鎮,衆兄弟自然相安無事,但太子一死,各位藩王是蠢蠢欲動。

一番考慮後朱元璋決定將皇太孫朱允炆立爲儲君,朱元璋此時已經66歲確實已經沒有精力再去培養繼承人;冊立皇太孫不久朱元璋發動“藍玉案”,爲得就是給皇太孫打造一個內外平衡的體系:

文官集團開始走向朝堂,

殘留下來的勳貴:李景隆、徐輝祖、耿炳文等人輔佐皇太孫

在外北方蒙古一線由朱棣、朱棡爲核心,朱珪、朱植、朱權等作爲幫手。

整個皇太孫體系中,晉王朱棡與燕王朱棣是重中之重,但精明強幹的晉王突然去世,朱元璋不得不考慮朱棣造反的可能性。朱元璋下詔讓朱棣回京城,但朱元璋並沒有撐到朱棣回來。而朱允炆顯然並沒有明白祖父的一片苦心,讓朱棣溜之大吉,才發生了後來的靖難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