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嘉靖初年爆發的“真假李福達案”,是怎麼回事?

明朝嘉靖初年爆發的“真假李福達案”,是怎麼回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嘉靖初年,曾發生了”真假李福達案“,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呢?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小說《回到明朝當王爺》中,彌勒教教主李福達陰謀反叛,遂通過結交權貴,化名張寅混入軍中,意圖掌控一定兵權造反,結果被主角最終化解。這雖是一本歷史架空小說,但該事件卻並非完全虛構,其歷史原型便是“真假李福達案”。

指揮使被告發爲反賊,後經審理認定爲誣陷

在歷史上,如果說哪個民間邪教最爲出名,白蓮教絕對首當其衝,歷史上很多民間起義,背後都有白蓮教的影子。在明朝正德初年時,山西代州崞縣(今山西原平)人李福達,便曾跟隨王良、李鉞通過白蓮教教義,吸納了大量教衆。

明朝嘉靖初年爆發的“真假李福達案”,是怎麼回事?

在勢力發展起來後,王良、李鉞等人率領教衆發動起義,但不久便在官府的圍剿下宣告失敗,李福達被捕後,由於不是主謀,因此並未被殺,只是被髮往山丹衛(隸屬於陝西行都指揮使司)充軍。

後來,李福達從山丹衛逃走,改名爲李午,但不久便暴露被捕,再度被髮往山丹衛。不久後,李福達再度逃走,逃至陝西洛川一帶,靠着早年學來的本事,繼續暗中傳習白蓮教,一時間“遠近爭附,隨其貧富,有獻至千金者,破產也所甘心,或子女,或器物,接撞而至”。

在教衆發展到一定規模後,李福達又和邵進祿、惠慶等人在陝西起事,結果再度遭遇失敗,但李福達本人卻下落不明。

明朝嘉靖初年爆發的“真假李福達案”,是怎麼回事? 第2張

嘉靖三年(1524年)八月,山西徐溝縣民薛良告發太原衛指揮使張寅,言稱張寅正是曾化名李午的反賊李福達,並說張寅家中的族譜系其僞造。

由於事涉官員,且是謀反大案,地方官員不敢隱瞞,連忙將案件上報,巡撫畢昭不敢怠慢,連忙親自出面調查。後五臺縣報稱張寅確實爲該縣天池都軍匠戶,徐溝縣則證實薛良確實與張寅有仇,陝西方面則回覆說李午案的人犯已經去世,已經無法幫助辨認,但根據其抄送來的案卷,根本無法將張寅與李午案聯繫起來。

嘉靖五年(1526年)二月,山西按察使李鈺綜合各方線索,認定薛良所告多屬虛捏,並將結果上報新任山西巡撫江潮,江潮複審後認定了這一結論,李鈺遂擬將薛良以誣告謀反罪發遣口外爲民。

按理來說,案件審到這一步也就算了告一段落了,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之後由於牽扯到嘉靖初年的“大禮儀之爭”,竟然導致了案情的進一步擴大。

由於事涉“大禮儀之爭”,李福達案迅速擴大化

當時,張寅之子張大仁遠在京城,只知道父親被抓下獄,卻不知道案子已經審結,爲了搭救父親,便跑去向武定侯郭勳求救。張寅原本乃是通過捐納入仕,在出任指揮使後與武定侯郭勳交好,因此郭勳聽說此事後,便行文山西爲其訴冤。

明朝嘉靖初年爆發的“真假李福達案”,是怎麼回事? 第3張

正德皇帝去世後,由於其膝下無子,按照血緣關係的親疏,大臣們最終擁立明憲宗朱見深之孫、明孝宗朱佑樘之侄、興獻王朱祐杬的次子朱厚熜即位。朱厚熜即位之後,圍繞着“繼統”與“繼嗣”,明世宗朱厚熜與大臣們之間爆發了激烈的交鋒,這便是嘉靖初年的“大禮儀之爭”。

到嘉靖三年(1524年)時,先是內閣首輔楊廷和於正月被罷免,同年七月又發生“左順門慘案”,由於楊慎、王元正等231位大臣(《明史》稱229人)在左順門跪地死諫,朱厚熜一怒之下將134人收監,另對五品以下180餘人施以廷杖,直接當場打死17人。此事之後,君臣雙方的關係已經勢同水火。

雖然“大禮儀之爭”以嘉靖皇帝的勝利而告終,但由於這次爭論不僅是宗法禮制之爭,同樣是皇權與閣權之爭,因此當時的官員們大多站在楊廷和等內閣大臣一邊,並對支持皇帝的武定侯郭勳等勳貴和張璁等新進士大夫極爲仇視,而“李福達案”的擴大化也因此而起。

嘉靖五年(1526年)五月,時任山西巡按御史的馬錄收到郭勳的行文後,認爲可以利用此案將郭勳扳倒,於是當即遊說都御史江潮等人,將前次的審訊結果全部推翻,並將張寅作爲李福達判處謀反重罪,同時與衆官員上書彈劾郭勳交通妖賊李福達謀逆。

明朝嘉靖初年爆發的“真假李福達案”,是怎麼回事? 第4張

馬錄等人的奏疏送抵京城後,頓時在朝堂上掀起軒然大波,給事中張逵和都察院一衆官員紛紛彈劾郭勳,因“大禮儀之爭”而分爲兩派的官員,在朝堂上再次吵成一團。不明真相的嘉靖帝也不敢輕易決斷,只得下令錦衣衛將相關人等押赴京城,交由三司會審。

皇帝親自主審查明真相,大量官員因此案被處理

嘉靖六年(1527年)二月二十二日,以刑部尚書顏頤壽爲首的三法司在京畿道審訊張寅案,雖然始終無法取得統一的供詞,但由於立場問題,顏頤壽等人贊同馬錄之說。不過,這個結果並不能令嘉靖滿意,嘉靖帝下令讓三法司繼續細細審理。

三月二十六日,三法司再度審訊此案,事後顏頤壽向皇帝彙報,仍然表示支持馬錄之說,但嘉靖帝仍然不滿意。嘉靖表示,不是自己有意偏袒保護,只是你們的審訊和先前畢昭等人的審訊結果差異太大,並稱等到自己齋祀完畢,便要親自審訊此案。

大學士楊一清聞言,連忙上前勸解,表示此事何須勞動皇帝大駕,只要顏頤壽等人細細查問,必定能夠查清真相。

四月四日,顏頤壽等人接着審,顏頤壽等人認爲如果繼續如同前次那樣彙報,必然還是過不了皇帝那關,於是他們改擬張寅爲妖言罪,依律當斬,其子張大仁、張大義等不在連坐之列。

明朝嘉靖初年爆發的“真假李福達案”,是怎麼回事? 第5張

嘉靖帝拿到審訊結果大怒,表示“死刑大獄不可輕有出入”,直接對着顏頤壽等人就是一頓臭罵,“你們之前偏聽偏信,輕易便給人判處謀反重罪,如今不見實證又改擬妖言罪,就算改判卻又追究薛良的污衊之罪。”

出於對顏頤壽等人的失望,嘉靖帝直接下令召原本審理此案的畢昭、李珏、李璋、江潮等人入京當面對質。

嘉靖六年(1527年)八月初三,在畢昭等人趕赴京城後,嘉靖帝直接下令讓顏頤壽等人當廷審訊,結果畢昭等人皆表示,此案乃是因爲薛良與張寅有仇,這才“將李午妄作李福達,李福達妄作張寅,並無聚衆謀反,惑衆稱亂等情”,而此前指認張寅爲李午的石文舉等人則一致承認“誤認張寅即系李五”。

對於這個審訊結果,嘉靖皇帝大怒,並於八月初五下令讓桂萼攝刑部、張璁攝都察院、方獻夫攝大理事,繼續審訊張寅案,務必查清冤案詳情,並追責製造冤案的官員。

經過桂萼的調查,最終查明此案中除少數官員疏忽失職外,其他人均屬有意羅織罪名,意圖構陷武定侯郭勳,例如人證韓良相和李景全本不知張寅是李福達,乃是在山西布政司承差胡針的指使下才這麼說的;又如曾經見過李午的石文舉,他明知道張寅不是李午,乃是在知州杜蕙的指使下強行指認的。

明朝嘉靖初年爆發的“真假李福達案”,是怎麼回事? 第6張

最終,根據查獲的證據,桂萼等人擬定判決:舉報人薛良因誣告罪判處秋決,巡按御史馬錄、布政使李璋、按察使李珏、按察司金事章倫、署都指揮金事馬豸等因“官司故入人死罪”判處徒刑四年,都察院左都御史聶賢、大理寺左少卿徐文華、刑部尚書顏頤壽、左侍郎王啓、察院右都御史劉文莊、大理寺卿湯沐、右少卿顧怭、左寺丞汪淵等因查案不實判徒刑四年,人證韓良相、石文舉因故意行僞證判杖一百、徒三年,山西巡撫江潮因複覈過失判杖八十、徒兩年。

桂萼等人的題本上呈後,嘉靖帝批准了對於大多數官員的量刑,但卻要求加重對山西官員們的懲罰,原本打算以“奸黨罪”定馬錄等人死罪,後經桂萼等人勸諫,才決定改判巡按御史馬錄、大理寺少卿徐文華、御史程啓充、給事中劉琦和張逵等人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