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第二次俄土戰爭發生在什麼時候?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二次俄土戰爭發生在什麼時候?最後的結局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第二次俄土戰爭發生在什麼時候?最後的結局如何?不知道沒關係,本站小編告訴你。

1676年—1681年,奧斯曼帝國與沙俄爲了爭奪烏克蘭而爆發了第二次俄土戰爭。當時沙俄主動挑起戰爭,可其實力卻要遠弱於奧斯曼,那爲何能與奧斯曼打成平局呢

第二次俄土戰爭發生在什麼時候?最後的結局如何?

一,戰前局勢

1672年,奧斯曼帝國及其藩屬國克里米亞汗國爲了控制烏克蘭地區,便在稱臣的哥薩克酋長國請求下對波蘭立陶宛聯邦宣戰,攻入了波立聯邦境內。

1676年,波立聯邦與奧斯曼簽署《茹拉夫諾條約》,承認奧斯曼對波多里亞與(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地區的控制權;承認哥薩克酋長國爲奧斯曼藩屬國。自此烏克蘭地區由波立聯邦屬地變爲奧斯曼屬地,被稱爲奧斯曼屬烏克蘭。

此前沙俄鼓動波立聯邦境內的哥薩克部落反叛而趁機入侵波立,還扶持了傀儡政權哥薩克酋長國。隨後沙俄就出賣哥薩克酋長國與波立聯邦議和,以第聶伯河爲界瓜分了烏克蘭地區。自此原屬波立的(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地區及右岸的基輔就成爲沙俄屬地,而且波立與沙俄還結爲反奧斯曼同盟。

可奧斯曼入侵波立後沙俄卻故意作壁上觀,想要漁翁取利,沒想到奧斯曼會取得大勝。沙俄對奧斯曼控制右岸烏克蘭感到十分害怕,擔心世仇克里米亞會鼓動奧斯曼西進奪走左岸烏克蘭,決定趁奧斯曼發動進攻前先發制人,以挫敗奧斯曼東擴的企圖。

二,戰爭爆發

1672年波立—奧斯曼戰爭爆發後,沙俄就多次指使頓河哥薩克人襲擊克里米亞汗國,想要從中取利。同時沙俄向神聖羅馬帝國、法蘭西王國、荷蘭共和國等國求助,希望組成反奧斯曼同盟。

第二次俄土戰爭發生在什麼時候?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2張

可當時奧地利與荷蘭等國忙於阻止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稱霸歐洲的企圖,因此無暇顧及沙俄的請求。沙俄只得繼續派哥薩克人對克里米亞進行小規模的襲擾,還多次欺騙波立說會一起對奧斯曼作戰。

1676年9月,俄軍與哥薩克聯軍公然跨過第聶伯河而入侵右岸烏克蘭,迫使當地哥薩克最高指揮官彼得·多羅申科投降,由此挑起了第二次俄土戰爭。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四世對此十分氣憤,便在10月與波立議和而結束此次戰爭,專心應對沙俄。

三,奧俄大戰

1677年,穆罕默德四世將俘獲的原扎波羅熱哥薩克最高指揮官尤里·赫梅利尼茨基任命爲右岸烏克蘭最高指揮官,協助奧斯曼對俄作戰。隨後穆罕默德四世命令帝國宰相卡拉·穆斯塔法帕夏帶領4.5萬大軍驅逐沙俄,收復右岸烏克蘭。

卡拉·穆斯塔法帕夏決定先攻下第聶伯河右岸的重鎮奇吉林,再乘勝奪取基輔。8月3日,奧斯曼大軍抵達奇吉林並對該城發起圍攻。隨後克里米亞可汗塞利姆·格來一世帶來的數萬克里米亞軍隊與奧軍匯合,協助卡拉·穆斯塔法帕夏進行圍城。

8月23日,沙俄援軍抵達第聶伯河左岸並渡河支援奇吉林,卡拉·穆斯塔法帕夏於是率軍阻止俄軍渡河但並未成功。8月29日,卡拉·穆斯塔法帕夏眼見自己圍攻奇吉林近一個月未能破城,又敗於俄軍援軍,只得放棄營地撤走。

1678年7月,卡拉·穆斯塔法帕夏爲了洗刷攻城不克的恥辱,於是再次帶兵圍攻奇吉林。此次奧軍兵力爲7萬,克里米亞軍5萬,總兵力12萬,爲上次兵力的近2倍;同時奧軍也集中了更多的火炮,在兵力與武器上對守城的1.3萬俄軍佔有壓倒性優勢。

隨後沙俄君主費奧多爾三世·阿列克謝維奇任命羅曼達諾夫斯基·格里戈裏·格里戈裏耶維奇爲指揮官,帶領8萬俄軍支持奇吉林。但前去增援的俄軍不敢與奧軍正面交戰,只得在城外做側面牽制。城內俄軍因此士氣低落,不願再打下去。

8月,奧軍終於攻克奇吉林,俄軍守軍則在城外俄軍的掩護下渡過第聶伯河,逃到該河左岸。自此除基輔外的整個右岸烏克蘭都重歸奧斯曼管轄,奧斯曼也由此掌握了此次戰爭的主動權。

第二次俄土戰爭發生在什麼時候?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3張

沙俄在丟失奇吉林後十分害怕奧斯曼會乘勝拿下左岸烏克蘭,便立即派人求和。可沙俄並又不甘心放棄奪取右岸烏克蘭的野心,便一直拖延與奧斯曼的談判,遲遲不肯簽署和約。

奧斯曼原本想要奪取基輔和左岸烏克蘭,但更想奪取富庶的維也納並稱霸歐洲,所以就沒有對基輔發動攻擊。克里米亞人則深恨沙俄,於是多次襲擊俄軍,但由於自身實力有限,並沒有取得多大戰果。

四,戰爭結束

1681年1月3日,奧斯曼及克里米亞和沙俄簽署《巴赫奇薩賴條約》,條約規定:奧斯曼與沙俄休戰20年,雙方以第聶伯河爲界,但右岸的基輔仍歸沙俄;雙方保證不在第聶伯河兩岸新建城市與軍事堡壘;扎波羅熱哥薩克脫離沙俄控制而維持獨立,擁有第聶伯河直到黑海的自由航行及貿易權利;沙俄每年向克里米亞繳納貢金。第二次俄土戰爭由此結束,雙方打成平局,維持戰前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