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宋遼第二次幽州之戰發生於什麼時候?結果怎麼樣?

宋遼第二次幽州之戰發生於什麼時候?結果怎麼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遼第二次幽州之戰是宋朝第二次主動進攻遼朝的戰爭,這場戰爭徹底改變了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宋朝開始由攻勢轉爲守勢。使宋朝"積貧積弱"徹底暴露出來。

 戰爭背景

幽州之戰是北宋與遼國爭奪幽州的大戰。宋軍在高梁河戰役及瓦橋關之役失敗後,積極備戰,以圖再取幽州(今北京)。

宋遼第二次幽州之戰發生於什麼時候?結果怎麼樣?

"雍熙三年(公元986 年),遼聖宗耶律隆緒繼位,年僅12 歲,其母蕭太后攝政。趙光義及一些臣僚認爲,遼"主少國疑",母后專權,寵幸用事,大臣不附,內部不穩,此乃奪取幽州的天賜良機。於是不顧一些大臣的反對,作出再次進攻幽州的決策。蕭太后是一個具有統治經驗的人物,她"明達治道,聞善必從,故羣臣鹹竭其忠,習知軍政"。在攝政之初,即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緩和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和民族矛盾;發展生產,整頓軍隊,大修武備。任命北院大王耶律休哥爲南面行軍都統,南院大王勃古哲總領山後軍政,同政事門下平章事蕭道寧駐守幽州。耶律休哥受命後;積極訓練軍隊,"立更休法,勸農桑,修武備,邊境大治"。因此,遼的國勢正在復興,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的情況,較之"畋獵無厭"、"嗜殺不已"的穆宗時期,已有較大程度的改變。但趙光義未進行認真的瞭解和研究,僅從母后專政這一表象出發,便武斷地認爲遼內顧不暇,有機可趁,在幾個臣僚的慫恿下,貿然作出了北伐決策。

 經過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正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宋軍兵分3 路開始出動,其部署是:東路以曹彬爲主將,崔彥進爲副,自保州(今河北保定)趨涿州;另一支則由米信、杜彥圭率領,自雄州趨新城(今河北新城)。西路由潘美爲主將,楊業爲副,自雁門趨雲州,爾後會合田重進部東下,從北面會攻幽州。中路以田重進爲主將,譚延美爲副,自定州北上趨飛狐口。與此同時,派使者到高麗,聯絡高麗向遼東進攻(該路後未行動)。曹彬等出發前,趙光義對他們說:"潘美之師,但令先趨雲、應,卿等以十餘萬衆聲言取幽州,且持重緩行,毋貪小利以要敵。敵聞大兵至,必萃勁兵於幽州。兵既聚,則不暇爲援于山後矣。"趙光義的戰略意圖是:先令潘美奪取雲、應等山後諸州,曹彬部則實施戰略佯動,持重緩行,揚言攻取幽州,以吸引遼軍主力於幽州以南,無力增援山後諸州。待潘美、田重進兩路東進會師,再迂迴幽州之北,切斷幽州與山後遼軍的聯繫,最後合攻幽州。遼直到三月初六才得知宋軍大規模發動進攻的消息。蕭太后針對宋軍的情況,以一部兵力先對西線宋軍進行牽制性作戰,而以主力對幽州威脅最大的東路宋軍主力進行決戰,爾後再向山後轉移兵力,擊破兩路宋軍。其具體部署是:命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率領部隊阻止曹彬部北上,東京留守耶律抹只率軍繼進;同時下令徵諸道兵增援幽州。以耶律斜珍率山西兵馬進援山後,阻擊田重進、潘美軍;以耶律勤德守備平州(今河北盧龍)海岸,鞏固後方,防備宋水師從海上進擊遼東。蕭後與遼聖宗耶律隆緒率軍進駐駝羅口(今北京南口附近),作爲策應。宋軍發起進攻後,開始時各路進展比較順利。中路田重進軍自定州沿滱水(今河北唐河)河谷北上後,於三月初九進至飛狐北。遼冀州、康州軍往援,宋軍全殲援軍。二十三日,遼飛狐守將投降。二十八日,遼靈丘(今山西靈丘)守將也舉城降。四月十七日,宋軍進攻並攻佔蔚州。西路軍潘美部出雁門關後,三月初九在寰州擊敗遼軍。十三日朔州遼軍守將投降。十九日,應州遼軍投降。四月十三日,宋軍又攻克雲州。東路米信部自雄州出發後,渡過巨馬河,於四月初四在新城擊敗遼軍。曹彬率東路軍主力約10 萬人,三月初五攻克固安(今河北固安),十三日攻佔涿州,全殲守軍。

宋遼第二次幽州之戰發生於什麼時候?結果怎麼樣? 第2張

 結果

趙光義得知曹彬軍進展過速,違背"持重緩行"的作戰意圖,即擔心遼軍切斷糧道。當曹彬進佔涿州後,遼耶律休哥因兵力不足,採取避免決戰,疲憊消耗宋軍的方針。夜間用輕騎襲擊騷擾,白天用精兵虛張聲勢以迷惑宋軍,同時派兵繞至宋軍後方,截斷宋軍糧道。曹彬軍在涿州10 余天,因糧盡不得已退回雄州。曹彬軍的後退使本已有利的戰局發生逆轉。趙光義得知曹彬軍後退就食後大驚,認爲大敵當前而退軍就食,甚爲失策。於是急令曹彬率軍沿巨馬河向米信軍靠近,"按兵蓄銳以張西師之勢,待美等盡略山後之地,會重進東下趨幽州","以全師制敵",會攻幽州。但是,曹彬部下諸將聽說中、西兩路軍連克州縣,屢戰屢勝,恥於東路兵不能有所攻取,紛紛主張出戰。曹彬不能制止,遂聽信諸將意見,補充糧食後,又向涿州進攻。耶律休哥以一部兵力對曹軍進行阻擊,且走且戰,以遲滯曹軍行動。這時正值夏天,曹彬大軍行進途中缺水,士卒睏乏不堪。到達涿州後,曹彬得知蕭太后率援軍從駝羅口南進,有會同耶律休哥軍鉗擊宋東路軍之勢,於是命部將帶城中民衆先行向西南撤退,曹彬親率主力斷後。但撤退中宋軍混亂不堪,耶律休哥全力追擊。五月初三,在歧溝關大敗曹彬軍。曹軍潰退,夜間涉渡巨馬河時,被遼軍追上,溺死者甚多。餘部繼續向高陽(今河北高陽)潰退,途中又被耶律休哥追上,死傷數萬人。曹軍遺棄大量兵器、軍資,殘部退到高陽。趙光義得知歧溝關戰敗的消息,即令宋中路田重進軍退駐定州,西路潘美軍退駐代州(今山西代縣),以避免中西兩路再曹敗績。同時增兵北境,阻止遼軍南進。遼軍在歧溝關獲勝後,於七月初以10 餘萬兵力西移,先後攻佔了蔚州、飛狐、應州、寰州等地。趙光義令潘美等派兵掩護雲、朔、寰、應4 州居民南遷。潘美在兵力對比懸殊的情況下,令楊業出擊。楊業根據遼軍攻佔寰州後兵勢正銳的形勢,不同意出擊,認爲可領兵出大石路(今代縣崞陽石峽口)配合雲、朔兩州守將率民衆伺機撤退。監軍王侁譴責楊業見敵"逗撓不戰",楊業無奈率兵出戰,並與潘美等約定在陳家谷口(今山西朔縣南)派兵接應。楊業孤軍北進,遼軍伏擊而大敗,退至陳家谷口時,接應兵已撤走,以致全軍被殲。楊業受重傷被俘,不屈而死。宋王朝對遼發動的第二次幽州之戰,又慘遭失敗,僅中路軍順利退回。

宋遼第二次幽州之戰發生於什麼時候?結果怎麼樣? 第3張

戰爭影響

宋遼戰爭,先後25年餘,以和議告終。宋不僅未獲燕雲,反而每年要向遼輸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之所以失敗,首先是因宋太宗低估遼的軍事實力,在其全盛時期貿然決戰。二是在作戰指導上一錯再錯,進攻時倉促出戰,輕敵冒進;防禦時消極專守,被動應付。加之作戰中各部相互協調支援不力,不能集中優勢兵力,致屢戰失利,最終導致了屈辱的城下之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