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阿斯特拉罕遠征發生在什麼時候?最後的結局如何?

阿斯特拉罕遠征發生在什麼時候?最後的結局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俄土戰爭是指17-19世紀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爲爭奪高加索、巴爾幹、克里米亞、黑海等進行的一系列戰爭,這是今天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568年—1570年,奧斯曼帝國與沙皇俄國爆發了第一次戰爭,雖然奧斯曼在戰場上失利,但卻使得沙俄主動求和退讓,使得自己不勝而勝。爲何獲勝的沙俄要主動向奧斯曼退讓呢

一,戰前形勢

1556年,沙俄君主伊凡四世入侵併滅亡了阿斯特拉罕汗國,由此控制了伏爾加河下游地區,還將沙俄的勢力範圍擴展到裏海沿岸。隨後俄軍就在阿斯特拉罕修建軍事堡壘與殖民據點,以鎮壓當地民衆的反抗並加強對當地的控制。

隨後沙俄鼓動頓河和第聶伯河的哥薩克人襲擊黑暗沿岸的奧斯曼帝國及其附庸國克里米亞汗國的城鎮,對奧斯曼在黑海與裏海的勢力產生了威脅。同時沙俄還繼續蠶食頓河與烏拉爾河流域,阻斷了亞洲中部經裏海北岸與奧斯曼及克里米亞的貿易路線,影響當地民衆前往奧斯曼做生意與麥加朝聖,對奧斯曼在北高加索的控制也產生威脅。

奧斯曼在認識到沙俄的威脅後,決定先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克里米亞是奧斯曼的北方藩屬,與莫斯科大公國及沙俄交戰多年,所以此前一直把擴張重點指向歐洲中部的奧斯曼就把對付沙俄的重任交給克里米亞負責。此時奧斯曼就命克里米亞代自己與沙俄交涉,但克里米亞深恨沙俄,反對與其和談,便對此持消極態度。

二,奧斯曼戰前計劃

阿斯特拉罕遠征發生在什麼時候?最後的結局如何?

1563年,奧斯曼見與沙俄的談判沒有用,便決定修建一條連接頓河與伏爾加河的運河,使得奧斯曼海軍與重型火炮可以從黑海進入裏海,將沙俄趕出伏爾加河下游,鞏固奧斯曼對北高加索的控制。但當時奧斯曼並沒有實地派人去勘查當地的地形,只是從去過當地的奧斯曼商人那裏打聽到頓河哥薩克人在河上來去自如,便想當然的認爲當地地形平坦,很容易就能建成運河。

1568年,蘇丹塞利姆二世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議和,得以抽出兵力對付沙俄。隨後塞利姆二世和宰相女婿索庫魯·穆罕默德帕夏制定了伐俄計劃,決定攻克阿斯特拉罕的俄軍據點並修建頓河—伏爾加河運河。

隨後奧斯曼駐克里米亞的總督卡西姆帕夏就進行戰爭準備,調集軍隊、工人、糧食、物資等,以遠征阿斯特拉罕。同時奧斯曼要求克里米亞提供協助,跟隨自己攻打沙俄。雖然克里米亞可汗德夫萊特·格萊與沙俄交戰多年,但害怕奧斯曼蘇丹會在獲勝後削弱克里米亞的自治權,甚至將其變爲直轄省份,所以對奧斯曼的遠征計劃並不支持。這爲以後奧斯曼在阿斯特拉罕的失利埋下了隱患。

三,雙方交戰

1569年5月—6月,卡西姆帕夏帶領1.5萬名奧斯曼士兵,德夫萊特·格萊帶領3萬克里米亞士兵和數萬名修建運河的工人相繼乘船從克里米亞半島出發,發起了阿斯特拉罕遠征。

7月10日,奧軍抵達頓河河口並沿河西進,但很快卡西姆帕夏就發現頓河水位過淺,無法支持火炮等大型裝備的運輸,只得將重型設備改爲陸路運輸。8月15日,奧軍抵達佩列沃洛卡,即頓河與伏爾加河的距離最短處。

許多不堪忍受沙俄壓迫的韃靼人、諾蓋人、切爾克斯人見奧斯曼大軍到來十分高興,於是加入奧軍對俄作戰。然後卡西姆帕夏命令工人挖掘頓河到伏爾加河的運河,以便船隊繼續前進。但很快奧斯曼人就發現佩列沃洛卡比預期的山地更多,土壤更硬,挖掘運河幾乎不可能。

隨後卡西姆帕夏決定讓艦隊在陸上行進,便命人將地面弄平,將船擡到低矮的貨車上用馬拉着前進。可貨車只前進了幾百米輪子就被壓壞,卡西姆帕夏只得讓艦隊帶着重型火炮撤軍,自己則帶着輕型裝備繼續遠征。

9月16日,卡西姆帕夏帶着大軍終於抵達阿斯特拉罕附近並進行圍攻。許多諾蓋人帶着食物和水前來支援奧軍,還承諾提供船隻支援,希望在奧軍的幫助下襬脫沙俄壓迫。但由於奧軍火炮威力過小,無法對守城俄軍造成威脅,加上諾蓋人的船隻遲遲未到,奧軍也無法從水路攻擊俄軍,導致遲遲未能破城。

阿斯特拉罕遠征發生在什麼時候?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2張

四,戰爭結束

9月26日,卡西姆帕夏得知俄軍的援軍即將抵達,加之當地冬天氣候嚴寒,只得放棄長期圍城的計劃而撤軍。隨後奧斯曼人就因爲缺水斷糧、天氣嚴寒、遭遇哥薩克的襲擊而損失慘重,只有少部分人得以返回。但克里米亞人因爲熟悉地形而損失較小,大部分安全返回。

1570年,沙俄鑑於自身陷入利沃尼亞戰爭泥潭,已經得罪了瑞典、波立聯邦、丹麥—挪威等歐洲強國,便主動向奧斯曼求和並讓步,結束了此次戰爭。沙俄承諾拆除捷列克河上的要塞,保證奧斯曼商人及穆斯林朝聖者在阿斯特拉罕的自由通行權。另外塞利姆二世的注意力轉到征服富庶的地中海沿岸,打垮威尼斯共和國,否決了卡西姆帕夏再次徵俄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