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那麼努力的殺貪官,爲什麼老百姓還是沒錢?

明朝那麼努力的殺貪官,爲什麼老百姓還是沒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明朝從立國之初到最後滅國這二百多年時間裏,一直沒有闊過。那麼明朝那麼努力的殺貪官,爲什麼老百姓還是沒錢,難道明朝一個有腦子的經濟學家都沒有嗎?其實這裏面的原因非常的複雜。

明朝那麼努力的殺貪官,爲什麼老百姓還是沒錢?

明朝立國後不久,明太祖朱元璋便派出官員到各地巡視糧食生產情況,固定各地的稅收額度。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朝全國田賦收入達到了322789900石。朱元璋覺得這麼多收入根本花不完啊,於是他就宣佈北方各省新開墾的田地永不起科。自此,定額稅收便成爲了明王朝的一項基本制度,國家的收入和百姓需繳納的稅糧基本就限定在了一個固定額度。

朱元璋統治時期,百廢待興,國家處於冉冉上升階段,所以他看到的是一片大好局面。既然朝廷用度已經完全足夠,那就沒必要加重百姓負擔。從政策制定的初衷來看,朱元璋顯然是考慮到百姓切身利益的。然而世界上唯一不變的事情就是變化,歌舞昇平的局面不可能一直延續下去。等到後來明王朝遇上一些天災人禍,定額稅收制度的弊端便很快顯現出來。死板僵硬的財政制度不僅沒給百姓減負,反而進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朱元璋在位時期還大力推廣寶鈔作爲流通貨幣。然而沒學過經濟學的洪武皇帝不怎麼明白通貨膨脹的惡果,只看到幾乎零成本的紙幣的好處,於是瘋狂發行。從《太祖實錄》的記錄來看,僅在1390年,朱元璋賞賜出的寶鈔就達到了9500萬貫,而這一年的朝廷收入按當時寶鈔的價格折算只有2000萬貫。無限度發行寶鈔自然造成了惡性通貨膨脹,結果就是寶鈔變成了一文不值的廢紙,百姓省吃儉用積攢下的一點老本也在惡性通貨膨脹中灰飛煙滅。

明朝那麼努力的殺貪官,爲什麼老百姓還是沒錢? 第2張

明朝官員的工資收入很低,而且還經常不足額發放。各機構部門的日常管理費用也都維持在一個極低水平,比如一個縣只有四個正式官員,分別是:知縣、縣丞、主簿、典史。如果每個明朝官員都能擁有極高的道德操守,並且不辭辛勞地高效工作,那這套制度興許還能玩得轉。可人會沒有私心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所以明朝的這套又要廉潔又要高效的制度很快就被狠狠打臉了。

首先是預算不足導致部分政府職能喪失,行政效率低下。該修的設施沒人修,該管的事情沒人管,結果又導致社會經濟進一步下滑。其次是官員和吏員的合法收入根本不夠維持日常開支,因此導致了從上到下貪污腐敗橫行的局面。由於不合理的財政制度造成朝廷也沒有餘糧,不可能讓官員實現高薪養廉,因此只能對官員的貪污腐敗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

明朝那麼努力的殺貪官,爲什麼老百姓還是沒錢? 第3張

除了上述原因外,明朝在政策制定上的漏洞還有許多。比如軍隊冗員、吃空餉情況嚴重;人口大幅度增長後,勞動崗位沒有相應增加;土地兼併導致納稅人口越來越少……明朝皇帝大多都是碌碌無爲之輩,他們既無魄力,也無能力去改變祖制中那些早已不合時宜的政策,結果就導致大明王朝一代不如一代。明朝亡於1644年並不奇怪,奇怪的是在有這麼多漏洞的情況下,他們竟然能延續到1644年才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