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皇帝都姓朱,那老百姓還能殺豬嗎?

明朝皇帝都姓朱,那老百姓還能殺豬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古代做任何事情都要避開君王名諱,那麼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還能殺豬嗎?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想到了這一點,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至高無上君王位,爲求避諱多限制

“爲尊者諱恥,爲賢者諱過,爲親者諱疾”。這句話的主要中心思想便是講述中國古代的避諱一事。對於古人來說,值得世人尊敬之人是萬萬不能提起他的名字的,這其中的尊敬之人不僅包括父母長輩還有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如若叫了父母長輩的名字,或許只是挨一頓打,但如若叫了當今聖上的名字,估計就是滿門抄斬地死罪了。

此外,在中國古代之時,就算是取了與當今聖上同音不同字的名字,也會招惹來殺身之禍。於是這樣一來,統治者爲了能夠確保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便要求天下百姓要規避自己的名諱。據史料記載,對皇帝名字避諱一事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之時。從那時開始,歷朝歷代的君王便按照慣例,擁有了避諱的資格。

明朝皇帝都姓朱,那老百姓還能殺豬嗎?

比如清朝時期的統治者康熙皇帝叫做愛新覺羅玄燁,當時爲了規避他名字當中的玄字,朝堂之上的諸多臣子不得不將《千字文》當中的天地玄黃改作天地元黃,連中藥當中的玄蔘也被稱之爲元參。但最誇張之事還遠不止此,古代神話當中的女神仙嫦娥,原名竟然叫做姮娥,只因犯了宋朝時期宋真宗的名諱,纔不得不被改名。隨着封建朝代的不斷更替,百姓們所要避諱的範圍也不斷擴大。有時,連統治者的屬相都要避諱,例如宋徽宗時期,宋徽宗屬狗,當時的社會爲了能夠避諱生肖,便規定京城範圍內是不能殺狗的,連同殺狗的行業都被明令禁止了。

不少歷史學家突然發出疑問,如若按這般行爲來避諱的話,那明朝的統治者朱氏家族豈不是要爲了避諱再也吃不上豬肉了嗎?在經過一番研究之後,歷史學家發現當時的朱元璋也思考到了這一方面,不過他用一個十分巧妙的計謀就化解了難題。

寒門子弟成霸業,建立明朝改歷史

與其他的封建統治者相比,朱元璋的出身簡直低到了泥土裏。他作爲一介草根,早些年間爲了活命,既做過和尚又做過乞丐,如若沒有遇到貴人,或許也和其他的普通百姓一樣碌碌無爲,平淡地度過一生。但任誰都沒有想到,朱元璋是一個心懷大業並富有本領之人,又恰逢亂世,給予了他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而在朱元璋等一衆臣子的努力之下,進而建立起了中國封建歷史當中最後一個以漢人爲主的封建王朝。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初,也因爲早些年的百姓經歷,推出了一系列利民利國發展的治理計劃。除此之外,朱元璋從未覺得自己草根出身的身份給他帶來了羞愧,反倒是感謝早些年間四處漂泊的流浪生涯。或許在朱元璋看來,早些年的經歷使他認識到了人生百態,所遇的人所遇的事,也使他開闊了視野,練就了一身與衆不同的本領。再加上他曾經參與過農民運動,也擁有了常人不能具備的遠見卓識,而正是這份經歷,才使得朱元璋完成了人生的逆襲。

當時也有不少臣子向朱元璋提出疑問,如果要避諱的話,那豈不是天下的百姓都不能吃豬肉了。朱元璋聽到這番言辭,反倒是微微一笑,既沒有解答臣子的問題,也沒有表明以後不能吃豬肉,而是在偶然的一天給出瞭解決的方式。據史料記載,那一天朱元璋想要吃豬肉,但又因爲自己姓朱,所以不能提到“豬”字,只能換一個雅稱來代替豬肉。

明朝皇帝都姓朱,那老百姓還能殺豬嗎? 第2張

於是他將御膳房的廚子叫到宮中,跟他說自己要吃元寶肉。但怎奈廚子乃是一介粗人,目不識丁,根本沒有領會朱元璋的暗示。但爲了能夠讓皇帝滿意,他只好將上好的牛肉切成了元寶的形狀。然而朱元璋一嘗便知道這不是豬肉,於是就給廚子置了罪。後宮的馬皇后得知此事之後,就立刻猜出朱元璋想吃豬肉,於是命人到御膳房當中,用含蓄的言辭告訴廚子,朱元璋想要吃豬肉,這樣才圓了朱元璋品嚐豬肉的念頭。

後輩做事多荒唐,下發命令惹人慌

值得注意的是,明朝時期出了一位十分荒唐的皇帝,那便是第十代皇帝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據傳言,在正德12月14日時至這一天,朱厚照帶領手下游歷人間,恰好來到了宜珍。然而朱厚照未曾料到的是,前來迎接他的並非是當地的官員,而是一聲聲的豬叫。朱厚照當時氣急敗壞,同時又想到了自己就姓朱,如今豬叫來迎接自己,簡直侮辱了自己皇帝的身份。於是回宮之後的朱厚照立刻發佈了歷史上有名的禁豬令,禁止全國上下的百姓養豬吃豬肉。

這則命令一經發布就引起了所有百姓的譁然,無論何時,豬肉都是人們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然而統治者卻因爲如此荒謬的原因,就不允許百姓吃豬肉,簡直是可笑至極。僅僅三個月,整個大明朝便陷入了瘋狂的狀態之下,連朝堂上的臣子都開始奮力抵抗,向皇帝進言請求停止禁豬令。朱厚照經過一番思索之後,也發覺自己做了如此荒唐之事,無奈之下只好妥協,下令允許全天下的百姓養豬殺豬吃豬肉。

結語: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就是爲了勸誡統治者要注重民生,尊重百姓的意見。截止到今日,這句簡單的治國理念已經流傳了上千年之久,但可惜的是真正能做到尊重民生的古代帝王卻寥寥無幾。統治者雖然佔據着至高無上的地位,但同樣也需要百姓的尊重,如果沒有百姓的尊重,那所有的一切不過是侃侃而談的空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