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中後期,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爲何終究只是曇花一現?

明朝中後期,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爲何終究只是曇花一現?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遷都北京。傳十六帝,共計276年。明朝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加強,多民族國家也進一步統一和鞏固。明初廢丞相、設立廠衛特務機構,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但同時也爲中後期宦官專政埋下伏筆。明朝時期農民反封建鬥爭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一條鞭法爲什麼失敗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任何王朝的更迭以及時代的變遷都少不了變革,而所謂的變革不僅僅侷限於政治上的變革,它還包括經濟、文化、賦稅等社會方方面面的革新。

明朝中後期,隨着土地兼併的日益嚴重,財政收入愈來愈少,而此時國勢日微,各地豪強以及北方少數民族趁勢侵擾,軍費花銷劇增,可謂入不敷出,導致大明政府的財政出現很大危機。再加上統治階級內部腐化和統治者的荒誕無能,明朝就這樣被一雙無形的手一步步拖向死亡的邊緣。

明朝中後期,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爲何終究只是曇花一現?

正是在這種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內閣首輔張居正試圖順應當時的社會發展要求,推行“一條鞭法”來扭轉大明漸衰的局面。但“一條鞭法”終究只是曇花一現,那麼其人亡政息的主要原因在哪裏?

最根本原因:大明的制度註定了其不可通過“一條鞭法”逆天改命。

濁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想要讓渾濁的源頭流出清澈甘泉,想要讓扭曲的身子照出筆直影子,這可能嗎?在源頭上就出現了問題,並且從大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出現了問題,要想通過一次改革就想逆天改命,無疑是水中撈月。

中央集權制度將賦役制度完全籠罩,要想把賦役制度徹底改革,就必須突破中央集權制度這一層壁障,而這層壁障由統治者以及統治階級共同把守,而此時的改革之爭也上升爲了利益之爭,只憑張居正一己之力難以拔山超海,逆天改命。

張居正自身原因:獨斷專權,太剛則折。

成遠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顧細謹。張居正偏偏是這樣一位能人,面對敝漏的大明,他不顧一切反對的聲音,全力推行“一條鞭法”。

明朝中後期,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爲何終究只是曇花一現? 第2張

鞭法的施行,本是爲了阻止土地兼併,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最後達到富民國強的目的。可惜這樣的做法,觸碰的卻是整個體制內的所有官員的利益,這在無形之中將所有的同僚推向了自己的對立面。

張居正之所以能夠在衆人的反對和阻擾下順利推行鞭法,完全是因爲他至高的權力。其利用自身權力施行高壓政策,確保政策能夠貫徹施行。而同僚們雖有不甘,但是不敢逾越權力的壁壘,敢怒不敢言,只能咬着牙乖乖遵從,等待爆發的機會

如《晉書》中所言的那樣“太剛則折”,張居正太過剛直,而自己卻沒有意識到,亦或許是意識到但是不屑一顧。殊不知自己在他人眼中是“器滿而驕”,是專權、獨斷、驕橫的代名詞。所以最終折倒,所有努力付諸東流也顯得理所當然。

明朝王世貞看得最清楚,他曾說道:“器滿而驕,羣小激之。”爲了百姓利益,他敢於從官員和地主口袋裏掏銀子,這樣的剛直難免遭到羣小的攻擊。

“一條鞭法”這劑猛藥若是能夠將明朝土地和賦稅上的頑疾治癒,那麼一切都順理成章,若是藥病相斥,頑疾戰勝了猛藥,其面臨的必是病氣反彈,人亡政息。而這一劑猛藥與頑疾的博弈中,顯然卻成爲了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