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紅樓夢一書中沒有描寫過七夕節,是因爲什麼?

紅樓夢一書中沒有描寫過七夕節,是因爲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紅樓夢》,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紅樓夢》前八十回對傳統節日描寫的文字非常之多,我們非常熟悉的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除夕,在小說裏都有或濃墨重彩或深情款款的細緻描述。

可是,有一個傳統節日,在小說前八十回,雖多次被提及,但卻沒有對它進行過一次正面描寫。唯一一次是在小說第六十四回,一句“七月因爲瓜果之節”,就含蓄隱晦地匆匆帶過,然後便又沒了下文。

而且這一次,作者還特意把它和中元節家家上秋祭的墳故意糅合在一處寫,更讓讀者對這個傳統節日印象淡泊了。

這個傳統節日,就是如今被商家包裝炒作成情人節的七夕。

書中對七夕節隱隱提及的,主要見於以下幾處:

紅樓夢一書中沒有描寫過七夕節,是因爲什麼?

第十八回寫元春點戲,第二齣是《乞巧》。

第四十回,金鴛鴦三宣牙牌令時,薛姨媽道:“織女牛郎會七夕。”第四十二回,鳳姐女兒經常生病,她對劉姥姥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

第六十四回,寶玉細想到,大約必是七月,因爲瓜果之節。

還有《芙蓉女兒誄》裏的那一句:樓空鳷鵲,徒懸七夕之針。

書中這五處涉及七夕的文字,除了以韻文格式及點戲明提七夕外,其餘兩處都是暗寫,故意不提七夕,甚至說它不是好日子,這究竟是爲什麼呢?

說到七夕,這個起源於西漢宮廷,更多屬於婦女和兒童的傳統節日,在明清之際,仍然盛行。

通過小說裏的暗寫,大觀園裏包括晴雯在內的衆女兒們,同樣也過七夕,並且在七夕開展的家家漂針、戶戶乞巧等節日活動中,精於女紅、針線活極好的晴雯,應該在每年的七夕節各項趣味賽中,都有出色表現,甚至如黛玉作詩般,多次拔得頭籌,因此給寶玉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所以他纔在追憶中,無限深情道一句,“徒懸七夕之針”。

由晴雯的針線活,我們自然聯想到,小說作者之所以故意淡化這個節日,或許更多是因爲,以江寧織造發家致富的曹家,這個昔日曹府過七夕,一定是無比珍重隆重,那以乞巧比賽針線活手藝爲主的七夕趣味賽,應該在曹家年年舉辦,年年盛況空前,規模宏大。

可是月滿則虧,隨着曹家的敗亡,昔日無比熱鬧歡騰,處處歡聲笑語的曹府七夕節,最終變成曹家後人最不願觸碰回憶的感傷痛苦節日。

試想,當年曹家過七夕,真的有如今日商家賺個盆滿鉢滿的雙十一雙十二,那是最能彰顯他們江寧織造局實力水平和精湛技藝的一天,也是他們年年舉辦年年都激動無比的一天啊。

據記載,康熙一朝,江寧織造局是專門生產雲錦和官用緞匹的官辦機構,擁有織機近千張,工人近三千人。

因爲是直接負責給皇家和朝廷上貢紡織品,所以這手工活自然對工人技術要求更高,對成品質量要求更精細奢華。

我們可以大膽設想一下,在曹家掌管江寧織造局最紅火的時候,在數千紡織工人中,年年以海選形式挑選出能工巧手,然後在七夕這一天,舉辦個紡織技藝大比拼,最後評出個一二三等獎來,也一定有可能。

小說第52回描寫病補雀金裘的晴雯,很明顯是一個手法技藝高超的女紡織家。她貧苦的出身、悲慘的遭遇,還有善良美麗又脾氣火爆的性格,都更像是來自織造局的某一位性格鮮明又技藝高超的出色女紅。

第53回又寫繡女慧娘,在小說裏通過對她高雅精湛紡織技藝的烘雲托月般描寫,以及十八歲就一病而亡的人生結局交代,都含蓄折射出作者對曹家江寧織造局昔日輝煌的綿渺深情回顧和追憶,更在淡淡的炫耀中,飽含了對曹家繁盛往昔的無限懷念和無盡感傷。

紅樓夢一書中沒有描寫過七夕節,是因爲什麼? 第2張

當年有多輝煌,如今就有多淒涼,所以這個最能代表曹家輝煌盛世的標誌性節日——七夕,便成了烙印在作者心頭不能言說的傷,因此作者纔在小說裏,一再說它不是好日子,一再避免直接提及,更不要說深情描寫它。

所以,我們纔看到,在七夕這一天,黛玉悲悲切切做她的《五美吟》;精於針線活,年年七夕舉辦活動都是焦點人物的晴雯,含冤而死;還有捲入宮廷鬥爭的賈元春,最終在七夕這一天,被逼自縊。

她們的薄命人生,都與七夕密密相關。

以前讀過張之先生的《紅樓夢新補》,作者積十年之功,續寫的紅樓夢,遣詞造句、運筆構思多神似前八十回,頗值一讀。

但這續書第八十七回回目名便是《瀟湘館漂針女兒節 怡紅院傷情夜班時》,然後該回還有一段直接寫七夕的文字:七月初七,巧節。衆女兒漂針,談論七夕故事。

如果我們吹毛求疵,可以說,在曹公八十回後的文字裏,絕對不會出現這種對七夕直接描寫的語句。

畢竟,那是屬於曹家最輝煌悲慘的記憶,不忍提,不願提,哪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