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在古代風靡一時的蹴鞠,爲何在明清時會消失呢?

在古代風靡一時的蹴鞠,爲何在明清時會消失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陣子的世界盃給足球這個運動又刷了一波熱度,雖然咱們國足實力不行,不過我國確是國際公認的古代足球的故鄉,其歷史非常久遠。據說蹴鞠早在黃帝時代就已出現在中華大地,是黃帝爲了訓練軍隊,提升士兵的體能並打發時間而發明。然而這樣一項運動卻在明清時期沒落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往下看。

傳說歸傳說,真正有據可查的蹴鞠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初的戰國時代,這個時期是兼併戰爭頻繁的戰國後期,而齊國統治者爲了應對日益頻繁的戰爭,需要徵召大量百姓從軍。爲了提高軍隊和百姓的體質,增加戰鬥力,齊國統治者就大力提倡蹴鞠運動,將其由軍事訓練推廣到民間,因此這項運動在齊國十分流行,不僅軍隊用來進行軍事訓練,百姓也把蹴鞠當做日常娛樂。

在古代風靡一時的蹴鞠,爲何在明清時會消失呢?

到了西漢建立時,蹴鞠已經成爲一種風靡全國的娛樂活動。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是沛縣豐邑的小百姓,年輕的時候常與屠販少年鬥雞、蹴鞠作樂。劉邦稱帝后,把劉太公接到長安城享清福。但是劉太公卻因爲皇宮裏沒有蹴鞠鬥雞的遊戲而悶悶不樂,劉邦爲表達自己的孝心,命人在長安城附近仿照老家豐邑建了一座城,頭上把家鄉父老也移民過來,這座城就是後世的“新豐”。

到了唐宋元時期,蹴鞠更是得到了全面的普及,唐朝以前的“鞠”其實外形和現在足球差別還是很大的,不過到了宋代,這個時期的“鞠”已經比較接近現代足球的樣式了,由原來的八片皮縫合成一球發展成十二片,要求達到“碎湊十分圓”的程度。在宋代,蹴鞠主要有用球門的間接比賽和不用球門的白打兩種方式。白打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球不能墮地,時期不但出現了專業的蹴鞠書籍,還是誕生了專門負責踢球活動的比賽和宣傳推廣組織--“齊雲社”,功能相當於今天的足協。

在古代風靡一時的蹴鞠,爲何在明清時會消失呢? 第2張

然而這樣一項火了千年的運動卻在明清時期走向沒落,並逐漸消失。這令很多人不解,其實這與與明太祖朱元璋的一道詔令有關。據史料記載,洪武二十二年三月,朱元璋下旨雲“蹴圓的卸腳”,恰逢龍江衛指揮伏顒與本衛小旗姚晏保犯禁踢球,於是被“卸了右腳,全家發赴雲南”,這個案子也起到了殺雞駭猴的作用,之後的皇帝朱由校也下旨禁止民間蹴鞠,這一系列的事件都極大地打擊了民間蹴鞠運動的發展。到了清朝,朝廷禁絕民間結社,蹴鞠作爲一項羣體性運動,自然在此之列,於是慢慢的衰落,直到消失,實在是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