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歷史上南宋爲何會出現三皇禪位的現象?真相是什麼?

歷史上南宋爲何會出現三皇禪位的現象?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南宋爲何會出現三皇禪位的現象?真相是什麼?今天本站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歷史上南宋的前三位皇帝宋高宗趙構,宋孝宗趙昚,宋光宗趙惇全部禪位做過太上皇,他們禪位的主要原因有夢想破滅,心灰意冷和羣臣挾制等,都並非是完全心甘情願,但也都有着比較現實的,不得不讓位的理由,本文簡單敘述一下因果。

歷史上南宋爲何會出現三皇禪位的現象?真相是什麼?

宋高宗趙構禪位原因:擔責和甩鍋

趙構自從靖康之變後,成爲宋徽宗唯一存留在宋境的兒子以來,就爲保住宋朝半壁江山和自己的皇位而努力,不管他的爭議有多麼大,他終究是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目標。

至於爲何不去收復故土?做一個完整的大宋皇帝?原因有很多,擔心激怒金國,擔心武將難制,擔心父、兄回來後爭奪皇位(當時南宋朝廷中北歸的大臣很多,難保他們不心向舊皇,包括秦檜都是),擔心南方的士紳不支持北伐等等,反正,他就是堅持要跟金國議和。

經過反覆,宋、金和議達成,在這期間,趙構和秦檜聯手驅逐主戰派大臣,還開了宋朝自宋真宗以來,一百多年沒有殺文人的先河,殺掉了力主北伐的太學生陳東。當然,最讓後人詬病的,就是殺掉了民族英雄岳飛。

趙構爲了保住江山半壁和皇位,不惜一切代價,哪怕被人指責,如果宋、金和議能向當初的宋、遼和議那樣,給南宋帶來一百多年和平,那麼趙構這個史書上認定的中興之君,或許真的名副其實,即使有些屈辱。

可趙構苦心經營的宋、金和平只維持了二十年,公元1161年,金國皇帝完顏亮(後被廢爲庶人)就撕毀雙方於公元1141年簽訂的《紹興和議》,親自率領舉國之兵南下侵宋,雖然完顏亮的圖謀未成,但也給了趙構的和平主張毀滅性的打擊。

對金妥協的政治主張失敗,讓趙構顏面盡失,皇帝的主張錯了,也是需要給天下人交代的,或者發個罪己詔,或者就如趙構,乾脆的躲進深宮。爲此,他在完顏亮侵宋的第二年就禪位給宋孝宗趙昚,趙構的禪位是對金妥協,乞求和平的夢想破滅後,而做出的承擔責任的行爲。

趙構的禪位還有一個目的,他是宋太宗一脈,宋徽宗唯一流落在南方的兒子,兄弟姐妹全部被抓到遙遠的北方,從皇權的角度來說,趙構是極其虛弱的,他沒有任何可以幫襯的親眷,在和臣子的爭鬥中,完全是孤身作戰。

另外,趙構因爲某些原因,喪失掉了生育能力,早年生下的兒子也夭折,只能收養宋太祖一脈的後人做繼承人,同樣,相對於在南方生存的龐大的宋太祖一脈後裔來說,趙構也是勢單力孤,宋太宗一脈存留下來的已經很少了。

歷史上南宋爲何會出現三皇禪位的現象?真相是什麼? 第2張

一個已經確定無法生育的皇帝,沒有直系後裔,羣臣們也不會在他身上下太多注。趙構未來在史書上如何記錄?孤單的他晚年是否會有蕭牆之禍?全在養子趙昚一念之間,趙昚在1162年時,已經35歲了,他還有多少耐心等待?何況,從趙昚繼位後的政治主張來說,他和趙構是背道而馳的。

即使不是因爲年齡,而是因爲政治主張的原因,也難保趙昚不會在宋、金對抗局勢已明時,向前半生一直主張妥協的趙構發難。因此,爲了有個好的結果,也爲了甩鍋,趙構主動禪位了,從趙構的結局來看,他的主動行爲是英明的。

宋孝宗趙昚禪位原因:心灰意冷,人生無趣

趙構把鍋甩給了趙昚,因爲完顏亮的南侵,南宋主戰派的聲音大了起來,趙昚也有意北伐,於是,有了南宋的第一次以舉國之力,主動出擊的“隆興北伐”,但北伐失敗,“隆興北伐”變成了“隆興和議”,躲在後宮的趙構這下有話說了,薑還是老的辣吧?

此後的二十多年裏,趙昚開始專心內政,搞出了個被稱爲“乾淳之治”的盛世,趙昚也被譽爲“南渡諸帝之稱首”。其實,這不是趙昚想要的,他還是想北伐,不過,因爲“隆興北伐”的失敗,南宋的主和派又擡頭了。

而這些主和派的精神領袖就是在後宮中老神自在的趙構,本來,如果趙昚北伐能成功,趙構就老老實實做太上皇算了,可失敗後,趙構就有權利說話了,在他的帶頭干預下,趙昚也只能繼續埋頭搞盛世,再次北伐?就別想了,至少在這個事上,趙昚被牽制的有些心灰意冷。

公元1187年,趙構駕崩,人雖然死了,但“隆興北伐”以來二十多年的和平,讓南宋上到士紳,下到百姓,都已經沒有了北伐的興致,趙昚一看,得,反正北伐不能搞了,國家也還算穩定,他這個皇帝還受啥累?兒子趙惇也42歲了,別遭人厭了,他也禪位,回後宮享福去了。如果當時人心在北伐一邊,趙昚是不會禪位的,他的退讓是感覺到無事可做了。

宋光宗趙惇禪位原因:人子不孝,老婆干政

他是南宋的幾位禪位的皇帝中,唯一被迫禪位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是不孝,因爲在立儲的問題上和太上皇宋孝宗趙昚有分歧,他們父子之間的關係很緊張,趙惇在位期間,長期不去後宮探視父親,甚至引起舉國關注,整個南宋上下都在指責他不孝。

畢竟,在古代,孝道是評價一個人是否優劣的最重要標準,何況還是皇帝,更應該以身作則。但趙惇很頑固,這或許和他身有疾病(疑似精神病)有關,即使是在太上皇趙昚駕崩後,他也不去主持喪事,不願意去看父親最後一眼,爲此,讓士大夫們普遍感到不滿。

歷史上南宋爲何會出現三皇禪位的現象?真相是什麼? 第3張

其二是因“宮闈妒悍”而不能控制,誘發了老婆李皇后的權力慾望,讓滿朝羣臣害怕了。趙惇患有疾病,對外固執,但對老婆,性子卻偏軟,他和父親趙昚的緊張關係也有李皇后從中作祟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李皇后在皇帝還在時,就已經開始干政了,且大肆培養親信,《宋史·光宗慈懿李皇后》中記載:

帝疾由是益增劇,不視朝,政事多決於後矣。後益驕奢,封三代爲王,家廟逾制,衛兵多於太廟。後歸謁家廟,推恩親屬二十六人、使臣一百七十二人,下至李氏門客,亦奏補官。中興以來未有也。

李皇后給自己家的親眷和門客一百七十二人補官,這已經是搶了士大夫集團的蛋糕,士大夫們也害怕再出一個武則天,北宋時,有過不少太后垂簾聽政,但那些太后也是依靠士大夫們執政,沒有哪個像李皇后這樣大肆給自己人要官的,都是在規則以內做事,李皇后這是要甩開朝臣們單玩的節奏?

這個可不能忍,皇帝還在,她就敢這麼幹,皇帝趙惇又制不住她,要是繼續讓她囂張下去,權力就要從士大夫手上移交到皇后一派手中了,於是,朝臣們在宗室大臣趙汝愚(宋太宗八世孫)和外戚大臣韓侂冑(親媽是吳太皇太后的妹妹,老婆是吳太皇太后的侄女,他的侄女嫁給了受禪讓的宋寧宗)的帶領下,來了個釜底抽薪。

羣臣們集體請出了一位老祖宗來做主,就是宋高宗趙構的老婆吳太皇太后,把宋光宗趙惇這個皇帝給廢了,皇位給了他的兒子宋寧宗趙擴,名義上叫做“內禪”,實際上是逼迫,皇帝都退休了,李皇后自然跟着退休,啥問題都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