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北宋時期爲何會發生榜下捉婿的現象?真相是什麼

北宋時期爲何會發生榜下捉婿的現象?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啓元朝的朝代,每當一提起這個,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這是我國在古代封建社會中,科舉制度下誕生的一種特殊的現象。單是這一句,便已然能夠體現出,考取功名後入朝爲官正是光宗耀祖的一條通天大道。

在歷朝歷代中,由先祖傳下來的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可以看出,若是和平盛世時,文官的地位必然要高於武將的地位。尤其是在宋朝,文官的地位已然達到了歷朝歷代中的一個巔峯,更是提出了“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口號。

科舉制度自隋唐時期開始,爲天下人提供了一條走上名流社會的捷徑。到了宋朝,文官地位有了極大的提升,科舉制度也在這個時期達到了最完善的程度。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個特別的奇葩的現象誕生了,那便是“榜下捉婿”奇觀!

北宋時期爲何會發生榜下捉婿的現象?真相是什麼

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到了北宋時期,“榜下捉婿”這種奇觀如此盛行呢?

究其原因,還是要歸結於宋朝的科舉制度以及文官的地位。

一、宋朝文官的地位

宋太祖時期,就曾經有“不殺文臣”的條訓。一開始,治理天下定下的國策就是崇文抑武。因此,便決定了宋朝的文官地位是比較高的。而且,宋朝也是非常鼓勵天下讀書人考取功名的。因此,宋朝的士大夫可以說是歷朝歷代中,生活最滋潤的一個時期了。

就連宋真宗趙恆都有這麼一首勸學詩: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由此可見,宋朝對文人的態度有多看重。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什麼呢?大家應該瞭解一下,在唐代的時候,讀書人考取功名之後,還要經過考試,等考試合格之後才能擔任官職。而宋朝但凡是讀書人考中進士五甲以內,就可以直接被授予官職。這樣的制度對於讀書人來說真的是太優待了。

蘇軾的恩師陳襄就寫過:“山野貧賤之家所生子弟,苟有文學,必賜科名,身享富貴,家門光寵,戶無徭役,休蔭子弟,豈不爲盛世?”也就是說,只要是讀書人,不論你家有多貧賤,若是能夠榜上有名,那麼光宗耀祖,成爲富貴之家必然是指日可待。

也正是因爲如此,在北宋時期,便開始盛行“榜下捉婿”這一奇觀。那麼,所謂的“榜下捉婿”,要找到如意佳婿有多大的難度呢?

這一點從宋朝時期的“榜下捉婿”場景描寫便可窺探一二。

二、榜下捉婿

北宋時期爲何會發生榜下捉婿的現象?真相是什麼 第2張

在宋朝時期,若是讀書人能夠金榜提名的話,那麼很可能福澤門牆,使得家族興盛起來。因此在科舉之後發榜之日,各地的富紳們都全家出動,爭相挑選登第士子來做女婿。全國各地富人爲了攀上新科進士,不僅招對方爲女婿,還會許下重金。

葉夢得在《石林燕語》中有過這樣一段描寫:

“每次殿試結束,放榜已畢,狀元與新科進士們一起登殿謝恩。自公卿以下的百官無不踮足觀看,即便是皇帝本人亦爲之注目……自東華門出宮後,圍觀者更是‘擁塞通街’。”

在這樣的氣氛中,那些富豪鄉紳爭相前往,想要釣上新科進士這樣的金龜婿。如此,放榜之日,整條街都異常的熱鬧。北宋詩人王安石更是在《臨津》一詩中這樣寫道:“臨津豔豔花千樹,夾徑斜斜柳數行。卻憶金明池上路,紅裙爭看綠衣郎。”由此可以看出“榜下捉婿”的競爭激烈之處,更是寫盡了進士們的風光之處。

這些場景描寫,很明顯寫出了富豪鄉紳們招婿的競爭場面有多激烈。那麼,這就體現了“搶”到如意佳婿的難度嗎?

三、其實不然,在北宋時期不止是富豪鄉紳,就連朝中大員想要“榜下捉婿”也不一定能夠如願以償。比如蔡京“捉”婿!

四、蔡京“捉”婿

在宋徽宗崇寧五年的時候,有一位名叫傅察的十八歲少年,不僅相貌堂堂,才華也是非常出衆。傅察在解試和省試中的成績都非常不錯,因此,吸引了當朝宰相蔡京的目光。

北宋時期爲何會發生榜下捉婿的現象?真相是什麼 第3張

蔡京一番考量之後,覺得可以將傅察招爲自己的女婿,以後也可以培養成自己的左膀右臂。下了這個決定之後,蔡京便在舉行殿試之前,讓自己的兒子蔡鯈帶着聘禮前往傅察那裏登門求親。

從時機上來看,蔡京“捉婿”選擇的時機可以說是正好。以傅察前兩次名列前茅的成績來看,殿試高中應該不成問題。從程序上來看,蔡京派兒子攜聘禮求親,也並沒有違背禮法。想來,蔡京這位大員進行“榜下捉婿”,應該可以達成自己的目的吧。

然而,無論如何,傅察就是不同意成爲蔡京的女婿。由此可見,蔡京雖然貴爲當朝宰相,但是要“榜下捉婿”,也並非一帆風順,難度依然非常大。

事實上,不只是傅察,還有“錯把馮京作馬涼”中的那個大名鼎鼎的馮京,也曾經在連中三元之後,拒絕了宋仁宗寵妃張貴妃的伯父張堯佐的“捉婿”行動。

由此可見,“榜下捉婿”雖然在北宋時期極爲盛行,但競爭程度相當激烈,就連當朝大員也不一定會“搶”到如意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