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朱棣登基的時候,陳思賢堅持不迎詔,下場如何?

朱棣登基的時候,陳思賢堅持不迎詔,下場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陳思賢是明朝建文年間的一個忠臣,朱棣登基的時候,陳思賢堅持不迎詔,那麼他的下場如何?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陳思賢作爲一個老師,自然也十分注重以身作則,給底下的學生做出一個榜樣。當時每當朝廷派人過來漳州查看一番的時候,陳思賢在參拜使者的時候,每每都會畢恭畢敬地向使者請教,皇上的身體是否安康,以此來展現自己對於朝廷的關心和忠心。

朱棣登基的時候,陳思賢堅持不迎詔,下場如何?

等到太祖皇帝朱元璋一掛,繼位的皇太孫朱允炆,立馬和兵部尚書齊泰、翰林學士黃子澄一同商量着要去削藩,加強中央集權。結果逼反燕王朱棣,通過一場靖難之役,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輕鬆地在四年的時間裏,擊敗朝廷軍,入主南京,成了大明王朝的第三代主人。

聽聞此消息的陳思賢痛心疾首,後來燕王朱棣的繼位詔書下達到其面前,不肯效忠朱棣的他選擇堅臥不迎詔,隨後又坐在明倫堂裏,召集了自己的學生,痛心疾首地表示:“明倫堂中明倫這兩個字的含義,是時候讓其體現出來了!”

明倫堂是古代在文廟、書院、太學、學宮等地所建立的正殿,很多有文化的人都在選擇在這個地方,讀書講學,弘揚道義。所以“明倫”兒字,其含義完全可以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也就是明白倫理的。而在古代的倫理中,君臣之間的大義又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關鍵一環,也就是要想明白倫理,就必須要遵守君臣之間的大義。

朱棣登基的時候,陳思賢堅持不迎詔,下場如何? 第2張

在這樣的思想觀念下,陳思賢帶着其六個學生,吳性原、陳應宗、林珏、鄒君默、曾廷瑞、呂賢這六人,一起在明倫堂裏立起來建文帝朱允炆的牌位,對着其祭拜並痛哭一番。

當地官員發現這一情況後,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當即將陳思賢連同其六個學生一起抓到南京城去,他們七人,面對朱棣的淫威,沒有絲毫的畏懼,決心捨生取義,最終齊齊被誅殺,成全了他們心目中的君臣大義。值得一提的是,陳思賢的這六個學生都是龍溪人。

到了嘉靖年間的時候,提學副使邵銳便在當地立下祠祀,來祭祀陳思賢,他的六個學生也一同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