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楊廣身爲晉王的時候非常賢德,爲何登基後變了呢?

楊廣身爲晉王的時候非常賢德,爲何登基後變了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楊廣登基後,大規模建設東都洛陽,開通大運河,又多次徵高麗,一系列操作終於把國家折騰垮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隋煬帝楊廣在歷史上是有名的暴君,他所取得的功績都是在當晉王的時候,完全是能力超凡、賢德仁孝的光輝形象,非常亮眼。之後歷史上記載他機關算盡幹掉大哥楊勇登上太子之位,等到當了皇帝,就完全是壞事做盡、罪大惡極的形象了。

一個人的所作所爲前後反差那麼大也是讓人費解,大概有兩種可能吧,一是寫歷史的人故意用這樣誇大的筆法,極力烘托他前後的反差,以貶低他的人格。就是用這種反襯的方式來強化他陰險狡詐、處心積慮的壞人形象。第二種可能,就是他早期的表現本來也沒什麼特定的目的,奪嫡就是太子楊勇表現太拙劣了,他覺得有機會那就努努力唄。而後當皇帝了,權力讓他有機會實踐一下建功立業、名垂青史的政治抱負,只不過把事情都辦砸了。

所以隋煬帝楊廣,其實只是“好大喜功、雄心大欲”而已,就是成就大事的慾望太強,但都沒成功,結果是給社會和百姓造成了傷害。甚至有人說,是因爲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水平太低,不足以支撐他超前的國家建設計劃而已。比如都說他開鑿大運河是勞民傷財,可大運河從開通到現在的1400多年,還在一直髮揮着南北物資運輸的功效。

楊廣身爲晉王的時候非常賢德,爲何登基後變了呢?

至於歷史記載他個人品行的種種劣跡,或許有吧,歷史總是人寫的,任何一個人都沒法做到完全客觀,何況寫歷史的人往往帶有特定的目的去寫呢。

最早說他“弒父娶母”的應該是魏徵寫的《隋書》,說他調戲宣華夫人,被告狀到病重的楊堅那裏,還說楊堅後悔了,想召回楊勇重立太子,還大喊說獨孤皇后坑了自己,然後楊廣情急之下讓人重擊楊堅的胸口殺了他,然後就把宣華夫人變成了自己的女人。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也寫了這段,柏楊先生的《中國人史綱》裏也提了這個,其他記述這個的史書很多,小說評書裏寫的就更有鼻子有眼兒了,可我總覺得不太可信,不太合邏輯,戲劇化抹黑的成分比較大。

公元604年,楊廣即位,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隋煬帝。

楊廣擴建了洛陽城,並大興土木修建洛陽宮,把洛陽當成了第二個國都。洛陽地處天下的中心,在政治上,可以加強對關東及江南地區的控制,經濟上,便於解決糧食、物資轉運問題。

當然工程是鋪張奢靡的:把豫州幾萬戶居民,以及各地數萬家富商大賈,遷至洛陽,以繁榮市面;徵集大江南北的良材美石,築建宮殿;徵集天下的奇花異草、珍禽怪獸,充實皇家的園林。

楊廣徵發了上百萬的民夫,修築長城、挖掘溝塹加強國防建設。

隋煬帝在位時期,最大的工程是開鑿大運河。

大運河全稱叫京杭大運河,它的前身,就是春秋時期吳國爲了征伐齊國開通的邗(hán)溝。隋朝時候,南方已經成了全國的經濟重心,而隋朝定都在長安,另外政治上也需要加強對南方的管理,所以大運河是爲加強南北的經濟和政治聯繫才被決定開通的。

楊廣身爲晉王的時候非常賢德,爲何登基後變了呢? 第2張

隋煬帝曾經主政江南十年,據說他對駐地江都,就是揚州,特別有感情,修運河還一個目的就是他能舒服地乘船下江南。

大運河全長約1800公里,這是個實實在在的超級工程,所以對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歷來譭譽參半。

大運河開鑿動用了大量的民工,河南、河北、淮南沿途被徵用的民工前後達360多萬,而且他用酷吏麻叔謀主管開河工程,督促民工們無休止地幹活,累死的民工高達250多萬。

他爲下揚州下令建造的龍舟船隊,包括各類艦船6000多艘,長達100多公里,配備8萬多名縴夫,沿途耗費不計其數,這種極盡奢侈的事耗盡了北方的民力和南方的民脂民膏,基本掏空了國力。

積極的一面是,貫通南北的大運河的開通,讓中國從此有了經濟大動脈,極大地便利了漕運,便利了商業流通,還便利了文化交流,使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有機地凝爲一體。

唐代皮日休在《汴河懷古》中寫到:“盡道隋亡爲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明代于慎行評價說:隋煬帝“爲後世開萬世之利,可謂不仁而有功矣”。也算爲他說幾句好話。

隋朝在開國的時候,國力其實非常強盛,但也禁不起隋煬帝這樣折騰,尤其他後來屢次征伐高麗,直接把國家拖入了泥潭。

楊廣極其熱衷於炫耀上國天朝的國威,柏楊先生把他這種膚淺的炫耀狂稱爲“大頭症”,是病態。

當時,突厥人已經臣服了。這是經過隋文帝和隋煬帝兩代的努力,加上突厥內部的動亂和隋朝的和親政策的結果,突厥的啓民可汗對中原天朝已經心悅誠服。

隋煬帝爲了宣揚國威,向北巡遊到啓民可汗的王庭,派頭非常大。隨駕的衛士有五十萬人,連綿五百多公里。啓民可汗用最尊貴的禮節接待他,楊廣大爲滿意,僅綢緞就賞賜了兩千萬匹。

在啓民可汗那裏,楊廣無意中見到高麗派到突厥的使節,就吩咐人家說,他過後會前往涿郡(就是北京),命令高麗王高元到時候到涿郡去朝見。

可是高元根本沒來朝見他,這讓楊廣感覺很沒面子,結果他這個大頭症患者發狂了,下令征討高麗,動員全國兵員向涿郡集結,除了兵員還要做很多戰爭的後勤準備工作。

造船的工匠泡在水裏日夜趕工,或累或病死了一半;向遼西運糧運兵器的人,累病而死的高達10多萬,趕上這年黃河發大水饑民無數,可官府徵糧毫不鬆懈,繳不上來逃走的被官府看作是盜匪,對他們甚至家人的懲處毫不手軟,這樣情形下,老百姓實在沒有活路了,到處都是官逼民反,天下大亂。

就這樣情形下,第二年楊廣硬是徵發了130萬軍隊,御駕親征討伐高麗,可結果是他完全沒了當年的風采,慘敗而歸,還損失了30多萬人。

第二年,公元613年,楊廣再次討伐高麗,不過半路上發生了楊玄感起義,楊廣只得回來鎮壓起義,第二次東征不了了之。

公元614年,在楊玄感的起義被鎮壓後,隋煬帝又發出了徵高麗的詔令。這時候各地起義已經此起彼伏,民衆紛紛逃避兵役。隋煬帝不顧各地的形勢,強行組織征伐行動。

高麗頂不住了,高元申請投降,楊廣覺得爭回了面子,他也知道國內情況很糟糕,趕忙接受投降,下令班師。

隋煬帝第三次徵高麗,終於得到了所謂的“勝利”。這勝利是非常可笑的,在隋煬帝班師後,已經“投降”的高麗,竟然拒絕隋煬帝的召見。隋煬帝惱羞成怒,還想組織第四次徵高麗,可是天下已經徹底亂套了,他再也無法實施他的計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