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中國正史中唯一有確切記載的石窟是哪一個?

中國正史中唯一有確切記載的石窟是哪一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正史中唯一有確切記載的石窟是哪一個?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歷史

賓陽洞始鑿於北魏景明元年(公元500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是北魏宣武帝爲孝文帝、文昭皇后主持開鑿的皇家第一窟,用以銘記孝文帝遷都洛陽和進行漢化改革的歷史功績,也是我國正史中唯一有確切記載的石窟。

明人彭綱就曾在《題龍門石像》中寫道:“當時錘鑿斫(zhuó)民脂,萬金不惜窮妖奇”,指的就是該洞窟的開鑿。賓陽三洞前後營造時間長達24年,用工80餘萬人,但是,北魏時期仍然只完成了賓陽中洞,賓陽南洞、賓陽北洞一直到隋唐時期才相繼完成。

佈局

中國正史中唯一有確切記載的石窟是哪一個?

賓陽洞是北魏宣武帝爲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做功德所營造的洞窟之一。賓陽洞包括北洞、中洞和南洞。

北洞

始鑿於北魏時期,唐朝初年(公元641-650)完成,主尊爲阿彌陀佛,火焰紋背光繁雜而生動。

賓陽北洞正壁主尊佛像呈現出特殊的“剪刀手”手勢,這其實是一種極少見的佛教手印。結合雙手的姿勢來看,高舉胸前,右手掌心向上,拇指、無名指與小指屈起,其他二指伸直,左手掌心向下,屈無名指及小指,伸直其他指,這是一種頗能傳達強烈意志的手印。

這尊佛像因拇指風化,而食指、中指間隙過大,頗似現在大家習慣擺出的剪刀手類似,故而被網友戲稱爲“剪刀手”佛。洞口兩側“龍頭”柱礎與大同北魏司馬金龍墓出土的柱礎造型風格相同。屬北魏完成之作品。

中洞

景明元年至正光四年(公元500-523)營造,洞窟平面呈馬蹄形,穹隆頂,深12米,寬10.90米,高9.3米,正壁雕主佛釋迦牟尼坐像及二弟子、二菩薩,南北壁均一立佛二菩薩。佛、菩薩體態修長,表情溫和,神采飄逸,是北魏晚期風行的“秀骨輕像”的典型代表。

地面刻蓮花圖案裝飾,示意蓮花寶池。窟頂中間浮雕一朵盛開的大蓮花。周圍有八身伎樂和兩身供養天,加之流蘇帷幔構成一蓮花寶蓋。前壁有維摩詰變相、太子捨身飼虎圖,須達那太子施捨圖和皇后、皇帝禮佛圖等大型浮雕圖像及十神王像。1978年爲保護洞窟雕刻拆除磚卷門洞。使鮮爲人知的四頭四臂、一頭四臂護法天重見天日。

中洞的開鑿花費了24年時間,其富麗堂皇的景象是龍門衆多石窟之冠。主佛釋迦牟尼端坐中央,面部修長清秀,面容和藹慈祥,略帶微笑。迦葉、阿難二弟子和文殊、普賢二菩薩侍立左右。迦葉形象老成持重,阿難形象活潑開朗,望之栩栩如生。

中國正史中唯一有確切記載的石窟是哪一個? 第2張

佛像的衣飾都由北魏早期的袒露右肩和通肩式,變爲褒衣博帶式,是孝文帝實行漢化政策在石刻藝術上的反映。洞頂雕有蓮花寶蓋,周圍雕着飄逸脫俗的伎樂天人和供養天人。洞口內壁兩側原本刻有三層大型浮雕,下層是著名的“皇帝禮佛圖”和“皇后禮佛圖”,構圖嚴謹,雕刻精美,是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傑作。

南洞

北魏開鑿,隋代完成(公元595-616)。主佛阿彌陀佛面部豐潤,脣厚,衣紋自然,流暢。改洞造像上續北魏剛健雄偉,下開唐代生動活潑,屬於過度時期的風格。洞內衆多的造像題記爲研究者提供了珍貴的文字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