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飲食文化中,分食制是如何向合食制轉變的?

古代飲食文化中,分食制是如何向合食制轉變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華文明五千年,飲食文化也隨着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呈現出極大特點,享有很高的聲譽。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古代分食制與合食制是並存的,只是宋以前的分食制是上層社會的主流,現在留下來的史料也記載了宋以前貴族階級是分案而食的,最早的《周禮》講天子9鼎,諸侯7鼎,大夫5鼎,士3鼎,正是青銅器時代因身份不同,所用食物器皿迥異,現在發掘的很多古蹟,古代的磚畫、壁畫等,很多都是席地而坐,一人一案宴飲的場景,這正是分食制的體現。

但是,分食制是主流不代表合食制不存在,分食制要更多的餐具,講究地位等級,它是由是貴族門閥等上流社會主導的,廣大的普通百姓家絕對用不起分食制,一家幾個人,守着一個陶壺,煮點食物,有錢一點的買口鍋,幾雙筷子都在鍋裏攪,有得吃就不錯了,還談什麼分食制,都是大鍋飯,《易林》記載"二人同室,兄弟合食,和樂相好,各得所欲",這指的漢代合食現象;《啓顏錄》裏有個故事"與人共飯素盤草舍中,嘲之曰兩豬共一槽",茅草屋前合食吃飯,被人嘲笑是兩頭豬共用一個槽,顯然說明,合食制存在於底層百姓間。

古代飲食文化中,分食制是如何向合食制轉變的?

但宋以後,明朝開始,合食製成了主流,這個變化不是一天兩天轉變的,而是漫長的歲月演變的,這期間有些因素影響了合食制登上舞臺。一,門閥士族的的消亡;二,桌椅的出現與普及;三,炒菜的出現與菜譜豐富;四,蒙古人的影響。導致了從唐宋到明,由分食制到兩者過渡,再到合食制的整個過程,當然分食制並沒消失,在隆重或正式的場合,仍能見到分食制場景。

古代飲食文化中,分食制是如何向合食制轉變的? 第2張

分食制是士族門閥,喜歡講究身份的那幫人乾的事兒,唐以後,士族基本被軍閥們殺個乾淨,門閥士族至此消亡,再也沒人搞這一套了;以前人是席地而坐,唐朝時民族融合,胡人的長桌子椅子被普及,著名的《韓熙載夜宴圖》,人們坐在椅子上,食物放在同一張桌子,一起用餐,雖然還有分食制的影子,但當時恰恰是向合食制過渡階段;以前人做菜只有蒸煮,宋時科技發展,鐵鍋的普及,炒菜的出現與菜餚的豐富,衆人分幾碟子已不合時宜,合食才更豐富;最後一個,蒙古人入主中原,自身的合食制直接影響了當地社會,於是到了明朝,除了主食還保留着分食影子,其他菜品均爲合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