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傳統文化 > 土家族飲食文化 土家族飲食的主要特色是什麼

土家族飲食文化 土家族飲食的主要特色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飲食文化反映了人們在日常飲食中的方式、過程和功能等結構組成的一個總和。它是一個民族以飲食爲基礎的習俗、思想和哲學。同時一個地方的飲食也受到環境,生產力的影響。在土家族文化中飲食這方面就有着較重的地域色彩。

飯外,以包穀飯最爲常見,包穀飯是以包穀面爲主,適量地摻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時也吃豆飯,即將綠豆、豌豆等與大米合煮成飯食用,粑粑和團饊也是土家族季節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時,過去紅苕在許多地區一直被當成主食,現仍是一些地區入冬後的常備食品。土家族菜餚以酸辣爲其主要特點。

土家族的飲食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醃泡酸菜,幾乎餐餐不離酸菜,酸辣椒炒肉視爲美味,辣椒不僅是一種菜餚,也是每餐不離的調味品。如插秧季節,早晨要加一頓“過早”,“過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湯圓或綠豆粉一類的小吃。據說“過早”餐吃湯圓有五穀豐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還喜食油茶湯。

土家族民間十分注重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年最爲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殺年豬,染成紅、綠色,晾乾而成,做綠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豬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間過年、過節必不可少的大菜。每年農曆二月二日稱爲社日,屆時要吃社飯。端陽節吃糉子。

土家族飲食文化  土家族飲食的主要特色是什麼

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間最受歡迎的食品之一。重陽節打粑粑,女兒“坐月”送粑粑,修房上樑拋粑粑。節日裏饋贈親友,一般也都是互送粑粑。除糯米粑粑外,還有高梁粑粑、小米粑粑、包穀粑粑等。

臘肉是土家族的上等大菜。冬至一過,將大塊的豬肉用石耳燉雞鴨鹽、花椒、五香粉醃製好,吊掛在火炕上,下燒柏樹枝田,煙燻而成。一般說請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陰米或湯圓、荷包蛋等。湖南湘西的土家族待客喜用蓋碗肉,即以一片特大的肥膘肉蓋住碗口,下面裝有精肉和排骨。爲表示對客人尊敬和真誠,待客的肉要切成大片,酒要用大碗來裝。

土家族的飲食無論婚喪嫁娶、修房造屋等紅白喜事都要置辦酒席,一般習慣於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但無八碗桌、十碗桌。因爲八碗桌被稱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與石同音,都被視爲對客人不尊,故迴避八和十。

土家族置辦酒席分水席(只有一碗水煮肉,其餘均爲素菜,多系正期前或過後辦的席桌)、參席(有海味)、酥扣席(有一碗米麪或油炸面而成的酥肉)和五品四襯(4個盤子、5個碗,均爲葷菜)。入席時座位分輩份老少,上菜先後有序。土家族的飲酒,特別是在節日或待客時,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見的是用糯米、高梁釀製的甜酒和咂酒,度數不高,味道純正。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