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清水之盟時間 清水之盟歷史影響

清水之盟時間 清水之盟歷史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水之盟(清水會盟),是唐朝建中四年(公元783年)與吐蕃第六次會盟、第三次議定邊界的一場會盟。

簡介

763年安史之亂後,吐蕃軍隊大舉進攻唐朝並佔領長安15天。唐代宗匆忙逃往陝州。雖然吐蕃事後退兵,但吐蕃佔領了鳳翔以西的廣大地區。779年,唐代宗病逝後,唐德宗主動派遣使者謀求與吐蕃和好,詔書中改“獻”爲“進”,“賜”爲“寄”,“領取”爲“領之”。以表示兩國的對等地位。建中四年(783年),隴右節度使張鎰與幕府齊映、齊抗、鴻臚卿崔漢衡、計會使於??、樊澤、入蕃使判官常魯在清水縣,與吐蕃大相尚結贊、大將論悉頰藏、論臧熱、論利陀、論力徐會盟,釐定兩國邊界:“唐地涇州右盡彈箏峽,隴州右極清水,鳳州西盡同谷,劍南盡西山、大度水。吐蕃守鎮蘭、渭、原、會,西臨洮,東成州,抵劍南西磨些諸蠻、大度水之西南。盡大河北自新泉軍抵大磧,南極賀蘭橐它嶺,其間爲閒田。二國所棄戍地毋增兵,毋創城堡,毋耕邊田。”

清水之盟時間 清水之盟歷史影響

之後,爆發了涇原兵變,吐蕃表示可以幫助唐朝平叛,唐德宗答應讓出安西和北庭,吐蕃後來僅出一偏師二萬,叛亂平定後,唐德宗想讓駐守西域的李元忠與郭昕回長安,被李泌勸止。786年,吐蕃入侵唐朝,叛盟,之後第七次會盟就是平涼會盟。

盟文內容

盟文曰:“今國家所守界:涇州(今甘肅經州)西至彈箏峽西口(今平涼縣西),隴州(今陝西隴縣)西至清水縣,鳳州(今隴西鳳縣)西至同谷縣(今甘肅成縣),暨劍南西山、大渡河東,爲漢界。蕃國守鎮在蘭、渭、原、會,西至臨洮(今甘肅臨潭),又東至成州(今甘肅成縣西),抵劍南西界磨些諸蠻、大渡水西南,爲蕃界。”“盟畢,結贊請鎰(大唐割地使張鎰)就壇之西南隅佛幄中焚香爲誓,誓畢,復升壇飲酒。獻酬之禮,各用其物,以將厚意而歸”

歷史影響

這是唐和吐蕃之間多次邊界議定中重要的一次,它是在唐蕃雙方軍事上相持不下,唐朝在短期內無力收復失地時,不得已而採取的權宜之計。是唐和吐蕃對西域、甘隴爭奪的體現。

此後唐蕃恢復交戰並在西北西南地區進行拉鋸戰,直到唐宣宗大中年間唐朝收復大部分失地。

清水會盟後,雖然一時間唐對吐蕃處在一個不利的地位,但吐蕃反而由於過度的貪婪和擴張慾望,又造成平涼會盟無果,在持續擴張事,同時和唐、大食、回鶻爲敵。繼而使吐蕃由盛轉衰,使自身政權逐漸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