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揭祕歷史上真正的渭水之盟,李世民覺得是奇恥大辱

揭祕歷史上真正的渭水之盟,李世民覺得是奇恥大辱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是一個“城下之盟”,啥意思?意思是敵人已經兵臨城下,佔據軍事優勢。大家完全可以想像,這種情況下訂立的盟約肯定不利於城中被圍那一方。

實際上,這是李世民人生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不平等條約,賠償了突厥大量金銀財物。這種條約要是放在宋朝,那不算什麼,因爲只賠了錢財,還不是“歲幣”,也不用割地,宋朝皇帝得感到慶幸。

但對於從沒吃過虧的一代雄主李世民來說,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國家尊嚴、個人尊嚴受到嚴重的損害,自然視爲奇恥大辱。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呢?得從玄武門之變說起。

李世民用盡各種辦法都無法動搖長兄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一怒之下,於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四日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簡單、粗暴、徹底地取得了勝利。

唐高祖李淵沒有更好的選擇,只好接受既成事實,並在當年的八月九日禪位於李世民。終於登上帝位的李世民躊躇滿志,準備施展抱負大幹一番。

可是,無論哪個朝代,政權更替時都是最容易出問題的。一直對中原虎視眈眈的突厥頡利可汗,抓住這個時機,率領二十萬大軍襲擊武功(今陝西省咸陽市武功縣),兵鋒指向唐朝都城長安。

揭祕歷史上真正的渭水之盟,李世民覺得是奇恥大辱

李世民派出尉遲恭到前線迎敵,在涇陽(離長安僅40多公里)與突厥打了一場,生擒突厥將領阿史德烏沒啜,並擊斃突厥騎兵一千餘人。但是,這種局部的小勝並不能阻擋突厥大軍,頡利可汗的的力還是抵達了渭水,對長安造成極大的威脅。

渭水離長安多遠呢?不到20公里。況且當時長安只有數萬守軍,形勢萬分危急,百姓惶恐不安。

普通的皇帝,這時候就該丟下庶民百姓逃跑了,但李世民經歷過無數次惡戰,壓根沒想過逃,而是冷靜地部署防禦措施。

頡利可汗也很神奇,他此前與唐朝交戰過多次,勝少敗多,因而大概是有了心理陰影,雖在渭水陳兵列陣,卻不敢立刻發兵長安,派謀臣執失思力入朝拜見李世民,窺測唐朝虛實。

執失思力一來就誇耀突厥兵力,宣稱此次突厥出兵百萬,意圖恐嚇李世民,讓他不戰而降。

但這種話也只好騙騙那些不通軍事的文弱皇帝,李世民以軍功起家,對突厥的實力有所瞭解,根本不信突厥有這麼多兵,大罵執失思力一通,將他扣押下來囚禁在門下省,還威脅要殺他。

執失思力嚇得半死,他是萬萬沒想到都這時候了,李世民還這麼剛。

大臣蕭瑀和封德彝都勸李世民放回執失思力。一來,兩國交戰,不斬來使,這是戰場上的禮儀;二來,執失思力是頡利可汗的親信,這樣做很可能惹怒頡利可汗。

但李世民認爲不能放,“越是我今遣還,虜謂我畏之,愈肆憑陵”,言下之意是執失思力在我面前如此囂張,我若放他回去,頡利可汗必然認爲我怕他,會更加肆意侵凌,說不定馬上攻打長安。

揭祕歷史上真正的渭水之盟,李世民覺得是奇恥大辱 第2張

接着,李世民與侍中高士廉、中書令房玄齡、將軍周範等六人騎馬到達渭水岸邊,與頡利可汗隔水說話,斥責他背棄前約。

頡利可汗大爲吃驚,他想不到李世民竟然有這麼大膽子,不帶大軍就敢來罵自己?頡利可汗心下犯起了嘀咕,這事兒不對,李世民肯定有什麼依仗。

再得知執失思力被扣押,頡利可汗就更確定了李世民必然有後招,長安兵力也不是表面上的空虛。如果進攻長安,說不定會中李世民的計。

而此時唐軍趕到李世民背後,頡利可汗一眼看去,發現唐軍軍容整肅,氣勢昂揚,轉念一想,求和了。史書上的記載是“由是大懼,遂請和,詔許焉。”

不得不說,李世民是真的把到了頡利可汗的脈。突厥像狼,如果在狼面前表現出害怕的樣子,畏畏縮縮,狼就真要吃人了。但如果表現得毫無畏懼,狼自己就先怕了。

兩天後,李世民與頡利可汗在長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橋上籤訂了和平協議,斬殺白馬立盟,一場大戰消弭於無形。

頡利可汗也不是毫無收穫,據說李世民幾乎搬空了國庫、皇宮中的財物,才讓他簽訂協議,退兵回突厥。

客觀來講,此事上李世民應對得極爲高明,能有這種結果已經很不錯了。但他自我要求太高,深以爲恥,緩過來後數次派兵攻打突厥,俘虜頡利可汗,滅亡東突厥,最終一洗前恥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