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怛羅斯戰役雙方兵力 怛羅斯戰役的意義

怛羅斯戰役雙方兵力 怛羅斯戰役的意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怛羅斯戰役(怛,音dá)是唐朝安西都護府的軍隊與阿拉伯帝國的穆斯林、中亞諸國聯軍在怛羅斯相遇而導致的戰役。

 時代背景

公元六到八世紀,歐亞大陸上有三個大帝國正處於興盛期,分別是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唐朝。

唐太宗、唐高宗時期,突厥汗國、薛延陀汗國、西域諸國、西突厥汗國先後被唐朝所滅,唐朝擴張並且開始統治河套、漠南、西域、漠北、安南等地。伊吾(哈密)、鄯善、高昌、焉耆、龜茲、疏勒、于闐等西域小國或被迫投降於唐朝、或被武力滅國。唐朝從此建立了以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爲核心的西域統治體系。

怛羅斯戰役雙方兵力 怛羅斯戰役的意義

幾乎在同一時期,中東的阿拉伯人也在迅速崛起,從阿拉伯半島開始,經過戰爭擴張成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空前大帝國,向西佔領了整個北非和西班牙,向東則吞併了整個西亞和大半個中亞,控制了地中海南岸的整個地區。阿拉伯帝國成爲唐朝之外影響中亞的另一力量

八世紀初,阿拉伯帝國在東方的最高長官哈賈吉·本·優素福應許他的兩個大將——穆罕默德和古太白·伊本·穆斯林,誰首先踏上唐朝的領土,就任命誰做長官。於是前者征服了印度的邊疆地區,屠殺、趕走了大量非穆斯林,後者征服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了塔立甘、舒曼、塔哈斯坦、布哈拉等大片中亞地區,但誰都沒能跨過唐朝的國界。

開元三年(715年),阿拉伯聯合吐蕃進攻中亞錫爾河的國家拔汗那,被唐軍擊敗。阿拉伯帝國由於地理上的巨大優勢,影響力慢慢的體現出來,中亞諸國原本大多信奉佛教、祆教等或自己的傳統宗教,對伊斯蘭文化的東進感到不安,於是不少國家向唐朝求援。而突騎施由親唐轉變爲反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蓋嘉運指揮唐軍大破突騎施。

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蓋嘉運指揮唐軍大勝突騎施,突騎施可汗蘇祿被殺,突騎施新可汗吐火仙、黑姓可汗爾微都被唐軍擒獲。

唐朝背景

天寶初年,吐蕃以武力迫使小勃律(今克什米爾的吉爾吉特)娶吐蕃公主。小勃律國地處吐蕃通往安西四鎮的要道。天寶六年(747年),高仙芝率唐軍步騎一萬進行長途遠征,從安西出發,用百餘日到達連雲堡(小勃律西北部今阿富汗東北的薩爾哈德)。

連雲堡地勢險要,且有萬人吐蕃兵防守,但高仙芝指揮下的唐軍作戰神勇,半天時間便攻佔了該城。吐蕃在娑勒城聚集了十萬軍隊,高仙芝在夜裏指揮軍隊渡河,派李嗣業率領唐軍發起進攻,打的吐蕃軍慘敗,吐蕃軍大潰敗、逃跑時十分之八、九的人摔死、溺死。此後高仙芝率兵繼續深入,越過險峻的坦駒嶺,進入阿弩越城,攻佔了小勃律國,派唐軍駐守小勃律國,高仙芝帶着活捉的小勃律國王及吐蕃公主返回。此役之後,唐軍在西域威名更盛,高仙芝也被提拔爲安西四鎮節度使。

 阿拉伯背景

天寶八年(749年),阿拉伯政權從倭馬亞家族轉入阿拔斯家族掌握,即使在西亞亦成定居。而在怛羅斯之戰一年以前,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已經迅速迅速徹底打垮了阿拉伯倭馬亞王朝,能夠調大量軍隊到東部來。

呼羅珊是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興起地,阿拉伯阿拔斯王朝能從這裏派出龐大的軍隊。葉海亞在呼羅珊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波斯兵團,據塔巴里的記述,應徵入伍的士卒達50萬人之多。而從怛羅斯之戰到葉海亞在呼羅珊建立波斯兵團之間這段時期,呼羅珊並沒有發生能導致兵源發生大變化的事。可見怛羅斯之戰時阿拉伯阿拔斯王朝能從呼羅珊出動大量軍隊。此外,關於怛羅斯之戰,歷史學家王小甫指出,呼羅珊屯聚着阿拉伯阿拔斯軍隊的主力。可見,阿拉伯能動用大量軍隊參與怛羅斯之戰。

爭起因

天寶九年(750年),高仙芝再度奉命出軍,擊破親附吐蕃的車師國,俘虜其國王勃特沒。這兩次艱難的遠征使得高仙芝在西域獲得了極大的聲譽。此時,唐朝已經成爲塔里木地區、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區的佔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他控制了帕米爾山谷地區,成了吐火羅地區,喀布爾和克什米爾的保護者,高仙芝儼然是大唐在中亞的總督。

同年,高仙芝還擊破了石國及突騎施,石國請求投降,高仙芝允諾。不久高仙芝違背承諾,擄走石國國王及其部衆,格殺老人與小孩,搜取財物。

天寶十年(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將被俘的幾位國王獻於玄宗面前,高仙芝被授予右羽林大將軍,並將石國國王斬首。此時高仙芝達到了征戰生涯的最高峯。僥倖逃脫的石國王子遂向黑衣大食(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求救。高仙芝先發制人,主動進攻大食,最後在怛羅斯與大食軍隊遭遇。

 戰爭經過

怛羅斯城是石國的第二大據點,《新唐書·石國傳》“怛羅斯城,石國常分兵以鎮之。”這也是高仙芝與大食在此相遇的重要原因。距離怛羅斯城不遠的撒馬爾罕,早已是大食兵聚集的據點。高仙芝並不知大食的意圖。而且唐在蔥嶺以西的屬國分散部署,一時很難集結。爲了阻止大食的東進,以攻爲守,遠征大食對於深諳兵法的高仙芝來說似乎成爲可行手段。

剛剛平定布哈拉和粟特的叛亂的阿拉伯大軍南下,恰好與高仙芝大軍相遇在怛羅斯河。

高仙芝於天寶十年(751年)四月,從安西出發。在翻過帕米爾高原(蔥嶺),越過沙漠,經過了三個月的長途跋涉之後,高仙芝在七月份到達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邏斯,並且開始圍攻怛邏斯城。

由於阿拉伯人早就在準備對安西四鎮的攻擊,在接到高仙芝進攻的消息之後立即組織了十餘萬的大軍趕往怛羅斯城,雙方在怛邏斯河兩岸、今天的奧李-阿塔(Aulie-Ata今江布爾)附近展開了決戰。

高仙芝的軍隊與阿拉伯軍相持五天,葛邏祿部衆突然反叛,與阿拉伯軍夾擊唐軍,導致高仙芝失敗,只剩下數千人返回。

戰爭結果

唐軍與阿拉伯軍交戰5天,不分勝敗,葛邏祿突然叛變,與阿拉伯軍夾擊唐軍,導致唐軍戰敗。此役的具體唐軍損失數字不明。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一十六記載,唐軍總數3萬人、深入與敵人作戰、最後返回數千人。以此計算,唐軍損失了兩萬多人。

《舊唐書》列傳第五十九、《新唐書》列傳第六十三都記載唐軍總數兩萬人、深入胡地與敵人作戰、最後返回數千人。

以此計算,唐軍損失了一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