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春秋魏國魏惠王是不是昏君 該如何評價

春秋魏國魏惠王是不是昏君 該如何評價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惠王綜合說起來不算是昏君,嚴格的說,他早期是嚴明的強君,晚年開始走下坡路,成爲一個庸君,所以不能一概而論,認定魏惠王是昏君。  

春秋魏國魏惠王是不是昏君 該如何評價

魏惠王早期勵精圖治,勤於理政,再加上有公叔痤爲相、龐涓爲將,在奪位之戰後很快恢復了國內的秩序,妥善解決了貴族和平民之間的矛盾;重創秦軍,打的秦軍節節敗退,迫使秦孝公遷都;在趙、秦、齊、楚四國合攻之下也能精妙安排,取得勝利;遷都大梁,發展生產,修建防禦工事,使得大梁成爲當時諸侯各國中都城最繁華的城市。他在列國之中率先稱王,與周天子平起平坐,成爲中原霸主,贏得了短暫的和平局面。

到魏惠王統治晚期,由於錯誤安排,導致龐涓被俘,不忍受辱自殺而亡。之後在秦、齊的夾攻之下不斷慘敗,對外,魏惠王忽縱忽橫,軍事上樹敵太多,魏國國力日益衰弱。魏惠王剛愎自用,外寬內窄,好形式主義。魏國因重視人才而興,也因錯失人才而敗。孫臏乃兵聖之後,本來是留在魏國做將軍的,卻只因魏惠王聽取龐涓一人之言落得殘疾,逃到齊國;商鞅是被公叔痤推薦過來的,他不重用也不忌憚,成就了後來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富國強兵;張儀足智多謀,攪得列國不得安寧,這樣的人才也被魏惠王拱手讓人。不禁讓人想起魏惠王於齊威王會田於郊說的那段話,豈不知,他也曾擁有世上無價之寶。

不管他是早期賢明的君主,還是晚期昏庸的魏王,既不能否定他的功績,也不能忽略他的錯誤。

春秋時期魏惠王魏罃個人簡介

魏罃,即魏惠王,戰國時期魏國魏武侯之子。公元前369年即位,正值魏國最鼎盛時期。魏罃少時頗得魏文侯喜歡,加上天資聰穎,名師教導,魏罃很快就嶄露頭角。即位之前,打敗了頗有才幹又得到平民大臣支持的公子仲緩,成功登上王位。之後,妥善解決了魏國貴族與平民大臣之間的矛盾,恢復了國內秩序。  

春秋魏國魏惠王是不是昏君 該如何評價 第2張

即位後,魏罃重整軍威,提拔龐涓、龍賈等虎將,攻破秦國都城,迫使秦國遷都回雍。這之後,由於安邑地方狹小,魏罃遷都大梁,用心設計和構建大梁,形成了最早溝通了淮河和黃河兩大水系的人工運河——鴻溝,在之後的軍事防禦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趙、秦、齊、楚四國聯合圍攻的戰爭中,魏罃沉着應對,命令龐涓先降趙國,擾亂敵方陣營。大梁城堅民衆,齊國大將田忌攻城不成,兵敗而走。魏國集中兵力與齊、楚等國聯軍展開大戰,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把魏國霸業推向鼎峯。魏罃對內興修水利,發展生產,招賢納士,問政孟子,對外團結趙、韓兩國,在諸侯國之中率先稱王,與周天子平起平坐,獨霸中原,中原地區出現短暫的和平。

然而再賢明的君主也有被勝利衝昏頭腦的時候,到魏罃統治後期,他剛愎自用、心胸狹隘,由於他的錯誤安排,馬陵之戰中龐涓被俘自殺,太子申被齊軍所俘,這好比砍斷了他一雙有力的臂膀。再加上,魏惠王時期是流失人才最多的時期,先後逼走了商鞅、孫臏、張儀等赫赫有名之士,隨着人才的流失,魏國霸業從此衰落。

文言文魏惠王死 葬有日矣主要內容

“魏惠王死,葬有日矣”。此句出自《戰國冊.魏策二》,是說,魏惠王死了,舉行葬禮的時期已經確定下來了。這個典故闡述了一個道理,用言辭去勸諫那些頑固之人,不僅考驗一個人說話的技巧,更能突出一個人的學識和口才,事在人爲,辯論家惠子就憑自己的巧言善辯勸說了別人勸不了的君主。  

春秋魏國魏惠王是不是昏君 該如何評價 第3張

魏惠王死後,喪禮之日已經確定,然而天公不作美,忽逢大雪,地上的積雪甚至能夠淹沒牛的眼睛。城郭之路遇雪封行,太子欲修建棧道來送葬。羣臣力薦,此舉勞民傷財,然國庫空虛,百姓必定會苦不堪言,還望延期送葬。太子哪肯聽勸,認爲不能按期舉行先王的葬禮實屬不義,便讓羣臣不要再說。實則無奈,只好求助於惠子,惠子見太子,舉例周文王埋葬周王季歷,因地下滲水侵蝕他的墳墓,露出棺材前面的橫木,文王認爲一定是先王想再看看百姓和羣臣,所以才讓滲漏的水把棺材露出來,於是搭起靈棚讓百姓觀瞻,三日後才改葬,百姓都認爲此乃義舉,又分析到,大雪封路,靈車無法前進,太子若不顧困難執意下葬先王,實在有急於安葬先王了事的嫌疑,天降大雪沒準就是魏惠王眷戀他的臣民,若另選吉日安葬,豈不是和文王一樣大義啊!太子遂採納了惠子的建議,延期安葬了魏惠王。

惠子不僅成功實現了自己的主張,讓魏太子擇期安葬魏惠王,還宣揚了文王的義舉,實爲雙贏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