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三國時期爲何無法使用貨幣?董卓金融改革失敗

三國時期爲何無法使用貨幣?董卓金融改革失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董卓的失敗卻和王莽不一樣,因爲它給後世帶來了幾百年的影響。當時,貨幣不能流通的現象至少在華北地區持續到227年曹叡恢復五銖錢爲止,一些普通老百姓根本見不到貨幣,市場上的交易只能是以物換物。

說到董卓,很多人都認爲他的殘暴是他失去民心的關鍵。不過拋開他的出身和結局對他的歷史評價產生了某些副作用以外,還有一個不怎麼爲人注意的側面。就是他在經濟政策上的失敗。

原來在190年(初平元年)6月,董卓採取了一項措施。他宣佈廢除自漢武帝以來在國家廣泛流通的五銖錢,另鑄“小錢”使用。爲什麼他要採用這個措施呢?而且他在3月剛洗劫了皇城洛陽,想來應該很有錢的。不過這裏我們可以反過來推測當時董卓和朝廷面臨着嚴重的財政困難。東漢末年,靈帝昏庸奢侈,涼州方面的動亂持續了幾十年,加上黃巾之亂,朝廷本身需要大量財政資金,反董陣營大舉進攻,董卓也需要大量軍費支持。他又強行遷都,龐大的支出不可能全是靠搶劫。在他私自構築郿塢以後,他在洛陽掘墳盜墓沿路搶劫得到的資金估計也不夠用了。沒錢了他自然就會想到自己造,那是最快最簡潔的辦法了。於是他居然瘋狂到“悉椎破銅人、鍾虡”的地步,可惜金錢還是不夠用。終於“及壞五銖錢,更鑄爲小錢”。希望度過財政難關。但是他的這個“小錢”很快就失敗了,因爲那玩意“大五分,無文章,肉好無輪郭,不磨鑢”,顯然改鑄後的銅錢缺乏質量,其價值自然面臨低下的命運,所謂的“看不見得手”馬上就在關中掀起了極度的通貨膨脹,“於是貨輕而物貴,谷一斛至數十萬”。但是惡性的貨幣貶值並沒有停止,很自然其終極形態就是貨幣的流通停止。雖然“自是後錢貨不行”,但是人們的經濟活動不可能停止啊。那麼那段時間人們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物物交換”。

三國時期爲何無法使用貨幣?董卓金融改革失敗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董卓本人是不會想到改鑄這個辦法的,他沒有那方面的知識,除非是上帝託夢給他。那麼是誰讓他施行了這一措施呢?由於不太清楚當時主管財政的“大司農”是誰,曾有人猜測可能是司徒王允。因爲政策失敗,民怨沸騰,他害怕董卓遷怒自己,所以先下手爲強,搞陰謀殺掉了董卓。這個說法見仁見智,這裏不談。我們都知道,曹操,孫權(比如陸遜對少數民族的殘酷鎮壓)殺的人不見得比董卓少,爲什麼董卓的殘暴就比他們更讓人記恨呢?恐怕不僅僅是他在殺人手段和理由上的蠻橫和沒有人性,屠城時誰還有人性呢?所以我估計當時這場過度的通脹從根本上傷害了所有階層的人民和官僚,因爲嚴重的影響到了每一個人的生活,所以董卓比其他人更多了一層武力以外的罪惡------殘酷的經濟掠奪。恨他的人自然就是全方面的了。而曹操搞的屠殺基本上是有區域性的。

但是董卓的失敗卻和王莽不一樣,因爲它給後世帶來了幾百年的影響。當時,貨幣不能流通的現象至少在華北地區持續到227年曹叡恢復五銖錢爲止。他爹曹丕曾經搞過恢復運動,卻沒有成功。但是物物交換在實際交易中很不方便,那麼長時間裏人們是咋辦的呢?有日本人認爲有可能採用了絲綢,理由是絲綢之路給中原帶來的影響。不過那玩意太貴了,所以我認爲是布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爲布很普遍也是生活必需品。曹操死的時候,分給老婆們財產時不就囑咐她們要勤織布嗎?而且正史《三國志》魏書裏也記載說,204年(建安9年)9月,曹操佔有冀州後,“收田租畝四升”,但是“戶出絹二匹、綿二斤而已,他不得擅興發”。布作爲國家稅收的制度-----也就是所謂的“調”從此開始,並一直持續到780年公佈“兩稅法”爲止。算算大概前後近580年,顯然布不僅僅是作爲戰略物資被看待的。一定有相當的“換金性”,用現在的話來說就像“流動性”很高的“near money”吧。董卓絕對沒有想到自己的無知會給在偶然中給中國的稅制帶來如此深遠的影響。

三國時期,谷帛代替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時間最長、範圍較廣,以致在社會上曾經出現“廢棄貨幣”、“忘記貨幣”、“不準使貨幣”的現象。這是因爲市場上錢幣缺乏。晉朝統治者主要沿用漢朝的“五銖錢”貨幣,因此,鑄幣數量不多,遠遠滿足不了當時市場流通的需要。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宋文》記載,當時南朝的宋大臣範泰,曾寫奏議反映國庫貨幣減少,市場流通使用的貨幣奇缺的情況,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因此,人們在市場上不得不用谷帛當做貨幣流通,而且貨幣制度也不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