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西晉“八王之亂”爲何會被稱爲是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

西晉“八王之亂”爲何會被稱爲是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八王之亂的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八王之亂”可以說是我國曆史上最爲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這次內亂不僅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而且直接引發“五胡亂華”,並導致西晉亡國。那麼,“八王之亂”到底因何發生,又產生了什麼影響呢?

根本原因:司馬炎的施政錯誤,爲“八王之亂”埋下了隱患

司馬炎作爲西晉的開國皇帝,爲了確保江山永固,他在施政方面汲取了東漢和曹魏滅亡的教訓,從而制定了一套自認爲極爲穩妥的統治架構,但這個架構卻存在嚴重的結構問題,而這則成爲了“八王之亂”的根源。

東漢末年、羣雄割據,東漢的滅亡很大程度源於地方勢力的崛起,尤其是州、郡、縣三級行政制度下州刺史的崛起。於是乎,司馬炎爲了防止地方勢力做大,雖然仍然沿用州、郡、縣三級行政制度,但卻對地方勢力進行了極大的削弱,尤其是在軍隊方面,下令“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晉書·山濤傳》),不僅裁撤了地方軍隊,而且連地方武將都進行了大規模裁撤。

與此同時,司馬炎之所以能取曹魏而代之,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曹丕對於宗室的限制。曹丕繼位之後,不僅削去了藩王的治權和兵權,而且在各封國設立防輔,監國謁者,負責監視藩王,此舉雖然減弱了宗室對皇位的威脅,但也削弱了皇位的屏障。

西晉“八王之亂”爲何會被稱爲是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

司馬炎汲取曹魏滅亡教訓後,重新啓用分封制度,先後分封二十七位宗室爲王,且規定“邑二萬戶爲大國,兵五千人;邑萬戶爲次國,兵三千人;五千戶爲小國,兵千五百人”,從而使得宗室具有了相當龐大的力量,意圖集合宗室力量維護司馬家族的統治。

此消彼長之下,地方勢力平衡完全被打破,一旦宗室藩王起兵叛亂,各州郡由於自身實力太弱,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而這便是“八王之亂”迅速席捲全國,而朝廷無力平息的根本原因。

直接誘因:賈南風專權亂政,中央混亂宗室參與朝政

賈南風是西晉開國功臣賈充之女,後被嫁給太子司馬衷,並於泰始八年(272年)被冊封爲太子妃。永熙九年(290年),司馬炎駕崩之後司馬衷繼位,賈南風遂成爲皇后。

賈南風因與太傅楊駿爭權,再加上與太后楊芷(楊駿之女)有怨,於是勾結殿中中郎孟觀、李肇和寺人監董猛等人,調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入京,以謀反之罪誅殺楊駿,並廢殺楊芷。之後,司馬亮被封爲太宰入主朝政,而司馬瑋則被封爲衛將軍。之後,賈南風又利用司馬瑋和司馬亮不和,矯詔令司馬瑋誅殺司馬亮,後又殺司馬瑋,至此賈南風開始擅權專政。

然而,隨着太子司馬遹的年歲漸長,賈南風開始視其爲威脅。元康九年(299年),賈南風開始行廢立之事,她以姐夫韓壽之子韓慰祖爲幌子,謊稱這是當年自己在晉武帝喪期期間生下的孩子,只因當初乃國喪期間,這纔沒有公開。之後,賈南風以謀反之罪將太子廢黜,將司馬遹與三個年幼的皇孫囚禁於金墉城,又殺司馬遹生母謝玖和司馬虨生母蔣俊。

西晉“八王之亂”爲何會被稱爲是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 第2張

賈南風廢黜太子之舉直接引發衆怒,右衛督司馬雅、常從督許超、殿中中郎士猗等人聯絡趙王司馬倫意圖廢掉賈南風,司馬倫則祕密聯絡賈南風,告訴其有人打算廢掉她,並重新扶立司馬遹復位,促使賈南風殺死了太子司馬遹,而司馬倫隨後以爲太子復仇爲名殺死賈南風及其黨羽。

永康二年(301年),徹底剷除賈南風集團後,司馬倫廢晉惠帝司馬衷,自立爲敵,結果此舉引發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三王起義”,“八王之亂”的大幕就此拉開。

事件影響:五胡亂華、西晉滅亡,歷史走向發生劇烈改變

作爲我國曆史上最爲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西晉“八王之亂”帶來的影響可以說是災難性的,其不僅導致了西晉的滅國和五胡亂華的發生,而且間接引發了此後長達近三百年的戰亂,以及導致北方遊牧民族開始進入發展快車道等。

1、西晉就此滅亡,五胡亂華開始。“八王之亂”歷時長達十六年,輻射範圍更是遍佈整個北方,結果不僅導致社會經濟的全面衰敗,而且朝廷對於地方的掌控力也開始全面喪失。而在諸王相互攻伐的同時,氐人和匈奴人也發動叛亂開始自立,先後成立成漢和漢趙兩個政權,並最終攻佔洛陽和長安,西晉就此滅亡。與此同時,自兩漢以來長期內遷、此時已經形成相當規模的匈奴、鮮卑、羯、羌、氐等少數民族也開始紛紛叛亂、自立,就此拉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

西晉“八王之亂”爲何會被稱爲是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 第3張

2、北方漢人南遷,民族融合發展。不論是“八王之亂”,還是“五胡亂華”,這段時間的戰亂主要集中於北方,而西晉宗室司馬睿於南方建立的東晉卻相對較爲平穩,因而大量北方士民爲躲避戰亂,紛紛渡江南下,“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史稱“永嘉南渡”。毫無疑問,永嘉南渡極大的促進了長江中下游的經濟發展,爲之後江南一帶以及整個南方的大開發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北方雖然經歷了長期的戰亂,但很多少數民族政權爲了發展卻紛紛推行漢化,這則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北方的民族融合,而南遷漢人與當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的相融合,則同樣推進了南方的民族融合。

3、遊牧民族發展,中原優勢喪失。五胡亂華之前,北方遊牧民族一直相對較爲落後,雖然曾誕生過一些強大的民族,但由於統治方式的落後,這些遊牧民族猶如曇花一現一般,迅速崛起之後便又迅速衰落了。而由於五胡亂華的發生,遊牧民族開始向中原進行滲透,其中更有北魏、北周等政權積極實行漢化,他們從中原學習了大量先進知識和先進思想,甚至吸收了部分漢族人口,這些都促進了北方遊牧民族的發展。歷經隋唐兩朝,到五代十國時期,北方遊牧民族一改之前的鬆散部落結構,也開始推行中央集權統治,雖然他們仍然保留着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但組織結構的改變卻使得北方遊牧民族開始具有極強的凝聚力,直接體現便是宋朝時期先後崛起的契丹、金國和蒙古,以及宋朝以後中原王朝對北方遊牧民族優勢的喪失。

西晉“八王之亂”爲何會被稱爲是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 第4張

4、佛教飛速發展,宗教格局改變。佛教雖然在兩漢交接之際便已經傳入我國,但從東漢到魏晉時期,中原王朝都明令禁止漢人出家爲僧,因此這一時期的僧人幾乎全都是西域胡人,正如南北朝時期南樑僧人慧皎在《高僧傳·佛圖澄傳》中所言,“往漢明感夢,初傳其道,唯聽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漢人皆不得出家”,因而西晉以前佛教在我國的發展都極爲有限。直到西晉滅亡,少數民族紛紛入主中原之後,這種局面纔開始打破,而後趙更是於建武元年(335年)正式允許漢人出家。從此,佛教從五胡十六國時期開始,歷經南北朝的發展,最終開始從一個小教派逐漸發展成爲後世三教之一,這一點在隋唐時期體現的極爲明顯。

如上所述,“八王之亂”雖然導致了長期的戰亂和災禍,但也直接引發了一個時代的劇烈變革,對於我國的歷史發展和走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