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八王之亂中的長沙王——堪稱完人卻慘死 死後還被諡爲“厲”

八王之亂中的長沙王——堪稱完人卻慘死 死後還被諡爲“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沙王司馬乂(275-304),字士度,晉武帝司馬炎第六子,是晉惠帝司馬衷和楚王司馬瑋的弟弟,成都王司馬穎的哥哥。在西晉皇族宗室當中,司馬乂的能力和素質可謂是比較出色的。《晉書·長沙王傳》記載他“身長七尺五寸,開朗果斷,才力絕人,虛心下士,甚有名譽”,《晉書》中對八王品格才具的描述,除了曾經謀逆篡位的司馬倫以外,都有所溢美。但從司馬乂的情況來說,就算他沒有史書描繪的那麼出色,與他的叔公司馬亮、司馬倫、哥哥司馬衷、司馬瑋、弟弟司馬穎、堂哥司馬冏相比,仍然要強很多。

八王之亂中的長沙王——堪稱完人卻慘死 死後還被諡爲“厲”
紅字爲八王之亂中的八王

在晉武帝駕崩、司馬瑋入朝臨喪時,因爲司馬瑋身份尊貴,且爲賈皇后所召,威勢極隆,諸侯百官都在城南的道路上跪拜迎接,只有司馬乂不爲所動,堅持在武帝陵墓守喪,這被認爲是知禮、守節的表現。司馬乂的這一做法在當時受到人們的高度讚譽。

司馬瑋起兵攻殺司馬亮和衛瓘的時候,司馬乂年僅十六歲,已能統率禁軍鎮守東掖門,在司馬瑋準備再起兵攻賈后的時候,張華等遣人持騶虞幡解兵,司馬乂投弓流涕曰:“我以爲楚王是奉旨行事,纔跟着他起兵,誰知道他竟是假傳聖旨!(楚王被詔,是以從之,安知其非!)”投弓,說明司馬乂恪守法度,流涕,說明他情義猶存,一個十六歲的少年能做到既守法又重義,確實難得。

司馬瑋敗死之後,司馬乂因和司馬瑋同母,受到牽連,被貶爲常山王(其實也不算貶,常山和長沙一樣都是三萬戶的大城市,只是在建制規格上,長沙是“國”,而常山是“郡”而已),不能留在洛陽,只能到常山赴任。

西晉 嵌松石龍紋金帶扣 1991年湖南安鄉黃山鎮劉宏墓出.

八王之亂中的長沙王——堪稱完人卻慘死 死後還被諡爲“厲” 第2張

在司馬冏起兵討伐司馬倫的時候,司馬乂率本郡兵馬響應,發兵南下,經過趙國,這是司馬倫的舊封地,趙國所在的房子縣的縣令是司馬倫的死黨,悍然抗拒司馬乂的“義軍”,被司馬乂攻殺。來到鄴城,司馬乂不與成都王司馬穎爭當頭,而是自願成爲司馬穎的“後系”。常山內史程恢對司馬乂的這一做法不滿,起了貳心,被司馬乂果斷斬殺。

得勝進入洛陽後,司馬乂倡義有大功,被封爲撫軍大將軍,領左軍將軍。不久,遷爲驃騎將軍、開府,恢復長沙國,改封長沙王。

齊王司馬冏在洛陽的專權,引起了司馬乂、司馬穎兩兄弟的不滿。在他們看來,司馬冏作爲曾與晉武帝競爭皇位的司馬攸的兒子,本來是無緣於大權的,天下是武帝的基業,理應由武帝子孫、也就是他們這一班兄弟執掌。在祭拜武帝陵的時候,司馬乂對司馬穎說:“天下者,先帝之業也,王宜維之。”司馬乂是在公開場合毫不掩飾地對司馬穎說的,這話意味着司馬乂公然表示要奪司馬冏的權,旁邊的人聽了都被嚇得面如土色。

但司馬穎手下有一些較有遠見的智囊,例如盧志、王彥、陸機等,他們雖然也希望司馬穎掌權,但並不急於成事,而是勸司馬穎暫時讓出中樞權力,回到鄴城,避開風口浪尖,收羅人望,伺機而動。司馬乂沒有離開洛陽,因爲他的封地長沙離京畿太遠,生怕一旦離開就再也無法重拾大權,而他正準備收拾司馬冏,整頓朝綱呢。不論如何,以司馬乂的身份,既然選擇留在洛陽,就註定要成爲下一輪鬥爭的焦點。

西晉穀倉 上述西晉穀倉

八王之亂中的長沙王——堪稱完人卻慘死 死後還被諡爲“厲” 第3張

因此,河間王司馬顒起兵傳檄討伐司馬冏時,司馬顒故意公開號召司馬乂在洛陽城內起兵,目的是讓司馬冏和司馬乂相爭,因爲司馬乂已經公開與司馬冏決裂對抗,兩人已經處於勢不兩立的境地,而司馬乂兵少,二王相爭,司馬乂必然被司馬冏所殺,司馬顒就可以以此爲藉口,號召天下州郡兵馬,名正言順地進攻洛陽,然後廢帝,立成都王司馬穎爲帝,司馬顒自己則爲宰相,便可掌握大權,專制天下。

然而,司馬乂並非易與之輩。他得到消息後,率領着左右百餘人,乘車搶先入宮,奉天子,閉諸門,到處放火虛張聲勢、製造混亂,同時反客爲主,積極向司馬冏發動進攻。二王相攻三日,已失去人心的司馬冏形勢漸漸不利。司馬冏手下的大司馬長史趙淵一看苗頭不對,乘機殺掉司馬冏手下大將何勖(何勖早年爲司馬亮親信,曾勸司馬亮起兵討楊駿,後又隨司馬冏首倡義軍,此時任禁軍最高指揮官中領軍),生擒司馬冏獻給司馬乂。

司馬冏被殺,司馬乂頓爲朝廷之主。經過歷次戰亂,司馬乂已能感覺到執政之位的危險性,他採取了一些較爲謙虛的措施,凡事皆遣人到鄴城徵求司馬穎的意見,以此來增加自己所作決策的說服力,表示自己沒有專權震主。但這並不能讓司馬穎滿意,爲取得最高權力,司馬穎早已拋棄了兄弟之情,與司馬顒聯手,必欲除司馬乂而後快。

當然,更爲不滿的是司馬顒,他計謀落空,喪失了發兵的名義,於是又生一計,借李含被徵爲河南尹的機會,讓李含到洛陽聯繫侍中馮蓀、中書令卞粹,準備謀殺司馬乂。但李含的仇人皇甫商此時已投靠司馬乂,他時刻關注着李含的動向,很快就發現了李含的陰謀,遂向司馬乂告密,司馬乂發兵收捕,一舉殺掉了李含等人。

李含被殺,司馬乂與司馬穎、司馬顒之間表面的合作關係也宣告破裂。司馬穎、司馬顒同時起兵殺向洛陽。司馬顒以大將張方爲都督,率精兵七萬,出函谷關,東進洛陽。司馬穎則親自率領鄴城鎮兵屯朝歌,以平原內史陸機爲前將軍、前鋒都督,督北中郎將王粹、冠軍將軍牽秀、中護軍石超等二十餘萬之衆,南下洛陽。

司馬乂自幼領兵,曉暢軍事,在打仗方面,他自然不肯示弱。他下詔自爲太尉、都督中外諸軍事,奉晉惠帝親率六軍出城迎戰。司馬乂分析形勢,認爲北面的司馬穎是主力,於是奉晉惠帝屯兵洛陽北部的河陽橋,阻北兵入城,另遣皇甫商帥萬人拒張方。司馬乂與司馬穎派出的陸機等諸將戰於建春門,司馬乂部將王瑚率數千騎兵,系戟於馬,在陣前發動突擊,大敗司馬穎的將軍馬鹹。而陸機是吳人,以客將爲都督,根本無法有效地指揮王粹、石超等河北兵將,馬鹹一敗,諸軍大亂,陸機不能制止,只得退往七裏澗,一路上死者如積,澗水爲之不流。

皇甫商的萬餘人卻不是張方的對手,一戰即敗,張方一度攻入洛陽城內大掠,死者無計。司馬乂在北面得勝之後,又奉晉惠帝回兵西面來戰張方。在那個時代,皇帝的符號還是很有威力的,張方的士兵遠遠望見晉惠帝儀仗整肅的乘輿,十分害怕,頓無戰心,紛紛退走。張方雖殘暴嗜殺,也無法控制局面,只好退兵,不戰而亡五千餘人。但張方畢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深知出其不意的兵法要領,他在兵敗之後不退反進,逼至洛陽僅七裏處,築起營壘數重,又從物資豐盛的關中運來谷稟糧草,形成長期圍城之勢,司馬乂沒想到張方會有這樣一手,倉促出戰突圍,不勝,戰局遂陷入僵持。

此時,洛陽城內的朝臣們商議,認爲司馬乂與司馬穎是親兄弟,可以黃河爲界,分陝而居,成都王居鄴在北,長沙王居宛在南,二王同心,夾輔朝廷。司馬乂畢竟兵力少,希望和解,同意了這個方案。於是司馬乂遣中書令王衍前往遊說司馬穎退兵,並寫信給司馬穎,稱“卿宜還鎮,以寧四海,令宗族無羞,子孫之福也。如其不然,念骨肉分裂之痛,故復遣書。”這封信雖然說的是和解退兵,但口氣還是很強硬,甚至帶有威脅嘲諷的口吻。

西晉男陶俑

八王之亂中的長沙王——堪稱完人卻慘死 死後還被諡爲“厲” 第4張

司馬穎也不示弱,他回信給司馬乂說:“今武士百萬,良將銳猛,要當與兄整頓海內。若能從太尉(指司馬顒)之命,斬商等首,投戈退讓,自求多福,穎亦自歸鄴都,與兄同之。奉覽來告,緬然慷慨。慎哉大兄,深思進退也!”司馬穎要求司馬乂先將皇甫商等人斬首,然後解除武裝,“投戈退讓”,才能罷兵。這些條件是司馬乂不能答應的,和解破裂。走至這一步,就只有生與死才能解開兩兄弟之間的心結了。

司馬穎糾集餘兵與司馬乂再戰,雙方死傷十餘萬,但河北畢竟兵力強盛,後援繼至,而司馬乂卻只有洛陽一座孤城,加上張方採取圍城之勢,洛陽城內,糧食日窘。但司馬乂打仗很了得,在物資不足的情況下,仍然多次戰勝河北、關中聯軍,斬獲甚多,再加上司馬乂平時優待將士,很得軍心,部隊情緒穩定,沒有發生變亂。而且,司馬乂在最危急的時刻也沒有對朝廷失禮,該供給晉惠帝的待遇一概不缺,這一點也讓他收得不少朝臣之心。以至於張方都感到克城無望,已打算撤兵回長安。

但以東海王司馬越爲首的一羣宗室看到司馬乂兵力太少、難成氣候,早已打起將司馬乂出賣以換取政治利益的算盤。司馬越收買了在殿中宿衛的禁軍將領,在一天夜裏突然將司馬乂收捕起來,司馬越則入宮上奏,下詔罷免了司馬乂的一應官職,關押於金墉城。同時開城迎司馬穎、張方入城。本來,司馬乂的部將們看到洛陽將破,才倒向司馬越的,開城之後,他們看到司馬穎、張方的部隊其實也是瀕臨崩潰的殘兵敗將,沒有想像的那麼強,一下子後悔起來,那些禁軍將領,又開始謀劃將司馬乂劫出,與司馬穎、張方再戰。

司馬越當然害怕司馬乂再出,他想殺掉司馬乂,但手裏無兵,又怕被人議論,就想出一條借刀殺人的計策,他派人把司馬乂被囚禁在金墉城的消息告訴張方,張方果然到金墉城把司馬乂抓走,帶到營中活活燒死。

司馬乂掌權之始,洛陽城內外就有童謠傳稱:“草木萌芽殺長沙。”司馬乂於太安二年(303年)七月殺齊王司馬冏而掌權,童謠的意思是說司馬乂掌權到明年春天草木萌芽的時候就會被殺。果然,司馬乂於次年正月二十五日被捕,二十七日遇害,全如童謠所言。

在八王之亂的八王之中,論個人素質,司馬乂應該是最好的。他知兵法,懂軍事,能打仗,又沒有野心,重義守節,但在司馬穎、司馬顒兩個野心家的夾擊之下,司馬乂無法掌控局面,他所能起到的作用,實際上也只是和司馬穎、司馬顒一樣徒增國家的混亂而已,所以仍要忝於八王之列,背上萬世惡名。難怪《晉書》哀嘆:“長沙奉國,始終靡慝;功虧一簣,奄罹殘賊。”

司馬乂死後被諡爲“厲”,按照《諡法解》,“殺戮無辜曰厲;暴虐無親曰厲;愎狠無禮曰厲”,這是很壞的諡號,對司馬乂來說無疑是過分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