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大和王權和古墳文化 大和王權結束時間

大和王權和古墳文化 大和王權結束時間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和王權(也稱倭王權)是4世紀到7世紀,以大和地區爲中心,君臨日本列島中、西部各地豪族聯合之上的王權。又名倭國、大倭國。年代爲4-7世紀,晚於邪馬臺國,大化革新後由天皇執政,大和時期結束。在考古學上稱爲古墳時代。

關於它的建立問題,由於邪馬臺國與大和王權繼承上的關係,故在看法上大相徑庭。

大和王權指的是,從4世紀開始在奈良地方(大和地區)興起的政權。但這一詞並不意味着日本的起源,在日本歷史有爭議。在奈良王權興起的同時,日本列島還大概存在數個乃至十數個權力中心。這是日本學術界所重視的問題。

大和國家形成初期,倭王名爲大王。以倭爲首,畿內豪族葛城臣、平羣臣、蘇我臣、大伴連、物部連等聯合組成統治機構。臣、連等豪族分掌國家的祭祀、軍事、外交、財政等,在朝廷內有較大的權利,倭王的絕對統治權尚未確立。

地方設國(以國造爲長)、縣(以縣主爲長)、村(以稻置和村主爲長),國和縣中有公、直、首等姓的地方豪族,但地位比臣、連等中央豪族低下。豪族的同族集團叫做氏,有臣、連、君、直、造、首等姓,表明該氏的統治地位和職務。

在2世紀到3世紀,各部族從分立狀態向聯合方向發展的過程中,倭王權已成爲各部族的中心。倭王權爲了確立聯合盟主的地位,重視對外關係,向東晉和南朝宋朝貢,並竭力與朝鮮半島上的國家(百濟、任那)保持密切關係,壟斷渡來人傳入的各種技術。並於5世紀後半期,勢力壓倒畿內和地方上的各豪族。

王權的發展

大和王權和古墳文化 大和王權結束時間

  日本列島

從公元250年開始,日本列島上的統治者開始大量營建“古墳”。古墳的分佈基本上遍及日本本州島南部,以奈良、大阪爲主,北海道則未發現。此一時期的墳墓爲巨大的穴式土堆,四周有壕溝,“前方後圓”形式的墓制最具代表性,墳的周遭圍繞着中空的黏土塑像,這些筒狀土製人偶有可能是殉葬用,稱之“埴輪”。建築這些墳墓須花費大量財力,只有少數的統治階級能夠負擔,目前發現有七十一座,以鑰匙孔形的古墳最常見,大阪的大山古墳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墳。古墳裏通常有許多銅鏡、珠寶等陪葬品,到了後期還有兵器和鎧甲。

外交

4世紀中葉以後,曾對朝鮮半島南部進行政治和軍事擴張。6世紀中葉退出。大和國家屢次向中國東晉和南朝的宋國排出使節,接受其封號以增強對外影響。中國史書記載,向宋國派出使節的倭王是贊、珍、濟、興、武。有人將其比作仁德、反正、允恭、安康、雄略五代天皇。倭王武向宋帝上表自稱:“使持節都督倭、百濟、新羅、任那、家羅、秦韓、慕韓七國諸君事、安東大將軍、倭王。”劉宋順帝削去百濟,改爲六國,其餘爵號照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