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經濟大衰退歷史 經濟大衰退歷史百科

經濟大衰退歷史 經濟大衰退歷史百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經濟大衰退,外文名Great Recession,時間2007年8月9日,是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引發的流動性危機。

起源

資產泡沫: *中央銀行黃金儲備 – $0.845 tn. *M0 (paper money) – – $3.9 tn. *傳統銀行資產 – $39 tn. *shadow banking assets – $62 tn. *other assets – $290 tn. *救市基金 (early 2009) – $1.9 tn.

報告

美國設立了Financial Crisis Inquiry Commission 調查此次危機,2011年出版報告說 "危機是可以避免的,它是被下列這些因素引起的:普遍失敗的金融監管,包括美聯儲遏制有毒抵押貸款的浪潮的失敗; 在公司治理中的戲劇性的失靈,包括太多的金融公司魯莽地行事和承擔太大風險;An explosive mix of excessive borrowing and risk by households and Wall Street that put the financial system on a collision course with crisis; 關鍵決策者對危機準備不足,對他們監督的金融體系缺乏一個完整的的認識;另外還有各個層級上系統性地違背信譽和倫理。“

美國貨幣政策

格林斯潘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任內不斷降低聯邦貼現利率,最後達到及有爭議的。他的舉動被奧地利經濟學派所支持,認爲這大量的閒錢導致金融系統流動性增加,導致了經濟繁榮, 還有觀點認爲格林斯潘的舉動是爲了適應911之後美國的經濟衰退,那時互聯網泡沫的崩潰也帶來了很多挑戰。

經濟失衡

很多經濟學家持此觀點,包括: Dean Baker, Wynne Godley, Fred Harrison, Michael Hudson, Eric Janszen, Steve Keen, Jakob Brøchner Madsen, Jens Kjaer Sørensen, Kurt Richebächer, Nouriel Roubini, Peter Schiff, and Robert Shiller.

房市泡沫

2007年,房產泡沫在很多國家出現。 ,特別是美國 ,法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澳大利亞、阿聯酋、 新西蘭、愛爾蘭、 波蘭、 南非、以色列、希臘、保加利亞、克羅地亞、 挪威、瑞典、芬蘭、韓國、新加坡、加拿大、阿根廷、 中國。 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2005年說"在我看來,有點小泡泡(美國房產市場),因此估計有不少地域性的泡沫".

英國 經濟學人 雜誌在同一時刻說"全球性的房產價格上漲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一場泡沫". 在房產泡沫之後,房價暴跌,導致很多買房的家庭陷入negative equity (即房貸債務大於房屋現值的困境)的困境。

監管鬆懈

監管鼓勵不負責任的貸款

很多分析家,包括美國企業局的Peter Wallison and Edward Pinto斷定很多私人放貸者在政府買‘得起的住房’政策鼓勵下放鬆信貸標準。 他們指的是1992年的Housing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Act,規定美國房地美和房利美30%的貸款是給這種住房的。這項法案還給美國相關部門設定更高標準的權利,最終美國布什政府決定56%是最低標準。 爲了達到標準,房地美和房利美購買了 $5 trillion的住房貸款, 還鼓勵放貸者放鬆標準,增加發放貸款。

這些人還說,不妥當的監管標準-1995年的“The National Homeownership Strategy: Partners in the American Dream (Strategy)" 是遵照克林頓總統的HUD(住房和城市發展部)大臣Henry Cisneros(的意思)。2001年,Graham Fisher & Company-一家獨立的研究公司稱:“然而這個戰略的潛在目標是使內容更加寬泛,主題是放寬信用標準。”

The 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 (CRA) 也被一些批評家認爲是衰退的原因之一。他們主張說放貸人試圖通過放寬放貸標準去迎合CRA,他們指出,公佈的CRA貸款承諾數額巨大,1994-2007年間一共達到$4.5萬億。

然而,the Financial Crisis Inquiry Commission (FCIC)總結道,對於此次危機,Fannie & Freddie “不是首要原因”。更進一步來說,自從房地產泡沫在歐洲多個國家出現,the FCIC Republican Minority (FCIC共和的少數派)反對報告也總結出美國的住房政策不是對更大範圍內全球房地產泡沫的有力解釋。

影子銀行

經濟大衰退歷史 經濟大衰退歷史百科

  證券化市場

Paul Krugman2009年說影子銀行系統導致了銀行不穩定,認爲這是造成此次金融危機的核心問題。“當影子銀行擴張到比傳統銀行更重要的時候,政府應當意識到他們正在使金融系統變得脆弱,大衰退可能發生。他們本應當延伸監管和金融安全網來罩住影子銀行等新金融機構,位高權重的人應當記住:任何從事銀行業務並且在危機來臨時像銀行一樣需要救助的東西都要向銀行一樣被監管”,他稱這種放任是“邪惡的忽視”

影響

用語

使用"經濟衰退"有兩個意向:第一,指代"一段經濟活動的低谷", 第二,經濟學上定義爲經濟週期中的一段,經歷了連續兩個季度的GDP負增長。如果以經濟學上的定義,經濟衰退在美國2009年就已經結束。 然而,從第一個義項來講,大多數人還是用這個詞語表示目前的困難狀況,這與"大蕭條" 的使用是一致的。

對美國的影響

更多資料:Unemploy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和National debt of the United States

經濟大衰退歷史 經濟大衰退歷史百科 第2張

  美國金融業槓桿

經濟大衰退歷史 經濟大衰退歷史百科 第3張

  美國失業率變化

在美國,高失業率持續到了2012年,期間 消費者信心 ( 英語 : 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 也很低,經歷了持續下跌的房價和增加的贖回率和個人破產,聯邦債務增加,通貨膨脹,以及石油和食品價格上升. 實質上,2011年數據顯示一半以上的美國人仍然認爲他們經濟衰退, 儘管經濟學數據顯示這次經濟恢復在歷史上看並不差。 This could be due to the fact that both private and public levels of debt are at historic highs in the U.S. and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and a number of economists believe that excessive debt plays a role in causing bank crises and sovereign default.

國內生產總值 (GDP)從2008年三季度開始收縮,直到 Q1 2010纔開始恢復增長。 CBO在2013估計美國經濟GDP仍然比潛力低5.5% 。 CBO預測,GDP直到2017年纔會恢復到其潛力水平。

對歐洲影響

更多資料: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和財政緊縮

經濟大衰退歷史 經濟大衰退歷史百科 第4張

  Public Debt to GDP Ratio for Selected European Countries - 2008 to 2011. Source Data: Eurostat

經濟大衰退歷史 經濟大衰退歷史百科 第5張

  歐洲財政緊縮和經濟增長的關係,2008–2012

歐洲國家逐漸從一場金融危機過渡爲主權債務危機,因爲很多國家用公款救助破產的銀行。希臘的情況更嚴重,還包括多年的政府財政赤字(希臘在加入歐元區之前對政府赤字情況作了假賬)。

很多歐洲國家被迫實行財政緊鎖,也取得一些成效。

然而出德國以外的所有國家的債務佔GDP比例都有上升,情況惡化。以希臘爲例,一度上升到150%以上。. 這表明儘管財政赤字增加,GDP的增長仍然不足以支持這些國家在此期間的債務佔GDP比率的跌幅(升幅)。歐洲統計局的報告顯示,17個歐元區國家的整體債務佔GDP比率分別如下:2008年爲70.1%,2009年爲79.9%,2010年爲85.3%,以及2011年爲87.2%。

大批歐洲國家失業率也因此上升。 Eurostat報告歐元區失業率超過的1成。

經濟學家Martin Wolf分析說: "In all, there is no evidence here that large fiscal contractions [budget deficit reductions] bring benefits to confidence and growth that offset the direct effects of the contractions. They bring exactly what one would expect: small contractions bring recessions and big contractions bring depressions." 根據the equation derived from the IMF data used in his analysis,Changes in budget balances (deficits or surpluses) explained 大約53%的 GDP增長.

經濟學家 Paul Krugman 分析說: "... this also implies that 1 euro of austerity yields only about 0.4 euros of reduced deficit, even in the short run.於是,財政緊鎖導致金融危機也就不足爲其了"

避免的國家

歐洲國家中,只有波蘭未受到大的影響。

分析價值去,其中原因包括銀行負債低,房貸市場小,波蘭出口增長,並且有自己的貨幣而不是使用歐元。

韓國在2009年躲過了經濟危機。 根據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說法,韓國是大型OECD國家中唯一在2009全年躲過經濟危機的國家。 2009年一季度,韓國是唯一經濟增長的發達國家。

澳大利亞經濟只受到了一個季度的不良影響。

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未受影響,非洲尤其如此,因爲他們還未完全融入世界市場。在拉丁美洲,限制銀行借貸的法律嚴格,因此拉美未受影響。Bruno Wenn of the German DEG甚至說西方國家可以從這些國家學習金融市場監管

伊朗提出“美元替代方案”

伊朗總統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早在2007年11月20日就已針對美元表示:“他們得到了我們的石油,卻給了我們一錢不值的廢紙(美元)。”爲了因應美元貶值將帶來的經濟危機,伊朗已經把自己外匯儲備中的一大部分轉爲了其他貨幣,他建議OPEC可以考慮自己推出新貨幣。

2009年3月11日內賈德更對經濟合作組織(ECO)進一步地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包括成立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和貿易銀行,以及進行貨幣合作。他說:“應在成員國間使用“單一貨幣”進行貿易,接下來在其他國家和鄰國中推行。”

未來展望

主流經濟學家都同意,如果資金流動性危機不解除,全球性衰退將成定局,另有許多媒體認爲最佳狀況下也會有5年的經濟低迷。 2009年4月13日經濟學權威保羅·克魯格曼於演講中表示,如果各國政府目前的做法依然不變,甚至認爲金融海嘯已經近尾聲,那麼很快史上最慘烈的大蕭條即將來襲,因爲不管股市反彈與否、數據降幅縮小與否、銀行業打消狀況好壞,整體世界經濟下墜中並且工作數量持續下墜是不可扭轉的既定事實,30年代大蕭條也是先有一段看似好轉期後續第二波的主海嘯卻突然來襲,就算在最佳狀態的假設成立;真的觸底也會陷入日本失落十年重演,到了底部後就從此盤整再也沒有爬起來,而現在與未來的世界情勢卻比當年日本面對的嚴重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