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經濟誠信思想包括哪些內容?有何現實意義?

明朝經濟誠信思想包括哪些內容?有何現實意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遷都北京。傳十六帝,共計276年。明代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繁榮,大量商業資本轉化爲產業資本,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明代商品經濟較前代更爲繁榮,在社會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以百姓生活用品爲主的長途販運貿易成爲明代商品貿易的主要形式,形成了多個具有地域性質的商幫。各商幫爲增強自身凝聚力和競爭力,維護自身利益,制定了符合自身發展利益的幫規、幫約和經營原則。在明代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的晉商、徽商,特別注重踐行經濟誠信思想,將“誠信經營”原則貫穿於經濟活動始終。

明代經濟誠信思想的成功踐行是以政府對“誠信”的強制執行爲保障。明代政府爲規範經濟活動,以法律手段對違反誠信經營原則的行爲進行打擊和制裁。明代經濟誠信思想的完善和發展是商人羣體、社會普通民衆和政府相互作用的結果。

明朝經濟誠信思想包括哪些內容?有何現實意義?

明代經濟誠信思想內容

1.商人“以誠爲本”的經濟誠信思想

經濟誠信思想是基於中國古代傳統倫理價值基礎上的經濟倫理,並且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發展。明代商品經濟繁榮的典型特徵是各大地域性商幫的興起和壯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揚名海內外的晉商和徽商。晉商、徽商能夠稱雄商界幾百年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能夠將儒學的優秀內涵化爲自身的人格追求,以“誠信”爲本,誠信經營。

晉商興起於關公故里,重利更重義。這種義利觀既是關公信仰影響的直接後果,也是儒家“誠信”道德倫理潛移默化的結果。晉商不同以往商人對精神信仰和道德人格的追求,而是信奉義先,誠信經營。在先義後利和以義制利的義利觀影響下,義利相通成爲晉商經濟交往的哲學基礎和商人內在的核心精神價值觀。

晉商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是誠實守信,堅守以誠信爲本的經營理念。這種誠信理念的形成,不僅有前文所提到的傳統儒學和關公精神的影響,而且與晉地質樸敦厚的民風遺俗有關。晉商把誠信理念成功地應用在商業活動中,造就了輝煌的商業事業,成爲明清時期遍及中國的第一大商幫。

2.政府“誠信”指導下的市場管理

明代商品經濟繁榮,商業稅收成爲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極爲重視對商稅的管理。政府對商稅管理的理念和措施都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經濟誠信思想。

明朝經濟誠信思想包括哪些內容?有何現實意義? 第2張

政府對商稅管理的經濟誠信思想首先體現在對社會公開所需徵收貨物的名目,並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下來,設置專門機構如都稅、有宣課、有司、有局、有分局、抽分場居、河泊所等督查商稅的徵收。政府用法律手段根據實際需要制定相應的茶法、鹽法和酒稅,維護商稅的穩定和徵收,客觀上保證了稅收的規範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將所需要徵收的貨物種類張榜公佈在官署近旁,讓納稅的商人明確所需納稅貨物種類,也使徵稅的官吏徵稅時明確目標。這種張榜公佈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商人利益,也抑制了貪官污吏巧立名目亂徵稅的現象。

其次,明政府的經濟誠信思想還體現在對偷稅漏稅行爲的嚴厲打擊。伴隨着應稅之物的增多,政府對偷稅漏稅的打擊力度也逐步增強。如規定“凡應稅之物,有隱匿不報者,一經查出,則罰取其貨之半,沒收入官。”據《明史稿·食貨五》載:“關市之徵,宋元頗繁瑣……應徵而藏匿者沒其半,買賣田宅頭匹,必投契本,別納紙價。”明政府對商稅的誠信管理一方面爲政府財政收入的增加起到良好作用,一方面也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明代經濟誠信思想的特點及其現實意義

1.明代經濟誠信思想的重要性

明代商品經濟繁榮,傳統經濟誠信思想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明代“誠信”思想在經濟領域的滲透和糅合是當時封建經濟高度發達的內在動力和思想基礎之一。縱觀有明一代,商品經濟的發展超過以往任何時期,這與當時經濟誠信思想較爲充分的踐行是分不開的,即明代經濟誠信思想對明代商品經濟的繁榮具有重要性意義。

第一,經濟誠信對商人社會資本的形成和發展有至關重要,社會資本的多少直接影響到商人獲利的多少。商人是否能夠長久獲得良好經濟效益與自身的倫理道德觀念和個人修養有極大關係。

明朝經濟誠信思想包括哪些內容?有何現實意義? 第3張

商人在經濟活動中講誠信、守信譽、踐行經濟誠信思想,是提高自身道德素養的重要環節,也是建立與顧客和合作夥伴良好關係的基礎。商人的良好形象是建立商業團體,增強市場競爭力的必備要素;也是商人開拓市場,獲得更大經濟效益的關鍵因素。經濟誠信便是商人經商的重要“社會資本”,社會資本的有效聚集爲市場的開拓和商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第二,經濟誠信思想是提高商人人力資本有效利用的思想基礎。人力資本是一種凝結在人身上的可以作爲獲利手段使用的“人力”。經濟誠信思想是商人“人力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凝結在商人精神層面的獲利資本。商人內在精神層面所具備的誠信思想是商人順利開展商業活動的前提,也是商人獲得長久發展的保障。商人所擁有的“誠信特質”越多,越能贏得社會的普遍認可,也就越有可能收到效益最大化的效果。

明代商人羣體的經濟誠信思想是保證商人在經濟活動中提供貨真價實商品的思想基礎,是商品經濟有序進行的必要條件;經濟誠信思想也是明代商人解決經濟糾紛時遵循的重要道德準則,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不正當經濟行爲的發生。因此,經濟誠信思想是明代商品市場穩定和健康有序運行的重要思想基礎,也是明代經濟繁榮昌盛的前提。

2.明代經濟誠信思想的侷限性

明代經濟誠信思想的發展是建立在封建經濟基礎之上,具有明顯的階級性和侷限性,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經濟的變革和創新。尤其是在明中葉以後,傳統經濟模式和經濟思想趨於僵化,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壯大。因此,深刻領會經濟誠信思想的積極意義,也應認識到其固有的侷限性。

明朝經濟誠信思想包括哪些內容?有何現實意義? 第4張

第一,明代經濟誠信思想承襲了儒家傳統誠信思想,以“義”爲標準衡量經濟活動誠信與否,具有明顯的階級性。儒家倡導的誠信思想具有明顯的階級性,認爲人與人之間應重義輕利,強調“義”是踐諾“信”的基礎和前提。明代經濟誠信思想具備傳統儒學所要求的重義輕利,側重於強調含有階級性的“義”,即側重於下級對上級的誠和信而忽視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性。所以,明代經濟誠信思想是有條件性和階級性的,側重於下級對上級的誠信。

第二,明代經濟誠信思想是一種偏重於德性化的經濟思想,更多注重的是人情交往,“是一種建立在個別主義信任基礎上的合作秩序”。

雖然明代商品經濟較前代最爲發達,但仍是以小農經濟爲主的時代。小農經濟社會也就是“鄉土社會”、“熟人社會”,人們的社會經濟活動侷限於一定的空間內,經濟交往更注重人情關係而輕制度性規範,建立在此社會環境下的經濟誠信思想必然帶有地域狹隘性和人情性。如此一來,便容易導致“信任的個人倫理性和非工具性所導致的交易的非公正性。”

因此,建立在小農經濟基礎之上的經濟誠信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甚至會阻礙商業的突破性發展。

從操作層面看,傳統誠信缺乏可操作性。市場經濟下的誠信更注重操作,社會信用體系本身一個社會操作系統。在這個體系中,對失信者作出懲罰,保護守信者的合法利益,而傳統誠信在這方面缺乏可操作性。傳統誠信思想的約束功能較弱。傳統誠信思想對人們的約束不是靠法律機制,而是靠個人的內省、自察,看自己的行爲是否符合道德的要求。

明朝經濟誠信思想包括哪些內容?有何現實意義? 第5張

傳統誠信思想對懲罰功能較弱。中國歷史上,守信的人受到人們的敬重,而那些失信的人,則受到人們的鄙視,但卻不一定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交易頻繁而複雜,必須有明確的法律條文對失信者的行爲做出判斷,給以適當的懲罰,使被侵害者得到相應的補償。傳統經濟誠信思想對此卻束手無策,因而已不能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了。明代經濟誠信思想的侷限性是由特定的歷史環境造就的,應該以辯證的思維認識這一思想的積極意義和侷限性。

總結

縱觀古代中國,明代是一個經濟發展迅速且思想較爲活躍的時期。明代經濟誠信思想繼承了傳統誠信理念,並在明代特定的歷史環境下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明代經濟誠信思想的踐行對促進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繁榮產生積極作用,同時對商人的經濟倫理觀和價值觀的良好構建提供了思想基礎。除此之外,經濟誠信思想也有利於促進政府和商業團體建設誠信監督機制,客觀上反作用於經濟的繁榮昌盛和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

當代的經濟誠信思想與明代經濟誠信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對明代經濟誠信思想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和總結,有助於進一步認識明代經濟思想史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