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對於經濟內容的管理與實際效果是怎樣的?

明朝對於經濟內容的管理與實際效果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代是如何打擊經濟詐騙的?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明代的鄭和下西洋、朱棣爭奪皇位的靖難之役等等,或許是國人再熟悉不過的歷史事件了。不過較之於這些,明朝的經濟史發展仍有很多值得我們慢慢品咂的地方。

明朝對於經濟內容的管理與實際效果是怎樣的?

明代經濟發展概況

歷史的功能之一就是“以史爲鑑”,爲現在的社會發展提供現有的經驗及教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歷史即是人類發展過程中的“良師”,縱觀明朝的歷史發展過程,經濟發展與當時的民族關係史、政治史、文化史等其他領域同樣重要,甚至是超過其他領域。在前近代的歷史過程政治與經濟二者很難剝離開,以明朝爲例,明朝建立之初國力強盛,歷任皇帝勵精圖治,尤其是在經濟領域的立法,加強了政府的監管力度,使得經濟發展逐漸恢復,勸科農桑,農商皆本等思想不斷強化;明朝後期宦官專權,大臣貪污成風,民不聊生,價值民族關係緊張,使得市場發展與經濟發展環境惡化,最終導致明朝滅亡,整個國家的經濟體系完全崩潰。

明朝對於經濟內容的管理與實際效果是怎樣的? 第2張

明代詐騙所存在的現象

好與壞一直是我們人類所探究的問題,何爲好?何爲壞?似乎使我們一直向自我內心追問與宇宙溝通的永恆話題。並且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困擾着我們的思緒,而追溯歷史,我們也可以發現好與壞始終伴隨着我們的歷史的步伐,比如明朝經濟發展的即便再好,政府無論如何加強管理依然有詐騙行爲,而且內容更是五花八門,比如掉包、以壞充好、冒充熟人騙取貨物的、冒充官員強取財務的、下迷藥拿走物品的,似乎當下我們新聞報道的內容都可以投射到明朝經濟領域中尋找類似現象。下面就據兩個例子進行說明,山東某商人身帶大量銀子前往江南購買布匹,但是路遇騙子,詐稱自己是某高官兒子,可是商人並不以爲然。但是到了江西一帶,當地縣丞真以爲是高官子弟便宴請府中,該商人也以爲真事待假冒高官子弟喝酒回來後便與該名商人又一同吃酒,結果商人酒力不佳,放鬆警惕,行騙者趁此機會將商人身上所帶財務全部洗劫一空。無獨有偶,又是一商人攜帶大量財物僱一船家準備將自己送至福建一帶,船家見財起意,偷偷在商人酒中下藥,致使商人昏迷,船家順勢將商人推至水中溺水而亡,船家將所有財務霸爲己有。

國家對於經濟內容的管理與實際效果

在有明一代,對於經濟領域中詐騙行爲,主要來自兩方面的規範,第一方面就是就是政府的監管,通過設置相關法律法規,來正確引導市場的買賣雙方,不要引起整個經濟領域的秩序混亂,比如明朝法律規定如果發生劫掠財務過程中傷到他人,該名罪犯是要處於死刑。另一方面又設置相關的官職來執行,監管,儘量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比如各個州府的兵馬司就肩負着管理該地經濟,防止出現誆騙現象;另一方面也有大量明朝文人將這些稗聞寫入自己書中,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傳播作用,使得很多商人提高了自我的防範意識。

不過在經濟領域中的這種詐騙行爲,即便在今天都很難清除,更何況在前近代的明朝,所以這類現象就像一個毒瘤一般一直附着於任何時代的市場經濟中,成爲一種無法規避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