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唐朝的和親政策,對周邊民族關係的建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唐朝的和親政策,對周邊民族關係的建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和親作爲歷朝民族總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和一種民族關係的表現形態,貫穿於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對歷史發展有着或隱或顯的影響。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唐代和親政策已由西漢時期的權宜之策發展成爲定國安邊的政治手段。於終世處於少數民族政權包圍中的唐王朝而言,任何民族的興盛或衰亡直接關乎中央統治。在複雜的民族形勢下,唐統治者依託和親政策改變政權對峙局面,安撫、拉攏和親民族,使其爲己所用,並在此過程中逐步認可異族之禮俗,消除民族差異與隔閡,推動民族關係進一步發展。

一、唐王朝對和親民族的認識變化

1.由相互對峙到“爲唐所用”

自秦漢至隋唐,統治者處理民族關係的手段主要是戰爭與和親兩種。當然,和親較之於戰爭,更凸顯出其積極性,是以和促親、緩和民族矛盾、聚合民族力量的首選之策。唐以前,漢與烏孫之和親,就是破擊匈奴的拉攏戰略;魏晉南北朝時期,各民族政權間的互婚則是結爲與國、擴大疆域的重要部署。

有唐一代,從相互對峙的民族格局到姻親親屬關係的建立,統治者通過和親政策加緊籠絡周邊少數民族,使其歸化,盡藩屏唐室、安邊保塞、助唐伐叛之義務,從而爲唐所用。

李唐政權初建,東突厥異軍突起,“東自契丹、室韋,西盡吐谷渾、高昌諸國,皆臣屬焉”,遂恃武而傲、屢屢寇邊,與唐對峙而立。高祖追革隋末窮兵黷武、二世而亡之弊,從劉文靜之議,使女妓妻始畢可汗,以和親改變雙方緊張關係,爭取突厥戰馬支持,借其力鞏固新生政權。太宗時,承襲前制,對少數民族許以和親,使其爲己所用。一者,賜婚歸降的少數民族將領,使之爲唐效忠。

阿史那忠、阿史那摸末、契苾何力、阿史那社爾、執失思力在娶得唐女後,事唐勤謹、率兵伐叛,屢立戰功,成爲太宗安固邊疆的重要力量。二者,許婚吐谷渾,鞏固邊防。吐谷渾地處中西交通要道,南臨吐蕃,太宗以弘化公主妻諾曷鉢,使吐谷渾爲唐操縱,牽制吐蕃,安定西陲。再者,和親吐蕃,維穩政權。

吐蕃從請婚、被拒婚到戰爭,使太宗意識到其對唐的威脅性,雙方勢均力敵,只有與之交好,才能穩定西部。遂將文成公主嫁松贊干布,以安撫之,保持一方清淨。

高宗至睿宗時期,唐主要與吐谷渾、吐蕃建立了和親關係。高宗以金城縣主、金明縣主嫁諾曷鉢之子,武后以宗室女嫁慕容氏,即是出於恩撫吐谷渾,培植親唐勢力,抗擊吐蕃之目的。中宗時,唐政局擾攘,邊患頻仍,無力對抗吐蕃。

將金城公主嫁與赤德祖贊,雖不能避免吐蕃入寇,但於唐而言起到了重要的調停作用,在唐蕃內政不穩、勢均力敵形勢下爲得戰略緩衝提供了斡旋之機。

玄宗即位後,周邊少數民族政權對唐形成牽制之勢,東北兩蕃時叛時降,西域各部騷動不止,西南吐蕃持續擴張,國力難以負擔多線作戰。玄宗採取“攻守並行”戰略,將打擊重點置於吐蕃,待機擊破後突厥,以和親爭取周邊輔助力量,定國安邊。

開元初,後突厥勢力中盛,玄宗以南和縣主妻楊我支,實乃妥協安撫之策。默啜政衰後,契丹、奚降唐,玄宗數次與之和親,以拉攏兩蕃抗擊突厥,鞏固東北戰略利益。

此外,玄宗爲抵禦吐蕃,以交河公主妻突騎施蘇祿可汗,以宗室女嫁南詔鳳伽異,以之爲藩屏。晚唐時期,中央與藩鎮、統治階級與人民矛盾加劇,最終引發“安史之亂”。

唐內部府兵實力不濟,無法對抗藩鎮勢力。肅宗爲借兵平叛,先後四次被迫向正處興盛期的回紇嫁女,利用回紇強大軍力助唐擊敗安史勢力,挽救統治危機。叛亂平息後,吐蕃等強族頻頻侵邊,代宗、德宗、穆宗又和親回紇,僖宗和親南詔,以借兵對抗吐蕃。此階段,統治者的和親處於相對被動局面,爲免遭多方反叛,維持統治地位,不得不利用姻親親屬關係保一時安定。

唐朝的和親政策,對周邊民族關係的建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終唐之世,統治者之所以將和親政策作爲處理民族關係的有效手段,主要出於政治利益,或是爲拉攏結盟,或是爲借兵平亂,利則來和,以和促親,避免多方對峙格局,使周邊少數民族吸附在唐王朝周圍,穩固中央集權。

2. 唐王朝對和親民族禮俗的認可

和親政策的實施以唐王朝對少數民族的文化認同爲基礎。和親既是一種政治聯姻,同時也是對異己禮俗的尊重、認可。公主入蕃要行蕃禮,遵蕃俗,參蕃政,在這個過程中,唐統治者改變了以中原漢文化倫理爲標準,視異族文化有悖世俗的封建觀念,對和親民族的風俗表現出極大的包容性特徵。

公主和親後,在尊號、婚俗、生活習慣上需棄漢從胡。在尊號上,北方遊牧民族可汗之妻曰“可敦”,吐蕃贊普之妻曰“末蒙”,而非採用唐“皇后”之稱。在婚俗上,某些民族,如突厥、兩蕃、回紇實行“兄弟死娶寡嫂”的收繼婚制。

永樂公主先後嫁契丹李失活、李娑固,固安公主先後嫁奚李大酺、李魯蘇,鹹安公主先後嫁回紇武義成功可汗、忠貞可汗、奉誠可汗、懷信可汗,太和公主先後嫁崇德可汗、昭禮可汗、彰信可汗、盍馺特勒可汗,均依此俗。在生活習慣上,公主要着胡服,吃胡食,學胡語,“下嫁從人,遠適異國,合慕夷禮”。

儘管這些禮俗與漢民族倫理相牴牾,但唐統治者既以公主下嫁,就表明了對和親民族文化的包容和認可。此外,與中央“後宮不攝政”之俗不同,少數民族后妃參政帶有相當普遍性。

她們可以利用自身權力、地位直接干預政事,主持和戰,決定子嗣繼任問題。金城縣主出嫁吐谷渾蘇度摸末後,“撫臨渾國五十餘年,上副所寄,下安戎落”;固安公主改嫁奚酋李魯蘇後,設宴席誘殺牙官塞默羯,以智謀平亂,得玄宗嘉賞;交河公主下嫁突騎施蘇祿可汗後,派使者帶商隊於安西鬻馬,參與互市貿易,在同安西都護杜暹發生衝突後又勸言蘇祿起兵攻伐四鎮。

可以說,和親公主入蕃後參與理政、攝軍國事,打破了中原“女正位乎內”的規範,使其在人格、政治上有了獨立的機會。而唐統治者也在此過程中默許了這一俗制。

二、和親民族對唐王朝政治統治地位的認同

於上層統治階級而言,和親本就是一種政治行爲,是一種依託婚姻關係實現政治統治目的的和平手段。通過和親,唐與少數民族建立起某種親屬化關係,使和親民族對唐王朝形成了基於宗法等級制度上的統治身份的認同;同時,唐王朝通過冊封和親民族,確定君臣之位和政治隸屬關係,使少數民族爲唐藩屏,永屬唐臣。

1. 基於宗法姻親關係上的身份認同

唐王朝在與周邊少數民族進行和親後,使得雙方建立起某種基於宗法等級制度上的親屬化關係,主要包括翁婿、兄弟、舅甥關係。這種名分的確立,使和親民族對中原王朝的統治身份形成認同,以合二姓之好,結家國聯盟。

翁婿關係

唐代和親公主大多以皇女身份出嫁,是故唐統治者與少數民族首領間自然結成翁婿關係。貞觀初年,太宗聯絡薛延陀共伐突厥,頡利可汗大懼,遣使向唐稱臣,請求娶唐公主,修婿禮,言明突厥對唐之敬畏。貞觀十五年,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妻松贊干布,令李道宗主婚,持節護送公主入藏。

松贊干布迎親於河源,見道宗即以子婿之禮謁見。太宗率六軍征討高句麗後,松贊干布也在進獻賀表中言“奴忝預子婿,喜百常夷”。德宗貞元四年,回紇向唐請婚,尚鹹安公主。武義成功可汗上書恭言“今婿,半子也,陛下若患西戎,子請以兵除之”。少數民族首領既爲唐皇帝之婿,便表明其願結援於唐、忠輔唐事之意。

兄弟關係

相比於翁婿關係,唐與和親民族間的兄弟關係則使雙方處於相對平等的地位,往往建立在唐王朝力量較爲薄弱、需要藉助外力固疆安邊之時。在李淵太原起兵後,就以女妓嫁突厥始畢可汗,以結和親,並與可汗以兄弟相稱。

突厥因此撤兵,並給予唐戰馬支援。肅宗即位後,爲向回紇借兵平亂,封葛勒可汗女爲毗伽公主,嫁與敦煌王李承寀爲妻。是後葛勒可汗之子葉護與廣平王李俶結爲兄弟,回紇遂成爲唐兄弟國,屢屢助唐征討安史叛軍。由此,以兄弟相稱的親屬化關係使得和親民族與唐安危同體,成爲唐定國安邊的重要輔助力量。

舅甥關係

除翁婿、兄弟關係外,唐與吐蕃也曾以舅甥相稱,其實質內涵爲妻舅與妹婿。這一關係主要建立在中宗景龍三年金城公主和親赤德祖贊以後。玄宗即位初期,吐蕃兵強勢盛,“每通表疏,求敵國之禮”。後吐蕃鬆州戰敗,遣使請和,上表稱“奴奴奉見舅甥平章書雲:還依舊日,重爲和好”,即表明望玄宗顧及雙方舅甥之情誼。

開元十七年,朔方大總管信安王李禕大破吐蕃,赤德祖贊上書,同以外甥自稱,深責其咎,望奉微國之禮與唐永結友好。可以說,中宗以後,“舅甥”關係實際成爲吐蕃操控對唐和戰的工具,但不可否認,這種關係的存在也使得吐蕃對唐王朝的統治形成了一種基於姻親身份上的認同。

2. 冊封與和親民族臣屬地位的形成

冊封是指“中華天子以舉行典禮頒發冊書的形式,授予四夷君主本蕃、本國君長稱號或王位,承認其四夷君主對本蕃或本國的統治”。唐王朝通過冊封和親民族確定君臣之位和政治上的隸屬關係,使少數民族成爲唐屬地方政權,保障既得利益,鞏固中央集權。

依據政治屬性,唐對和親民族的冊封分兩種類型,其一爲對獨立鄰蕃的冊封,如後突厥、吐蕃、回紇;其二爲對內附和親民族的冊封,如吐谷渾、契丹、奚。對於獨立鄰蕃首領,唐通常冊其可汗,授其王位。貞觀三年,東突厥滅亡,阿史那忠因擒頡利有功,尚定襄縣主。貞觀十三年,太宗冊阿史那思摩爲乙彌泥孰俟利可汗,封阿史那忠爲“左賢王”。貞觀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出嫁吐蕃松贊干布。

高宗即位後冊其爲駙馬都尉、西海郡王,後進封賓王。其後,吐蕃歷代首領都以唐天子冊封作爲確立其正統地位的象徵。此外,“安史之亂”爆發後,肅宗爲表對回紇助唐之謝意,以寧國公主出嫁,賜葛勒可汗號“英武威遠毗伽闕可汗”。移地健即位後,代宗後照例冊其爲英義建功毗伽可汗,嘉其平亂之功。

對於內附和親民族首領,即對都督府、都護府所屬蕃王,唐則以刺史、都督名號冊之。貞觀十四年,吐谷渾諾曷鉢尚弘化公主,高宗時拜其爲駙馬都尉。後吐蕃攻吐谷渾,諾曷鉢投奔於唐。高宗徙其部衆於靈州,置安樂州,以諾曷鉢爲刺史。

結語

對於東北兩蕃,自貞觀二十二年歸附於唐後,太宗於契丹置松漠都督府,於奚置饒樂都督府,以各自首領爲都督,賜姓李氏。與唐和親的契丹首領李失活、李娑固、李鬱於、李邵固、李懷秀;奚首領李大酺、李魯蘇、李延寵都襲封都督之職,統領部落。綜上,與唐和親的無論是獨立鄰蕃,還是內附少數民族,受唐冊封即是率土皆臣的體現。唐天子既是中原皇帝,也是各少數民族之共主,受冊封者作爲唐之藩屏,須盡撫寧部衆、輸忠保塞、恪守蕃臣之禮之義務,永保蕃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