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宰相制與四輔官制度有何不同?從中探索朱元璋的本性

宰相制與四輔官制度有何不同?從中探索朱元璋的本性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開國功臣朱元璋是一位譭譽參半的帝王,目前爲止我們對他的認識依舊不夠清晰也不夠充分,仍然需要後來人予以分析和探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古人云,人心莫測,這是考慮到了人的複雜性。但是,如果不測則更加不識人心,也就看不清這個具體人物的真正面目。在四木看來,要想了解某個人就必須得測,而這個測量工具就是其一生中相對重要的一些所作所爲。

古代社會宰相制的產生及其發展

宰相制是古代社會的一項重要體制。提到宰相,不少目不識丁的老漢也能說出一二,甚至很多人都能對不少宰相耳熟能詳。每當有人提到李斯、蕭何、房玄齡、魏徵、王安石、寇準等名相的時候,似乎永遠有說不完的話題。

其實,宰相制度也有一個發展過程。它最初是由商、周時期的家臣來擔任的。

戰國之後各國才普遍建立“宰相”制度,只不過當時每個國家對宰相這一名稱叫法各異。例如楚國稱“令尹”,宋國稱“大尹”,吳國稱“太宰”,齊國稱“相”,秦國的商鞅先被稱爲左庶長,後又升爲大良造。

秦統一六國之後分設左中右丞相,鞏固了統一的同時也加強了皇權。漢承秦制,設立左右丞相。

隋至唐初期,三省制仍爲定製,但是到了中唐之後宰相的權力受到節度使、館職(翰林學士)、宦官等的制約。

宋代宰相制度雖然受到牽制,但是總體上看還是得以保存下來。元代以中書省總理政務,統轄六部,以中書令,左右丞相、平章事爲宰相,處理機務。

宰相制的廢除與四輔官制度的建立

其實,在明朝初期,朱元璋是也是按照元制也建立了左右丞相制度。當時的宰相有李善長、徐達、胡惟庸、汪廣洋和楊憲。但是,這五位宰相只有徐達得以善終。

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謀反爲由,將其伏誅,並永久性地廢除了宰相一職。自此,從秦王朝(公元前221年)統一開始算起到朱元璋廢除爲止,持續了一千六百餘年的宰相制度就此告終。

宰相制與四輔官制度有何不同?從中探索朱元璋的本性

關於胡惟庸案,很多學者都已經做過相關論證:朱元璋殺胡惟庸是假,而他的真正意圖是廢除威脅皇權的相權是真。

宰相制廢除之後,所有工作只能靠朱元璋一人承擔。孫承澤的《春明夢餘錄》記載了朱元璋的工作狀態

八日之間,內外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計三千二百九十一事。

換算下來,也就是說,他每天需要看二百多份奏章,處理四百多件政事。夏燮也曾在其《明通鑑》裏記載了朱元璋自己工作狀態的原話:

朕代天理物,日總萬幾,豈能一一週偏。苟政事有失宜,豈唯一民之害,將爲天下人之害;豈唯一身之憂,將爲四海之憂。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四輔官制度的建立被提上了日程。朱元璋在廢相半年之後,就告太廟,諭示全國,設置了四輔官。

從宰相制到四輔官制度的轉變,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制度轉變,也是朱元璋個人政治生涯的一次重要決定。

在四木看來,任何人所作出的重大決定都是其人性的投射與聚焦。正是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他的一些爲人本性。這得從宰相制與四輔官制度的區別說起。

宰相制與四輔官制度的不同

從宰相與四輔官的品級來看,衆所周知,宰相位居百官之首,而四輔官只是正三品頭銜。顯然,宰相的品級遠遠高於四輔官。

我們可以猜想,朱元璋之所以放棄丞相選擇四輔官,肯定是考慮到了位於百官之首的丞相,手握重權,稍有不慎,就可能對自己的君主之位造成威脅,而身居三品官的四輔官絕對沒有可以與君權相抗衡的權力。

宰相制與四輔官制度有何不同?從中探索朱元璋的本性 第2張

從宰相與四輔官的選拔來看,因爲宰相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十分重要,所以歷朝各代君主們對宰相的選拔都是慎之又慎的。明初亦然,誠如謀臣劉基所言易相“是如易木,須大木。若束小木爲之,且立覆。”朱元璋肯定明白,所以才先後與劉基密議過李善長、楊憲、汪廣洋、胡惟庸以及劉基本人的任相問題。

四輔官就不一樣了,雖然朱元璋也曾告太廟,諭示全國,但是四輔官僅僅是他在全國挑選的一些學問賅博,德行敦厚、善屬文,勤謹好學、精通經籍的老儒。國家要事,這樣選拔官員,他可能只是對他自己負責,而沒有對全國老百姓負責。以致四輔官制不久就因爲行不通而遭到廢除。

從宰相與四輔官的職責來看,宰相負責的是全國重要的政治事務,關係到整個國家的榮辱興衰。而四輔官所做的工作在《明太祖實錄》這樣記載:

命吏部,凡郡縣所舉諸科賢才至京者,日引至端門廡下,令四輔官、諫院官與之論議,以觀其才能。命刑官聽兩造之辭,果有罪驗,正以五刑。議定,然後入奏。既奏,錄其所被之旨,送四輔官、諫院官,給事中覆核,無異,然後覆奏行之。有疑漱,則四輔官封駁之。

很明顯,四輔官其實並未擔任一些要職,只是用來協助皇帝複覈人事、司法之類的工作。這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的品級和職權是完全不同的。

朱元璋的本性推斷

經過上文分析,我們可以推斷朱元璋的以下本性。

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朱元璋膽識過人、不畏傳統。挑戰傳統是很多人怯於行事的,傳統越悠久,威嚴越大,越顯得不可動搖。自秦以來延續一千六百多年的宰相制,根基不可謂不厚,影響不可謂不深,但是,朱元璋卻敢於進行廢除,足見其膽識過人。

宰相制與四輔官制度有何不同?從中探索朱元璋的本性 第3張

其次,我們還得承認,朱元璋的心思甚密、老謀深算。建明之初,朱元璋考慮到國家尚未安定,繼承元代丞相制度,但是國家一步步穩定之後,便開始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盤。

因爲,廢除宰相制其實並非他的臨時起意,而是一步步完成的。

1376年,他改中書省爲承宣布政使司,1378年他令六部及所屬各司嗣後“奏事毋關白中書省。”1379年他以“占城入貢,胡惟庸不以聞”爲由,點燃了廢除宰相制的導火線。

另外,在廢相之後,對於四輔官的選拔、品級劃分與職責劃分都考慮得恰到好處,使得四輔官完全在自己的控制之內。這是多麼心思甚密而又老謀深算呢?

再次,我們還得承認朱元璋的唯利是圖與自私自利。朱元璋之所以廢除宰相制,並非爲了整個國家社會的正常運行和發展,不然在這之後的內閣制也就不可能登上歷史舞臺。他考慮的也並非天下百姓的幸福安康,他考慮的僅僅是想要死死地攥住自己的權力。

他推行四輔官制度,也並非讓這些官員們掌握重權,分擔要任,而是做自己的下手,重要的不是能不能勝任輔政的職責,重要的是他們不能威脅到自己的君權,重要的是一切能夠掌握在自己手中。

綜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真是的朱元璋是一個膽識過人,敢於挑戰傳統的人;也是一個心思甚密,能深謀有遠慮的人,還是一個唯利是圖,自私自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