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東漢末年羣雄割據 笑到最後的人爲何只有曹劉孫三人

東漢末年羣雄割據 笑到最後的人爲何只有曹劉孫三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東漢諸侯,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亂世之中,要想做大做強,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要得天時、奪地利、爭人和,最終看的是做人,看看幾十年養成的性格、眼光、心胸。

東漢末年,一時氣勢逼人的梟雄,也就是這麼幾位,袁紹、袁術、曹操、劉表、陶謙、呂布、馬超等。

孫堅,儘管是長沙太守,不過是袁術的一個跟班。

而劉備呢?說實話,還是個小混混。儘管搜根刮底找了箇中山靖王這個八輩以前的祖宗,把自己做舊成皇族的古董,其實就是個打草鞋出來闖蕩江湖的。

所以,從一衆英雄亮相的氣場看,這天下非袁紹莫屬。

東漢末年羣雄割據 笑到最後的人爲何只有曹劉孫三人

他他家道淵遠,四世三公,根紅苗正,可謂資源深厚,一出手,便奪佔了幽、冀二州,天時地利都佔了。

可這個人,優勢鮮明,弱點更鮮明。目光短淺。

自命不凡,嫉妒人才。

他曾與曹操論起爭天下,說只要我南阻黃河,北鎮胡羌,守着幽、冀,拿下遼西,這天下必入我囊中。

他心目中只裝着幾塊地,所以一次宴會上,他向曹操炫耀收藏的一塊古董,曹操便看穿了他。

而曹操呢?他對袁紹說的是,我只要把天下仁人智士收入囊中,在哪都能爭天下。

二人的政治眼光,立分高下。

從迎接漢獻帝上,更能體現二人的差距。

本來,袁紹是可以捷足先登的,可他嫌漢獻帝是個累贅,吃白食的主,不同意迎。

可曹操卻看到了漢獻帝豐厚的剩餘價值,果斷迎接。

袁紹後悔了,但悔之晚矣!

而且他對手下人才的態度,外表寬厚,內心嫉妒,誰要說他不行?立刻就會玩完。

田豐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所以大批的謀士紛紛拋棄了他,投奔了曹操。

所以他在官渡敗於曹操之手,丟了大好河山,實屬正常!

至於其他的人物,就爲人來說,都有致命缺陷。

袁術,與袁紹本是兄弟,卻與他鬧家窩子。不但揮霍無度,在得到和氏璧之後,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違,悍然稱帝,把自己打造成全民公敵!

他不敗誰敗?

陶謙、劉表,一個徐州刺史,一個荊州刺史,都是胸無大志,只想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但在不爭即敗、不進則退的亂世,他們怎麼能守住自己的家業?

至於呂布,三姓家奴,根本沒有安國定邦的大志,只要有吃有喝,能夠快快活活的活着,就滿足了。

所以它只能當一個三國的攪屎棍,最終一根麻繩了帳。

至於馬超,最初也有割據三秦、統一西部的思想一閃光,可惜的是,他只有匹夫之勇,沒有治國之智,腦瓜子太淺,只能成爲劉備收留的一員大將。

天下也就只剩下曹操、孫權、劉備了。

曹操雄才大略就不用說了。他的政治眼光和人才戰略,遠遠超過了孫權和劉備,所以它佔的地盤最大。

東漢末年羣雄割據 笑到最後的人爲何只有曹劉孫三人 第2張

而孫權是隨着哥哥孫策,趁着曹操與袁紹激烈對抗,顧不上他們,趁虛佔領了江東,積累了力量

孫權的決斷力也不差,尤其是面對曹操洶涌南下,準備統一中國的壓力下,他敢於決策,連劉抗曹,可謂眼光獨到。

他能在哥哥死後,將父親領導的一幫老臣、哥哥培養的一批新秀都聚攏的自己的麾下,組織協調能力也很強大。

東漢末年羣雄割據 笑到最後的人爲何只有曹劉孫三人 第3張

所以他生存了下來。

而劉備能得人和更不用說。儘管天下英才曹操佔了多半,但劉備也憑着自己的誠懇將諸葛亮、龐統、馬超這些政軍人才攬x懷中。

更重要的是,劉備的政治眼光同樣深遠。

他並沒有虎口拔牙,從曹操或者是孫權的嘴裏奪食。既不與曹操爭中原,也不同孫權爭江南。如果這樣做,他就是自不量力。

他把目光瞄準了中國西南的薄弱地區,蜀地,瞄準了那個昏聵、闇弱的劉璋。按照《隴中對》所制定的戰略,果斷進軍西南,端了劉璋的老窩。

所以,他也生存下來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