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在唐朝時期人們一般都吃什麼?有多豐富?

在唐朝時期人們一般都吃什麼?有多豐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是中國古代上承隋朝下啓五代十國的朝代,由李淵建立。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世人提起古代最昌榮繁盛的王朝,大多人皆以唐朝爲首,唐朝於現在而言,無異於一個寶庫,充斥着星漢燦爛的文明。所謂國以民爲本,民以食爲天。在小農經濟盛行的封建王朝,百姓溫飽越來越成爲一個國家最關注的問題。

盛唐時,曾出現“海內富實,米鬥之價錢十三,青、齊間都才四錢”的富庶場景,而且農業生產工具與技術相比前代,都有新的進步和發展。那麼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唐朝百姓的主食又有哪些?

歷經滄海桑田,唐朝的主食與現在早已發生巨大差異,且唐朝之前百姓熱衷於蒸煮。而在此之後,百姓又熱衷於煎炸,唐朝處在這歷史性的過渡時期,百姓們的主食更是越發豐富起來。

在唐朝時期人們一般都吃什麼?有多豐富?

總體而言,唐朝的主食可分爲三大類,分別是麥面類、米類、野菜植物。

一、麥面類

唐朝農業發達,小麥漸漸取締粟米成爲主流食物,故而唐朝主食中,面類多爲百姓首選,其中餅類最受歡迎。

據記載,唐朝有蒸餅、煎餅、胡餅、曼頭餅、薄夜餅、喘餅、撩丸餅、渾沌餅、夾餅、水溲餅、截餅、燒餅、湯餅、煮餅、索餅、鳴牙餅、糖脆餅、二儀餅、石敖餅等,最常吃的當屬蒸餅、煎餅、胡餅和湯餅。

唐朝餅類分類細緻,卻與現在有很大差異。比如在唐朝,蒸餅又可代指饅頭,湯餅又可代指麪條。

1、蒸餅

蒸餅自漢朝起,便是百姓賴以生存的主食,唐朝的蒸餅包含蒸煮的麪食,還包含饅頭。蒸餅吃法頗多,可做冷食,也可加入調料。蒸餅雖不是最常見的主食,卻也有一定的地位,白居易在《社日謝賜酒餅狀》中,曾提及皇帝將蒸餅列入賞賜行列。

2、煎餅

煎餅也是家喻戶曉的餅類主食,它雖未在賞賜物行列,卻常出現在節令中。《唐六典》中記載,光祿寺在上巳節爲官員準備的飲食中,便有煎餅。

3、胡餅

胡餅自漢朝起便傳入中原地區,唐朝時已獨具風格。

日本僧人圓仁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記載:“開成六年正月六日(應爲會昌元年,即公元841年)立春,命賜胡餅、寺粥。時行胡餅,俗家依然。”

白居易也在《寄胡餅與楊萬州》中記載說:“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與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以輔興無?”

胡餅可簡單理解爲烤餅,上面撒有芝麻,增加其香味,所謂色香味美,一應俱全。《資治通鑑》中曾記載,唐玄宗爲躲避安史之亂出逃,在糧食匱乏窮途末路之際,楊國忠進獻的餅便是胡餅。

4、湯餅

湯餅則是麪條類的食物,在唐朝,湯餅又被稱爲索餅、餺飥、懷飥、水溲餅。湯餅食用人羣梯度大,各個階級的人都在食用。《太平廣記》中,就有對貧寒百姓吃湯餅的記載:“遂食四五碗”。《金華子》中也有關於僧人吃湯餅的記載,《新唐書》中還有記載說唐玄宗也食用湯餅。

在唐朝時期人們一般都吃什麼?有多豐富? 第2張

湯餅不僅作爲主食,還有其它用途。唐朝百姓用湯餅慶生,取長命百歲之意。不僅如此,湯餅還用於醫藥。《食醫心鑑》中就有記載:湯餅用於“治脾胃氣弱、見食嘔吐、瘦薄無力”。

唐朝餅類衆多其中不乏花樣特色餅,如記鷺鷥餅、雲喜餅、去霧餅、蜜雲餅、五色餅、皮索餅、肺餅、麻餅、米餅等等。

二、米類

1、糕類食物

除餅類食物,唐朝百姓還熱衷於麪食。其中記載最多的當屬糕和捻頭。糕是由米粉做成,味美色香,以水晶龍鳳糕、花折鵝糕、糯米糕、粔敉(ju,四聲;mi,三聲)最有名氣。糕於尋常百姓而言,是生活的調味劑。可於貴族而言,卻可作爲主食。

唐朝重視重陽節,故百姓往往於此時吃糕。粔敉的製作最複雜,尋常人家無法制作,只能在市中購買。唐朝有端午紀念屈原的習俗,每逢此時,家家戶戶都會將穀物投入河中,其中便有糉子和櫃敉。

劉禹錫在《楚望賦》中記載說:“投粔敉以喜楫,豢鱣魴而如犧”。粔敉的製作雖複雜,卻是流傳最悠久的食物糕之一,它從戰國時期便已出現,一直流傳到宋朝。

2、包餡食物

除糕類,唐朝百姓還喜食包餡食物,如饅頭、餛飩、餃子。唐朝的饅頭大多包餡。《倦遊雜錄》中提及:“唐人呼饅頭爲蒸餅”。由此可見,唐朝饅頭與尋常饅頭的不同之處。

《清異錄》中記載:“趙宗儒在翰林時,聞中使言:‘今日早饌玉尖面,用消熊、棧鹿爲內餡,上甚嗜之。’問其制形,蓋人間出尖饅頭也。”

這短短几句話,便將一個完整的饅頭,呈現在世人眼前。

餛飩的製作方法也與當今大同小異,《山家清供》中記載說:“劉禹錫煮樗根餛飩法:立秋前後,謂世多痢及腰痛,取樗根一大兩,握搗篩,和麪捻餛飩,如皂莢子大,清水煮。”

在唐朝時期人們一般都吃什麼?有多豐富? 第3張

3、米類食物

唐朝米類食物可大致分爲飯、粥、糉三種。唐朝的飯不僅侷限於稻米,它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將稻米、粟米、黍米、胡麻、烏米一一包含。

其中較爲特殊的當屬烏米飯,它又被稱爲青精飯、青飽飯。它不同於稻米、粟米這樣直接種植的作物,它是由烏飯樹的汁,浸黑稻米蒸煮而來。


烏飯樹又被稱作牛筋,顧名思義,它有益精氣、強筋骨的作用,所以烏米飯又被唐朝百姓看作是補氣良藥。

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中就曾記載烏米飯的做法:“烏飯法,取南燭莖葉搗碎,漬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曬,米粒緊小,黑如璧珠,袋盛,可以適遠方也。”

烏米飯的製作雖複雜,卻是貧苦人家飲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杜甫在《贈李白·二年客東都》中說:“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野人對羶腥,蔬食常不飽。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由此可見,烏米飯食用範圍之廣。

4、粥類食物

唐朝的粥食也比較普遍,大致可分爲四類。

一是吃不起米飯的貧苦人家代以充飢的食物;

二是做成冷粥,作爲寒食節的節令食物;

三是朝廷賑災的食物被稱爲“公粥”;

最後一類則是花心思做成的甜品,如粟粥、乳粥、豆沙加糖粥等。

糉子在唐朝時,原是紀念屈原的節令食物,可因其味美精緻,深受百姓喜愛,故又被看作唐朝主食,形狀出現錐形、菱形等。

三、野菜植物

唐朝的主食還包括一些野生植物,如菰米、橡子、菱角等。

在唐朝時期人們一般都吃什麼?有多豐富? 第4張

菰米一般被唐朝百姓稱爲雕胡,它多生長在南方,一年成熟兩次,可做稻米用。菰米雖是野生植物,卻不會被人輕賤,它在杜甫、王維等人的詩中都有被提及,不僅用於窮人充飢,還用於雞鳴鼎食之族的宴會。

橡子是果類食物,它易生長多豐收。《橡嫗嘆》中記載說它可作三冬糧食,它廣泛分佈於山區,多爲貧窮百姓賴以生存的食物。菱角多生在在水鄉,不僅能蒸煮成主食,還能做甜點食用,範圍極廣。

小結:

唐朝時期的主食,主要以面類和米類爲主。其中面類又以餅類爲主,米類以飯爲主。主食雖簡單,卻在唐朝百姓的巧手下,逐漸發展爲各色各樣的美食,簡簡單單的米麪,竟能做出如此複雜的花樣,這不僅僅得益於社會的安定,還得益於朝廷對農業的重視。

唐朝時期的農業發展較快,不管是生產工具還是技術,都比前代有了新的進步。比如曲轅犁(一種耕作工具),灌溉工具水車和筒車的出現,都標誌着唐朝一定發展水平的生產力,對唐朝農業生產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唐玄宗執政時期,唐朝耕地面積達到八百五十萬頃,官倉存糧曾高達九千六百萬石。而這些數據都得益於唐朝時期農業生產的高度發展。

唐朝經濟、文化比較繁榮昌盛,人民生活也相對比較安定。所謂國富民強,那自然在吃穿住行上,相比前代檔次要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