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在古代祭祀有多重要?是何起源?

在古代祭祀有多重要?是何起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重視祭祀祖先,是中國古代禮儀的顯著特點。跟着小編一起探尋。

孟春時節萬物生髮,生機再現,一個國家從上到下也開始復甦。此時於一國而言,最重要的官方活動就是祭祀。雖然久遠的夏朝並未留下什麼有關祭祀的文字史料,三代甚至更早的一些實物也無法完全再現當年的祭祀,但諸如孔子等人對於三代之禮的嘆慰則是確切的。

殷商時期的祭祀,是國家舉足輕重的大事,不過多數祭祀在舉辦時間和祭祀對象上還沒有定式。當時人們舉辦的祭祀被稱爲“禘祭”,這之下又劃分爲“特祭”與“合祭”。

發展到春秋戰國時期,“祀,國之大節也,而節,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爲國典”的觀念依舊是社會的共識。此時人們有了一個祭祀的重點對象——黃帝。

在古代祭祀有多重要?是何起源?

爲何要祭祀黃帝呢?一言以蔽之便是“黃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財”。黃帝曾教人們種植五穀,教人們製作舟和車,爲人們撰寫醫書、音律和曆法,能使“萬國和”。所以在即將播種,即將開始新生活的春日,人們首先要祭祀的就是黃帝。

仲春時節,按照《禮記》的要求應“玄鳥至,至之日,以太牢祀於高禖,天子親往。”“天子乃鮮羔開冰,先薦寢廟。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菜,天子乃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親往視之。”此時也是唐代禮法中所確定的祭祀先代帝王的時節。帝嚳、帝堯和帝舜將分別在

頓丘、平陽和河東受到唐人的祭祀。武德三年(620),李淵甚至親自前往蒲州參與祭祀大禹的活動。

而在經歷了五代十國之亂後新生的宋代,對祭祀先帝的禮法做了調整,規定“先代帝王, 每三年一享, 以仲春之月, 牲用太牢, 祀官以本州長官, 有故則上佐行事。官造祭器, 送諸陵廟。”

待到明成祖朱棣時,爲了踐行《禮記》所言的 “天子乃薦鞠衣於先帝”,“擇吉日大合樂,乃天子乃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親往視之”,朱棣特令在南京建立帝王廟,並規定在每年分春秋兩次祭祀三皇五帝等。雖然唐宋時京師也有帝王廟,也分春秋兩次祭祀,但朱棣還定下了一系列祭祀的禮儀,將這場開一年之好頭的重要活動發展地更加規範。

這些規範分爲十節:齋戒省牲、迎神、初獻、亞獻、終獻、飲福、受胙、徹豆、送神和唱祝望瘞。雖然其因複雜程度讓人心生畏戒,但着實是爲清代祭祀發展到完備打下了基礎。

而明人除了創設新的祭祀先代帝王的規範,還開創了將堯舜尊爲聖師,另外祭祀聖師的先例。明世宗規定每年分春秋兩次,在明經筵開講之前由皇帝親自着皮弁,跪拜,行釋奠之禮。且祭祀聖師的場合不再是帝王廟,而是開展明經筵的場所,也就是文華殿、永明殿和傳心殿等地。

至於《隋書》總結的“日南至,於其上以祭天,春又一祭,以祈農事, 謂之二祭,無別天也。”則說的是古代大規模祭祀的又一重點。作爲傳統的農業大國,中國人的生活歷來都離不開糧食生產。所以一年之初春種將始時,人們對於新的一年的收成就有了新的期待、新的祭祀需求。

在古代祭祀有多重要?是何起源? 第2張

農事祭祀在周代時就已經是國家重要的祭祀項目。此時已經出現了春郊祈谷、春祈秋報的社稷祭祀;求雨祭祀、豐收祭祀等等。其中在春日舉辦的最主要的祭祀便是社稷祭祀。

古人以爲雨水和收成是由上天掌控的,所以要祈求豐收就得在播種之前舉行祭祀告慰上天,這便是春郊祈谷。《禮記·月令》載:“立春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天子乃以元日祈谷於上帝”。這裏的“上帝”便是人們在春郊祈谷之中祭祀的對象。

周人舉行春郊祈谷的時間主要是一月上旬,當時的地點是在都城南郊的祭壇。所用到的禮器有玉,且是四圭有邸。祭祀要用到的犧牲則爲純赤色的公牛牲,且許備兩頭。祭祀前,人們得先佔卜好祭祀的具體日期、用於祭祀的牛牲是否合適。正式祭祀時,要運用升煙的方式去祭祀,還要殺牛牲和薦血腥,最後行實柴之禮,也就是把牛牲和玉放在火上去焚燒。這套禮儀在後代得到了傳承和發展,並在國家祭祀之中依舊佔據着重要地位。《宋史》之中甚至還有專門記述祈谷的章節。

今天我們雖然不再舉行這樣的國家祭祀,但我們仍然在春日對新的一年滿懷期待。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肆虐,我們更真心期盼接下來的一年人們能夠更幸運,國家能夠更強健。“昊天有成命”,願春有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