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項羽兵至潼關後,他爲什麼沒有稱王稱帝而是裂地封王?

項羽兵至潼關後,他爲什麼沒有稱王稱帝而是裂地封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項羽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公元前207年十二月,項羽兵至潼關,見劉邦閉關拒守,勃然大怒,悍然破關,駐軍鴻門,磨槍擦劍,準備送劉邦上西天。劉邦知道玩出火了,採納了張良的建議,親赴鴻門,誠懇地表示願接受項羽處置天下大事。見劉邦已經服軟,項羽當仁不讓,兵入咸陽,殺子嬰,燒秦宮,分裂天下而封王侯。

如何收拾天下亂局,擺在項羽面前的有三個選擇:第一,仿周天子選擇王業稱王;第二,仿秦始皇選擇帝業稱帝;第三,迴歸諸侯選擇霸業稱霸。

項羽兵至潼關後,他爲什麼沒有稱王稱帝而是裂地封王?

如果仿周天子選擇王業稱王,項羽不過是楚懷王屬下的一個上將,首先在名義上他就做不了天下的“共主”,而由寸功未立的楚懷王來做天子又是他不願看到的,所以這條道路行不通。

如果仿秦始皇選擇帝業稱帝,項羽只能自取滅亡。要知道,當時關外盤踞着舊諸侯和新興勢力,他們有的是秦末起義時因貴族身份被立起來的王,有的是趁亂聚集起來的勢力。而天下大部分地盤掌握在他們手中,項羽所能控制的不過關中一地。但關中一地又聚集大量諸侯,這些人各有勢力和軍隊,項羽的40萬軍隊大部分是由這些諸侯軍組成的。此外,還有大批滅秦功臣,在功績之外各有獨立的勢力和軍隊。項羽以懷王臣子的身份,僅有區區數萬完全聽命於自己的楚軍,如果無視各地新舊勢力,而學秦始皇把天下權力集於一身,難度係數未免太大。

項羽兵至潼關後,他爲什麼沒有稱王稱帝而是裂地封王? 第2張

所以,項羽選的是第三種—迴歸諸侯,霸業稱霸。這絕不是一時衝動,而是他預謀已久的大戰略。項羽在鉅鹿全殲王離軍團,威名遠揚,躍居諸侯聯軍之上將軍,統率諸侯聯軍。但諸侯聯軍成分複雜,各懷心事、矛盾重重,要將他們擰成一股繩,必須制定一個共同的目標,擁有共同的利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前思後想,項羽找到了最佳方法—計功割地,裂土封王。以割地封王爲目標,將各路諸侯綁在自己的戰車上,在這一點上,項羽無疑是成功的。現在秦朝已滅,諸侯雲集咸陽,希望項羽兌現裂土封王的許諾。事實上,六國還掌握在舊諸侯的手中,項羽身無尺寸之土。他所能做的,就是借自己滅秦的威望,通過向楚懷王申請,虛尊楚懷王爲名義上的天下共主,既給新興諸侯一個交代,也爲自己謀取最大利益,實行論功分封。

公元前206年一月,項羽佯尊楚懷王爲義帝,以“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爲藉口,將義帝遷到南楚蠻荒地區—郴縣。二月,項羽專制主約而宰割天下,自立爲西楚霸王,轄樑、楚九郡,建都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