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清朝時期的甘肅冒賑案是怎麼回事?最終是什麼結果

清朝時期的甘肅冒賑案是怎麼回事?最終是什麼結果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起清代的貪官,我們首先就會想到和珅,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有着清朝第一大貪污案的“甘肅冒賑案”爆發,此案先後牽涉總督、布政使及以下道、州、府、縣各級官員113人,各級吏員共170餘人,追繳贓銀281餘萬兩,波及直隸、盛京、江蘇、浙江、雲南等多省,就連乾隆皇帝也驚呼此案“爲從來未有之奇貪異事”。

清朝時期的甘肅冒賑案是怎麼回事?最終是什麼結果

乾隆帝給甘肅的特批,卻成爲了貪腐的溫牀

甘肅曾經有過一項被稱爲“捐監”的特權,即商人、百姓捐出一定糧食給官府,從而換取監生的身份。這是由於甘肅自然條件較差,常有災害發生,此舉便可以免去了朝廷調撥救濟糧的麻煩,不過雖說是利國利民之舉,但因容易滋生貪腐,因而一度曾予以取消。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陝甘總督勒爾謹上書請求在甘肅重開捐監,乾隆帝予以批准,但只允許以糧豆收捐,而不得折收銀兩,並以能吏王亶望爲甘肅布政使,負責此事。然而,王亶望的確“能力”出色,不過卻是撈錢的能力非常出色,他根本沒有按照要求收取糧食,而是全部折收了銀兩。

結果,僅僅用了三年時間,王亶望給乾隆上報的賬面上便多了監糧600多萬石,並有15萬商民納糧而成爲監生,乾隆對於王亶望的成果十分滿意。按理來說,賬面上虧空這麼多糧食,很容易就會被查出來,但王亶望卻很聰明,他通過虛報災情、上下勾結的方式,向朝廷表示這些糧食被用於賑災了。

然而,實際上他收來的錢財,全部被甘肅上下官員裝進了私人腰包,於是大家都成了一根繩上的螞蚱。因此,當朝廷派人下來檢查存糧時,各級官員則通過糧倉下面鋪架木板,木板上面撒上穀物的方式矇混過關,倒也始終未能被人發現。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5月,王亶望升任浙江巡撫,寧夏道臺王廷贊繼任甘肅布政使。

王廷贊本是個能吏,其從蘭州府經歷這樣的微末小吏,一路升任縣、州、道行政長官,可以說在平反冤獄、振興文教、興修水制、剿匪安民、集軍餉等方面都留下了不錯的政績。然而,升任布政使之後的他,面對如此大的一塊蛋糕,很快也就加入了貪腐的行列,他不但沒有革除弊端,反而向每個捐監的人又加收白銀五兩。

由於利益共享,甘肅上下官員早已是鐵板一塊,自然也就沒人揭穿這其中的貓膩,於是這種貪腐方式,從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一直持續到了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始終沒有露餡,直到一場反叛的爆發。

甘肅蘇四十三謀反事件,揭開了驚天貪腐大案

清朝時期的甘肅冒賑案是怎麼回事?最終是什麼結果 第2張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三月,甘肅河州循化廳(今青海循化縣) 撒拉族中爆發新、舊教派之爭,清朝政府則站在了舊教一方。於是,撒拉族人蘇四十三便率領撒拉人、回民起事,迅速進逼蘭州,乾隆帝急派阿桂、和坤赴甘督辦,並令連城、涼州、陝西等地援軍進剿。

然而,由於糧餉問題,援軍雖然迅速抵達,卻未能取得速勝,乾隆一怒之下撤掉了陝甘總督勒爾謹的職,時任甘肅布政使的王廷贊連忙表忠心,上奏摺表示自己願意捐獻廉俸銀四萬兩作爲軍餉,然而乾隆帝看了奏摺後卻對其家產產生了懷疑。與此同時,浙江地區的貪腐案件同樣牽扯到了前任甘肅布政使王亶望,而和珅、阿桂在奏摺中多次提到因甘肅陰雨天氣導致用兵困難,王亶望任職期間卻連年奏報地方乾旱,這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

於是,乾隆帝一面集結重兵平叛,一面諭令閩浙總督陳輝祖查訊王亶望,又令王廷贊呈報監糧私收實情。六月初,王廷贊上疏辯稱,自己到任後,本已經停止了折收現銀,但此後卻再也無人報捐,無奈之下這才照章辦理,又擔心糧價不一,各州縣有故意刁難之事,所以統一規定,報捐者以五十五兩的數額爲準。

六月初十,乾隆帝指出,甘肅開捐本是爲收糧濟賑,豈能擅自折收現銀,而如此重大之事,爲何甘肅各級官員無一人對朝廷提及?況且,所定五十五兩銀子的價格,表明該省的糧價並不算高,糧源充足,又何必賑濟!

六月十三日,閩浙總督陳輝祖的奏摺送抵京師,表示王亶望承認了折收現銀之事,但並不承認是自己主使,且不乏狡辯之詞。乾隆帝對王亶望、王廷讚的狡辯並不相信,認爲“此事積弊已久,通省大小官員無不染指有罪”,於是令阿桂等人嚴厲追查到底,務必水落石出。

案件後續還有案件,六十餘位大臣腦袋搬家

七月初,阿桂經過縝密調查,王亶望等人在甘肅省折收捐納、冒銷賑糧等違法亂紀行爲被基本查明,並迅速具折上奏。乾隆帝則於七月三十日下達上諭,“王亶望上下其手,公然徵收折色;勒爾謹竟如木偶,毫無見聞”,勒令王亶望立即正法,勒爾謹自盡,王廷贊絞監侯。

清朝時期的甘肅冒賑案是怎麼回事?最終是什麼結果 第3張

八月十八日,乾隆帝又對其他貪腐官員進行了處理,直到當年十月份,陸續被押赴刑場正法的,已經多達五十六人,而此後又陸續免死流放的,也有四十六人,以致甘肅省的官員幾乎“爲之一空”。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王亶望被抄家,先後查獲贓銀300餘萬兩,然而當其家產被運解京城後,卻沒想到又牽出一起案件。原來,前一年王亶望曾向乾隆進獻過玉瓶、玉山子等珍貴器物,後來乾隆帝將這些東西全部退回,而這次查抄出的物品中,這些東西卻全都不翼而飛。

九月初七,乾隆又派大學士阿桂和戶部右侍郎福長安前往清查,同時令閩浙總督陳輝祖參與調查,在乾隆看來,陳輝祖無論如何是值得信賴的。十月下旬,阿桂等人通過調查,卻查明正是陳輝祖偷換了玉器字畫,且還兌換了黃金800兩。不久,河東河道總督何裕成也上報,陳輝祖曾給其妻舅送銀3萬兩和雜色金子1000餘兩。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十二月初二,乾隆帝公佈了對陳輝祖等人的處理決定,結果又於次日查明陳輝祖虧空倉谷銀錢多達130餘萬,並且武備廢弛,貽誤地方,乾隆帝下旨“令其自盡”。至此,十年之前開始的甘肅捐監冒賑案才最終宣告結束。

經查,至乾隆四十六年初,甘肅省共有274450名報捐監生,收銀15094750兩,合計侵貪賑銀2915600兩,所謂監糧有名無實。在甘肅官僚謊報災情、冒領賑糧一案中,查實在案中侵吞白銀一千兩以下者102人,一千兩至一萬兩以下者30人,一萬兩至兩萬兩以下者11人,兩萬兩至十萬兩以下者20人,十萬兩以上者10人,甘肅全省官吏無不染指,堪稱清朝第一貪腐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