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春秋時期的秦救楚之戰是怎麼回事?最後是什麼結果

春秋時期的秦救楚之戰是怎麼回事?最後是什麼結果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秋,通常用來指中國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史稱“春秋時期”,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

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和楚國,都是非常強大的諸侯國。在戰國時期,秦國和楚國之間,曾經爆發了多場戰役。比如藍田之戰、鄢郢之戰等,再加上秦國曾經扣留楚懷王的事件,這導致秦國和楚國之間的關係,是比較對立的。但是,在春秋時期,秦國和楚國之間的關係,實際上是比較和睦的。在晉文公稱霸中原後,秦穆公因爲無法東進,所以秦國一度選擇和楚國結盟,從而共同對抗強大的晉國。

在此背景下,晉國在春秋後期扶持吳國,而強大起來的吳國,一度攻破了楚國都城。對此,秦國自然不會坐視不理。於是,在春秋後期,秦救楚之戰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發生了。以下,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春秋後期的秦救楚之戰。

春秋時期的秦救楚之戰是怎麼回事?最後是什麼結果

首先,公元前506年,吳軍大敗楚軍,攻入楚國都城郢,楚向秦國求救,申包胥哭秦庭,感動秦哀公。秦國發兵救援楚國,幫助楚國收復都城,成功復國。

公元前506年,在有周王室大臣參加下,晉國召集中原18個諸侯國,會盟于于召陵,討伐楚國。晉國召集的18國有齊國、魯國、宋國、蔡國、衛國、陳國、鄭國、許國、曹國、苔國、邾國、頓國、胡國、滕國、薛國、杞國、小邾國等,隨後攻打楚國。但是,因盟主晉國臨時改變主張,未能實現。

對此,原先依附於楚國的蔡國、唐國自願助吳攻楚。在此背景下,吳王闔閭以伍子胥爲謀主,齊國人孫武爲將軍,率領數萬大軍攻楚。孫武等認爲楚國已完全孤立,實力亦大有削弱,遂與蔡、唐聯合進攻,發動了“涉淮逾泗,越千里而戰”的戰略決戰。在柏舉(今湖北麻城東北)擊敗楚軍主力後,尾隨追擊,五戰五勝,僅10天即進入楚都郢城。而這,就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柏舉之戰。

柏舉之戰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由吳王闔閭率領的3萬吳國軍隊深入楚國,在柏舉(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內,一說湖北漢川北)擊敗楚軍20萬主力、繼而佔領楚都的遠程進攻戰。在柏舉之戰中,吳軍靈活機動,因敵用兵,以迂回奔襲、後退疲敵、尋機決戰、深遠追擊的戰法而取勝。

柏舉之戰是春秋末期一次規模宏大、影響深遠的大戰。吳國在經過6年的“疲楚”戰略後,一舉戰勝多年的強敵楚國,給長期稱雄的楚國以空前的創傷,從而使吳國聲威大振,爲吳國進一步爭霸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春秋時期的秦救楚之戰是怎麼回事?最後是什麼結果 第2張

值得注意的是,吳國大軍進入楚國郢都後,掠奪楚國的珍寶財物,這自然引起了楚國上下的反抗。其中,就伍子胥來說,因爲之前家人被楚國殺害,更是慫恿吳國將士在楚國都城胡作非爲。吳王闔閭聽信伍員(伍子胥)之言,焚燬楚國宗廟。對此,在筆者看來,吳國大軍的這一系列行爲,自然讓楚國上下同仇敵愾,這也爲楚國成功復國埋下了伏筆。當然,因爲都城被吳國攻佔,楚國想要復國,還是需要其他諸侯國的幫助。

當初,楚國大夫伍員與申包胥是朋友,伍子胥逃出楚國的時候,對申包胥說:“我一定要消滅楚國。”申包胥說:“努力去做吧!你能消滅它,我一定能興起它。”

柏舉之戰爆發後,楚昭王逃到隨國的時候,申包胥就到秦國請求援軍。來到秦國後,申包胥對秦哀公說:“吳國危害別人,以致數次蠶食中原,這是從楚國開始的。我們楚國君主喪失掉守護社稷的地位,流落在草莽之中,讓我來告急,趁吳國還沒有佔領楚國,你們秦國可以取得一部分。如果楚國很快滅亡,秦國也就什麼好處都得不到了。如果秦國可以幫助楚國,楚國將世代服侍秦君。”

不過,面對申包胥的求援,秦哀公一開始並沒有答應,而是讓人推辭他,說:“寡人知道你的命令了,你暫且住到旅館中,我們考慮後再告訴你。”對此,在筆者看來,秦哀公這樣的說法,自然是不想救援楚國。考慮到吳國大軍正在楚國攻城略地,申包胥顯然不能在秦國等下去。

於是,申包胥回答說:“我們楚國君主流落在草莽中,沒有得到居住的地方,小臣我哪裏敢到安靜的居所?”他站着,靠在秦國宮廷的牆上哭泣,哭聲日夜不斷,七天內連一勺水都沒有入口。在此背景下,秦哀公爲申包胥誦了一首《無衣》的詩,申包胥向秦哀公九次磕頭才坐下來。秦國終於出師。對此,在筆者看來,秦哀公最終發兵救援楚國,顯然不只是申包胥的誠懇打動了他。

究其原因,在於楚國一旦被吳國消滅的話,秦國的壓力將會增大。前面已經說過,吳國是晉國扶持的諸侯國,目的就是爲了削弱楚國。而晉國又是秦國東進中原的最大阻礙,一旦吳國佔據楚國後,很可能會和晉國聯手,從而一起壓制秦國。而這,將讓秦國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更不說稱霸中原了。在此背景下,秦國救援楚國,實際上也是爲了保持春秋大國之間的平衡,只要楚國依然能牽制晉國的注意力,秦國就有機會染指中原之地。

春秋時期的秦救楚之戰是怎麼回事?最後是什麼結果 第3張

最後,公元前505年,秦軍到達楚國,秦國的子蒲、子虎率領戰車五百輛以救援楚國。秦救楚之戰中,秦國將領子蒲說:“我不知道吳軍的戰術。”讓楚軍先和吳軍作戰,秦軍在稷地和吳軍會合,在沂得大敗吳王弟夫概。

不久之後,秦國、楚國組成的聯軍,滅掉了跟隨吳國的唐國(在今湖北隨縣西北的唐城鎮)。吳國大軍在雍擊敗楚國反攻的軍隊,而後秦軍擊敗吳軍。吳軍退居麇(今湖北安陸)。楚國薳射子薳延率領柏舉的散兵,會同楚大夫子西在軍祥(今湖北隨縣西)打敗吳軍。公元前505年夏,越國乘吳軍在楚,國內空虛,發兵進攻吳國。吳王闔閭之弟夫概不告而別,率所部回國,自立爲王。吳國後院起火,吳王闔閭不得己,當即命全軍撤回吳國,平定了夫概之亂。秦軍幫助楚國復國。

總的來說,在秦國的支持下,加上楚國自身的力量,楚國得以收復郢都併成功復國。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經過吳國大軍的摧殘和掠奪,楚國損失慘重,比如都城郢的城中宮闕,半已殘毀。正是因爲原先的都城毀壞了,楚昭王決定遷都,而仍稱之爲郢,以示不忘其舊。在秦國的鼎力幫助下,楚國已經從瀕於危亡的大難中復甦。楚昭王勤於國政,治國有方,使民衆得到了安寧,楚國的國力又逐漸恢復。

在秦救楚之戰後,秦國和楚國的關係更加親近,這樣的關係持續到了戰國時期。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秦國的宣太后羋月、華陽太后等人,都出自楚國,這自然是秦楚聯姻的結果,也是秦楚關係親密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