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建元革新是怎麼回事?漢武帝劉徹和竇太后之間的較量最終結果怎樣?

建元革新是怎麼回事?漢武帝劉徹和竇太后之間的較量最終結果怎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建元革新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背景

公元前141年,漢景帝劉啓去世,年僅16歲的劉徹登基,改年號建元。這時朝政大權掌握在以竇太后以主的人手裏,他們主張繼續實行黃老之學,休養生息。但是,漢朝北方的強敵匈奴利用這個時機開始蠢蠢欲動,大漢面臨着內憂外患的境地。與此同時,很多諸侯利用劉徹剛剛登基朝政不穩的時機,紛紛來到京城挑撥竇太后和漢武帝的關係,企圖利用竇太后廢黜劉徹,以達到自己的皇帝夢。

建元革新是怎麼回事?漢武帝劉徹和竇太后之間的較量最終結果怎樣?

建元元年,漢武帝爲了自保,更爲了強大漢朝以實現自己的宏偉藍圖,於是他以竇嬰爲丞相,以他的舅舅田蚡爲太尉,以他的老師趙綰、王臧爲郎中令進行改革。他的改革舉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選拔人才

在人才選拔上,漢武帝非常注重那些痛斥時弊的有志之士和標新立異的博學之才。並且漢武帝下詔讓地方舉薦直言敢諫之士,全國舉薦上來的超過百人,漢武帝一一召見詢問古今治國之道。在這羣人裏面有董仲舒、嚴助以及東方朔等名士,這些人都成爲漢武帝時期的重臣。

二、興儒學

在當時,內部有諸侯王虎視眈眈,外部有匈奴連年寇邊,僅漢景帝在位十六年,匈奴就有五次大規模入侵,掠殺的人口數以萬計。並且匈奴在擊敗月氏國之後已經將矛頭直指大漢,大漢匈之間的戰爭已經不可避免,而漢朝要想取得勝利就必須改變以前的無爲而治,實行大一統的儒家思想,傾全國之力纔可能取勝。所以,漢武帝採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唯獨尊崇儒術。

建元革新是怎麼回事?漢武帝劉徹和竇太后之間的較量最終結果怎樣? 第2張

三,除弊政

1.列侯就國。簡單說就是各諸侯王必須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去,沒有皇帝的詔令不得隨意進京。這主要是爲了防範諸侯王向竇太后挑撥離間,也爲了防範他們重金勾結朝廷官員圖謀不軌。

2.除關。它的意思就是解除進入函谷關的關禁,因爲以前盜賊橫行,所以進入函谷關都必須出示通關文牒才能入關,但隨着文景之治的繁榮到漢武帝時盜賊已經很少了,所以爲了彰顯太平,才頒佈了這條政令。

3.檢舉。這主要是爲了打擊貴族和各諸侯王而頒佈的,鼓勵檢舉皇親國戚中違法亂紀的人,以維護社會穩定,鞏固中央政權。但它最直接的打擊對象卻是以竇太后爲主的竇氏宗族,因而建元革新受到竇太后以及其黨羽的抨擊和阻撓。

結果

最終,漢武帝一個系列“架空”竇太后的改革徹底激怒了老太太,她派人調查劉徹的老師趙綰、王臧,並以“奸利”的罪名將他們打入大牢。最終,竇太后罷免田妢、竇嬰,並迫使趙綰、王臧在獄中自殺。在這場較中,經歷三朝的竇太后獲得全勝。

而我們縱觀整個建元革新,得出建元革新的失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急功近利。我們不否認漢武帝的雄才偉略,但那時他畢竟還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孩子,所以考慮事情難免就會把事情想得簡單了。所以,他的改革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太着急了,以至於把他們都逼到一個陣營上,併成爲其難以逾越的阻礙。

其次,用人不當。趙綰、王臧雖然有革新的意向和決心,但卻缺乏革新的才能,而且他們生活不檢點,這才讓竇太后能夠抓住把柄。而趙綰的缺點早在革新之時就顯現出來了,竇太后這個人還是比較大度的,當初她並未想插手漢武帝的建元革新。這時,趙綰去給新政的火苗上澆了一壺油,她告訴竇太后:“從此國家大政不必請示東宮!”這才徹底激怒了老太太,在趙綰的“助攻”下新政怎麼可能不失敗?

但俗話說得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建元革新雖然失敗了,但我認爲它有着一些積極的意義:

首先,漢武帝的成長。建元革新雖然失敗了,但漢武帝經過這件事的磨練也變得更加成熟了。這爲他以後開始的在漢匈決戰中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奠定了基礎,他漸漸成爲了一個優秀的決策者。

建元革新是怎麼回事?漢武帝劉徹和竇太后之間的較量最終結果怎樣? 第3張

其次,春風中的火苗。建元革新雖然失敗了,但它已經在人們心裏深深紮下了根。更爲他以後徹底推行儒學改革提供了模板,它成爲了漢武帝日後徹底改革的雛形。

最後,祖孫隔閡的化解。不管怎麼樣,光武帝都是竇太后最喜愛的孫子,漢武帝和竇太后的初衷都是爲了大漢的未來。在漢武帝與竇太后的較量中,竇太后有無數次機會都可以廢掉漢武帝。但她沒有這麼做,或許在她的心裏自己的孫子不管做錯了什麼事都是那個自己最愛的孫子劉彘。漢武帝也通過建元革新意識到:不管怎麼樣,竇太后都是最疼他的奶奶。所以建元革新雖然失敗了,但卻加深了漢武帝對竇太后的尊敬。所以直到竇太后去世,漢武帝都沒有說過竇太后的不是,而且在漢武帝的心裏,他對奶奶的愛和尊敬,甚至已經超過對她的母親王太后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