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在古代,皇帝都是靠着什麼樣的手段來保障自己安全的呢?

在古代,皇帝都是靠着什麼樣的手段來保障自己安全的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漫長帝制社會裏,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專制統治的象徵與代表。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御前侍衛”是一個歷史題材影視劇中十分常見的羣體,他們是皇帝身邊最後一道防線,擁有着類似今天“保鏢”的定位。要知道,在古代能夠佩着劍上殿是隻有蕭何、曹操、楊堅這樣權傾朝野或極其受信任的大人物,而御前侍衛只不過是侍衛,卻能夠帶着武器守衛在皇帝身邊,這足以顯示出他們的身份有多麼特殊。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御前侍衛能夠及時地保護皇帝,自然也能夠輕易對皇帝不利。如果一個深受信任的侍衛想要謀害皇帝,恐怕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方便。那麼,面對這些如果忠心耿耿就可以保護自己,而如果萌生異心也可能隨時傷害自己的人物,皇帝都是靠着什麼樣的手段來保障自己安全的呢?

其實,如今人們廣泛認知當中的“御前侍衛”概念是以清太祖時初步建立的侍衛制度爲基礎,並由康熙帝特設的。作爲護衛皇帝及宮廷安全的重要職位,皇帝在選拔階段就定下了很嚴格的要求和極高的門檻。最開始,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侍衛制度,而能夠擔當侍衛的大多數部落首領的孩子。此後,御前侍衛一直保持着絕大多數都從滿蒙貴族子弟當中選拔的傳統,這些家族和皇室世代交好,甚至不少都具有姻親關係,他們的子弟自然比旁人更加值得信任。

在古代,皇帝都是靠着什麼樣的手段來保障自己安全的呢?

在清朝歷史上,不乏一些擔當過御前侍衛的著名人物,如出身滿洲正紅旗鈕祜祿氏的和珅、出身滿洲鑲黃旗富察氏的傅恆等等。他們的家族無不是曾經跟隨清太祖努爾哈赤南征北戰,位列“滿洲八大姓”之一,可見御前侍衛選擇要求之高。除了這些貴族子弟,一些勳臣的後代,包括通過武舉考試成爲“武進士”的武藝高強者有時也會被選爲御前侍衛,不過這一比例就不是很高了。

嚴格的選拔要求過濾掉了大部分對皇室不夠忠實,容易受到挑唆,甚至心懷怨恨的人物,但僅靠這一點還是遠遠不夠的。爲了培養御前侍衛們的忠誠,皇帝在保持自身權威的同時,也要拿出真金白銀和現代人常用的“畫餅”之術。所謂真金白銀,說的是御前侍衛的優厚待遇,只有提供令人滿足的待遇,才能更好地防止他們被外人收買。

於是,除了本身就已經令人眼饞的基本俸祿以外,御前侍衛還享有各種補貼和賞賜,即使是作爲扈從陪皇帝出巡這種看起來似乎是護衛本職工作的事項,御前侍衛們都能領到一筆不菲的“出差補助”,這種福利恐怕就連朝中大臣也羨慕不已。除了這些“身外之物”,侍衛們還有一項福利,便是頭戴花翎、身穿黃馬褂這一特權。

康熙年間,海軍大將施琅平定臺灣後被封靖海侯,但他卻主動表示“乞得如內大臣得賜花翎”,也就是願意用爵位來換侍衛統領頭頂的花翎。清朝前期,花翎只有和皇帝親密的大臣可以佩戴,後來擴展到軍功顯赫者也有資格享戴,到了後期,甚至被標上七千兩銀子的價格出售。

在古代,皇帝都是靠着什麼樣的手段來保障自己安全的呢? 第2張

至於黃馬褂,則也是一種除了御前侍衛外只有立大功的少數大臣可以穿着的特殊服飾。儘管花翎、黃馬褂的珍貴程度隨着清朝統治的衰弱而逐漸下降,但從始至終都是尊貴身份的象徵,具有特殊的地位。總之,這兩樣就連朝中一品大員可能都無法擁有的殊榮卻是御前侍衛的“標配”,可想而知每一個侍衛恐怕都會爲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

再說說“畫餅”,這指的是御前侍衛所能夠得到的良好發展機會。皇帝所畫的卻是實實在在的香餑餑。在擔任一段時間御前侍衛後,既可以直接內部升遷,成爲“管理階層”,最高升任官居正一品的領侍衛內大臣,也可以選擇外派成爲駐外武官,或改任文職。

很顯然,這種升遷方式直接跳過了科舉考試,可以說是一種“搞特殊”,像上文提到的和珅,就是先從御前侍衛改任武職正藍旗滿洲副都統,又改任爲文職的戶部右侍郎,此後不斷升遷,最終權傾朝野的。結合其他許多從御前大臣到朝中大員的人物經歷來看,御前侍衛的發展道路確實堪稱是一條康莊大道。

就這樣,皇帝通過嚴格甄選、給予福利特權等手段讓御前侍衛們紛紛將保護自己視爲崇高的事業。有了這個基礎,就算是其中個別人心懷不軌,也很難冒着被其他人發現、阻攔並格殺的風險進行活動。綜上所述,皇帝爲了自身的安全,確實是進行了一番周密部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