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萬曆帝將近三十年不上朝,爲什麼依舊能維持明朝盛世、戰事順利?

萬曆帝將近三十年不上朝,爲什麼依舊能維持明朝盛世、戰事順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萬曆帝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皇帝是一個人人都想做的職業,從古至今無數人削尖了腦袋都想往上擠,但是皇位世襲,有人可以毫不費力地榮登大寶,甚至他們不適合做皇帝。比如宋徽宗趙佶可以成爲書法家,明熹宗可以成爲木匠大師,而李煜之流也可以成爲一代詞人。皇帝多出奇葩,要數明朝爲最,這其中最令人瞠目結舌的還是明神宗萬曆皇帝。

萬曆皇帝的父親隆慶帝在位六年就因爲沉迷女色、大量食入媚藥而亡,萬曆皇帝登基之時尚且是個孺子,由當時的內閣首輔張居正輔佐,萬曆十年,張居正病逝,萬曆纔開始逐漸走到權力中心,打理朝堂。萬曆皇帝天資聰穎,又一直跟隨張居正學習,在政務方面可以說是得心應手,但是好景不長,萬曆顯示減少上朝的時間,而後乾脆久居深宮,再不上朝。

萬曆帝將近三十年不上朝,爲什麼依舊能維持明朝盛世、戰事順利?

萬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但是從萬曆十五年開始,一直過了二十八年之久,他才重新出現在朝會上。很多人唾罵萬曆昏庸,不理朝政,但是後來發現並非如此,一來萬曆患有腿疾,且身體虛弱,無法承受每日早朝,二來政事由內閣把持,一羣大臣與萬曆分庭抗禮,身爲皇帝也難以成事,三來國本之爭持續良久,萬曆難遂心意,心灰意冷,沒有心思打理國家。雖然如此,萬曆時期依舊是明朝盛世,百姓安居、戰事順利。

二十八年不上朝卻能實現萬曆三大徵的成功卻是讓人費解,但是仔細剖析卻能發現其端倪。首先,明朝擁有發達的文官體系,雖然明朝廢除了宰相,卻設立了內閣,到明英宗時期票擬製度就完全成型了,皇帝只需要對一些重大事件進行裁決就行了,其餘事情一律由內閣操辦,整個國家機器的運轉憑藉着幾張紙條、幾道批紅、幾道聖旨便能實現,只有內閣無法決斷的一些大事纔會放到朝會上討論。也就是說,萬曆皇帝只是不參與早朝,並非不理朝政,依舊會有專人將奏章送至宮中,由其決斷。

萬曆帝將近三十年不上朝,爲什麼依舊能維持明朝盛世、戰事順利? 第2張

其次,萬曆三大徵的實現需要大量的錢糧,而神宗皇帝確實有拾人牙慧的基礎,用現在話來說,是皇帝裏的富二代。隆慶帝雖然僅在位六年,實行開關政策,與海外貿易初步實現,又與北方遊牧民族互市,未曾大興土木,所以積攢了一些家底。此外,張居正輔政之時,深感國家財政、吏治危機,進行改革,張居正死後,他的改革措施多被廢止,唯有一條鞭法留存下來。

所謂一條鞭法,就是地丁銀的初級狀態,部分田稅力役折銀徵收,而不再按人頭收稅,其他稅收一律算入其中,不再以別的方式徵收苛捐雜稅,這一改革不但爲中國的稅制變遷定下了基調,也爲明朝後期積蓄了戰爭需要的錢財物資。

最後,戰爭的勝利需要傑出的武將,因爲無論是面對北方的遊牧民族,還是西南的土司,亦或全力以赴的丰神秀吉,都不是能夠輕易解決的。明朝自從初期太祖朱元璋殺了一批武將之後,難有將才,英宗時期勉強靠着兵部尚書于謙才守住北京。

到了神宗朝卻又冒出一批傑出將領。如李成樑李如鬆父子,在寧夏戰役與遼東戰鬥中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素養,而麻貴、李化龍也是這一時期的名將,作爲萬曆三大徵的統帥,他們在功績方面不輸給戚繼光、俞大猷等人,只是名氣稍弱。

萬曆帝將近三十年不上朝,爲什麼依舊能維持明朝盛世、戰事順利? 第3張

總而言之,這個奇葩皇帝明神宗並非真的如別人口中一無是處,在政治生涯早期還是希望有所作爲的,但是礙於身體與精神的雙重失利便對此有所排斥。儘管如此,完整的國家治理體系,充盈的國庫,傑出的軍事將領,依然讓明朝在後期出現一個太平盛世,但是也正因爲如此,耗光明朝最後一點底蘊與氣運,後世人常說:明實亡於萬曆,而非崇禎。

筆者以爲,萬曆皇帝看似不理朝政、不念國本,更多是出於心性使然,在他眼中,從隆慶帝薨之後他的命運就註定了,年幼之時尚未了解這些,待到五十七歲的張太嶽然長逝,他又從朝堂之上看到自己的無力,無論是出於本心還是不得已,他都明白,這並不影響一個盛世的到來與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