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越國在步入戰國後,爲何會逐漸衰敗?與勾踐有什麼關係嗎?

越國在步入戰國後,爲何會逐漸衰敗?與勾踐有什麼關係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今天小編來說說勾踐的故事。

越國在春秋早期並非一個大國,直到越王勾踐繼位,越國一舉成爲春秋時期的最後一個霸主。勾踐一生成就很多,滅吳國、在徐州會齊國、宋國等諸侯,還有稱霸中原的壯舉,都讓勾踐這個名字永垂青史。不過越國在步入戰國以後,國力逐漸走衰,不僅沒能繼續保持霸主的地位,反而出現了重大危機,這到底是爲什麼呢?或許這也和勾踐有一定的關係,下面就爲大家做個簡答的解析,一起來看看吧。

越國在步入戰國後,爲何會逐漸衰敗?與勾踐有什麼關係嗎?

一、不重人才。

勾踐在文種和范蠡的幫助下,通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成功滅掉吳國,取代了吳國的霸主地位。

但是,勾踐在報仇雪恨以後,對待文種和范蠡這兩位功臣卻相當刻薄。文種是勾踐賜劍於他自殺的。勾踐爲什麼要殺文種?史料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後世的一些學者分析說,是因爲勾踐想北上中原爭霸,但是文種卻認爲應該偏安江南,保持實力。兩人因爲政見不合,於是勾踐便讓文種自殺。

如果真是這個原因,那就不對了。文種只是給你勾踐提出不同建議,你怎麼能把提不同建議的人殺掉呢?殺掉文種,誰還給你提建議?

又有人說,勾踐殺文種,是忌憚功臣的表現。如果是這樣,也是不對的。畢竟勾踐只是打敗了一個吳國,並不算功成名就。在這種情況下,就卸磨殺驢,誰還敢來爲勾踐所用啊。

而范蠡因爲預料到勾踐會做卸磨殺驢的事,提前跑了。他提前跑不打緊,卻因爲說了一句“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給勾踐的越國做了極爲廣泛的反面宣傳,讓勾踐的爲人與做法,在那時候及後世都具有極大的傳播度,以至於後來韓信在被殺的時候,也把這句話提出來說。

文種被殺,范蠡逃遁,從此再也沒有人才敢去越國。事實上,此後的越國,也確實沒有任何人才去那裏的記錄。

越國在步入戰國後,爲何會逐漸衰敗?與勾踐有什麼關係嗎? 第2張

二、不興教化。

春秋時期,那些參加過爭霸的諸侯國,由於他們先後都有數百年的歷史,國內的文化底蘊比較厚。再加上他們非常重視文教,因此,就算招徠不來外地的人才,國內的人才也會反覆不斷地涌現。比如齊桓公時期開設的稷下學宮,就是這樣的教化機構。由於國內人才得到了大力的培養,因此,國家的底蘊纔會變得越來越深厚。

越國原本是偏遠的國家,國民普遍處於矇昧狀態。文化底蘊薄弱,拒絕外來人才,又不重視國內人才的培養。這怎麼發展得起來呢。

三、策略不當。

勾踐爭霸時期的越國,雖然處在春秋向戰國延續的時期,是一個很好的節點。但是,勾踐的策略顯然並不恰當。他的思維依然停留在春秋時期,還在做着春秋霸主們所做的那些事情。比如北上和齊、魯會盟;比如帶信給周王室,讓周王室提高他的爵位;比如平定衛國、魯國的內亂;比如干涉邾國的內政等等。

其實,在這麼一個節點上,最重要的並不是做爭霸的事情,而是應該致力於國內的內政,包括經濟和軍事。就像當時的一些諸侯國做的那樣,銳意改革,在國內確立一個好的發展制度,讓自己的國家變得真正強大。

春秋時期那種諸侯爭霸的方式,雖然提高了國際影響力,但因爲反覆興兵,也極大地消耗了自己的國力。吳國當年就是因爲北上爭霸,造成國內空虛及經濟困頓,所以纔給了越國可乘之機。雖然越國北上爭霸,並沒有引起別的國家偷襲,但是自己的國力已經大減,沒有再有發展成戰國強國那種條件了。

越國在步入戰國後,爲何會逐漸衰敗?與勾踐有什麼關係嗎? 第3張

四、內亂不斷。

《竹書紀年》曾記載,勾踐之後,越國此後的三代人,連續發生了弒君現象,也就是“越人三弒其君”。雖然《竹書紀年》的記載比較簡略,也分不清楚這些弒君的因果關係。但是很明顯,越國發生了極大的內亂現象。

當戰國初期,其他諸侯國都在高歌猛進往前發展的時候,越國一方面好大喜功爭霸,一方面不注重國計民生,同時內亂不斷。因此,越國的爭霸也就只能是曇花一現,最終也沒能發展成強盛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