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商和周是什麼關係?武王爲什麼要伐紂?

商和周是什麼關係?武王爲什麼要伐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周朝和商朝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要說周的起源,它跟一則神話有關:有邰氏的一個女子,名叫姜嫄,在野外踩踏了巨人的足跡,回來不久就生下了棄,棄就是西周的祖先後稷。

雖然神話故事不能信以爲真,但我們卻可以從中挖掘一些有用的線索:強調棄的母親,恰恰是周人尚未脫離母系氏族社會的標誌。

(同樣的,商人誕生,也是源於“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神話:簡吞食玄鳥卵,生下契。)

《詩經》中有提到,后稷農耕,他經手過的農作物都非常茂盛,棄也一度獲得“農師”的身份,又反映出周人很早就在耕作領域有着專長。遠古時期,人類社會依附於自然系統,根據考察,周人最早的活動痕跡在今天的黃土高原,渭水一代,那裏水土肥沃,適合發展農耕,恰恰也證明了這點。

商和周是什麼關係?武王爲什麼要伐紂?

但是光知道這些還不夠,周與商是什麼關係?姬昌爲何是西伯“侯”?武王爲何“伐”紂?周與商的交際,是隨着部落遷徙與部落戰爭自然發生的。

周太王,也即公亶父時期,西北部的戎狄崛起,他們以遊牧爲主要生活形態,野蠻強悍,且是諸部聯合。爲了獲得水源和土地,戎狄開始往渭水平原一帶滲透,周遭遇壓迫,不得不遷居岐山。

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周太王是個很有規劃的領導者,遭遇強敵以後,他在岐山開始嘗試建設國家,體現在:

建立城郭、政府性建築。“邑”初具概念,將不同部落,分別劃分到不同的邑,也就是現在的“區域”,史書雲:以邑別居之。

後人口中,古公亶父這麼重要,還是因爲他創造出國度雛形。

商和周是什麼關係?武王爲什麼要伐紂? 第2張

有城郭、邑、屋室和官司,再加上簡單訓練的戰鬥力,部落之間的交際也就有了理由。

武丁,是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他在位時期,任人唯賢,發展文化,也積極拓寬疆土。據統計,他在位的59年,商的發展達到了新的高峯,後人謂之中興。

而在武丁卜辭中,我們發現了這樣的詞語:

璞周。

璞,也是伐的意思。

也就是說,最遲在武丁時,周和商產生關係,且是平等、對立的。強大的商事圖吞併周圍小部落,周在其計劃中。

但是緊接着,《易經》中又提到:商討伐鬼方,周人參與,且因爲戰功得到了封賞。須知,平等的政權,是沒有封賞之說的,除非周對商臣服。

鬼方,是武丁最強大的敵人之一,和它的戰爭持續了三年之久,鬼方也是後來匈奴民族的祖先。整合上面的史料不難得出一種猜測:商最初討伐周邊小國,周也在其中,沒用多久就成功了,這些是在伐鬼方之前。隨後商帶着週一起伐鬼方,此時周是被領導的戰鬥力。

那麼這兩國的關係,就有一個從“平等”到“歸順”的轉變。

商和周是什麼關係?武王爲什麼要伐紂? 第3張

在《竹書紀年》裏,周的壯大是緊接在歸順商之後的事情,彼時它沒有強敵威脅,反而受到庇護,因此可以安心發展農業,且伺機吞併自己的鄰居。很快,西部諸戎就被打敗了。

借力,總能成長的更快,上升期的周知道,商在許多方面都是學習、求助的對象。季歷的妻子大任,正是商摯君之女,而周文王的妻子,同樣來自於商。

看《封神演義》時,有一段說的是周文王賢能,許多諸侯對他臣服。帝辛意識到威脅,便將姬昌叫到朝歌囚禁起來,姜子牙等人送上美女和財寶,纔將文王換回。

可能許多人覺得,紂王此舉喜怒不定,是昏庸的證明。但是很顯然,這一招在那時最效率不過了。亶父死後,他的兒子季歷爲王,將周發展的很好,商王文丁忌憚,就把季歷給殺了。若不是季歷的兒子乃文王姬昌,可能周的文明就此中斷。

商和周是什麼關係?武王爲什麼要伐紂? 第4張

公元前1046年,在經歷了多番準備與試探之後,周武王終於開始了伐紂大業。此時他們不再是那個讓戎狄趕着跑的小部落了,而是一個擁有自己的軍隊、文化、人才庫,見過大世面,參與過大戰爭的政權。

恰逢,商的君王帝辛身上的爭議很多,有許多諸侯選擇站在周武王這邊,帝辛倉皇應戰,結果有不少士兵還臨陣倒戈了。商在毫無懸念中失敗,數百年的基業付之一炬。殊不知,周也是投入了幾代人的等待,才能迎接這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