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宋太宗採納了誰的建議?修建鮮爲人知的“水長城”來防禦

宋太宗採納了誰的建議?修建鮮爲人知的“水長城”來防禦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城,是自秦始皇起,爲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襲擾,鞏固北方防線,而建造的城牆,最爲著名的便是秦始皇修建的“萬里長城”。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宋太宗採納了誰的建議?修建鮮爲人知的“水長城”來防禦

然而,在唐末五代十國期間,天下割據,北方契丹建立的遼國,實力雄厚。當時的後晉皇帝石敬瑭爲了換取遼國的援助,將幽州、薊州等十六州直接送給了契丹人。至此,契丹人就如同是拿到了進出中原的大門鑰匙一樣,來去自如。

宋太宗採納了誰的建議?修建鮮爲人知的“水長城”來防禦 第2張

到宋太祖建立北宋至宋太宗,兩次大規模北伐,欲收復幽雲十六州,然而均以失敗收場。只能轉攻爲守。

爲阻止遼軍騎兵南下,守衛邊防。時任滄州刺史的何承矩建議利用河川沼澤製造方田,宋太宗採納了這個建議。纔會使得北宋王朝一直能延續100多年,這便是鮮爲人知的“水長城”。

這條水長城西起西塘泊,東至泥沽海口,全長近千里,綿亙七座軍州。“水長城”沿途彙集了河流19條,澱泊30個。其全線分爲了8個區段,設置堡壘26座,軍鋪125個,士兵3000餘人,還有戰艦100餘艘。這對於不善水戰的遼兵來說,是一種巨大的震懾。

宋太宗採納了誰的建議?修建鮮爲人知的“水長城”來防禦 第3張

有了“水長城”,北宋與遼國接壤的地州,因被水系相隔而變得易守難攻。

整個工程完工後,馬上初見成效,多次擊退遼國進攻,面對固若金湯的“水長城”,遼國騎兵只能望“城”興嘆。在此後的100多年中,宋朝官兵憑藉這條“水長城”在遼國發動的11次大規模進攻中,取得了7次的勝利,爲大宋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

據《宋史》及《續資治通鑑》等史料記載,“何承矩至雄州,即建屯田之議”。“水長城”在發揮軍事作用的同時,也實行了屯田實邊,休息民力,宋太宗親自下詔:“令沿邊作方田,量地理之遠近,列置寨柵。到”宋真宗時期,“水長城”一帶已成爲北宋的糧食場地,“自是葦蒲,贏蛤之饒,民賴其利”。這種景象大概也是宋遼關係緩和之後社會安定發展的一個縮影。

雖然這道“水長城”獲得了巨大成功,但後人卻很少有人提及,不禁讓人好奇,到底爲什麼?

首先是它在體量上、形象上,無法與雄偉的萬里長城相提並論。其次在南宋之後,其已毫無軍事意義,隨着時間荒廢、湮沒,這些坑塘河汊幾乎已無跡可尋,也難讓人將其與雄偉的防禦工事聯繫起來。

秦漢以來各個朝代費大力修長城,但都不能改變歷史更迭的大勢,唯獨北宋的千里“水長城”好像有着特殊的存在意義,宋人用他們的智慧成功消弭了戰爭,以水止戈,依水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