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必須遷都到北京後,才能守住北部的半壁江山嗎?

明朝必須遷都到北京後,才能守住北部的半壁江山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的大神王陽明曾經對明朝的國防提出了自己的戰略構想,他的觀點是“大明雖大,最爲緊要之地四處(宣大薊遼)而已。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他所說的這些地方位於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和遼東地區,換句話說,也就類似於宋朝人口中的燕雲十六州。那麼爲什麼說明朝必須遷都北京才能守住,北部的半壁江山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明朝必須遷都到北京後,才能守住北部的半壁江山嗎?

1、明朝的經濟中心完全在南方,北部已經遠遠落後

從南宋以來,中國的經濟中心徹底轉移到了南方。而北方地區遭到了金和蒙元等政權的反覆蹂躪,經濟水平一落千丈,人口也大大地降低。直到明朝的前期,天下初步穩定以後,北方纔開始慢慢的恢復自己的元氣。但是由於破壞時間太長,具體的水平仍然和南方地區差的遠。

如果沒有合適的理由,面對北方草原的猛烈進攻,明軍很可能選擇後退。所以說只有遷都這個最光明正大的理由,才能使本在南京的羣臣閉嘴。在朱棣剛剛宣佈遷都之時,遭到了羣臣的強烈反對,最後君權大於一切,才穩定了局面。

蒙元南下南下以後,對原金國統治的北方地區進行了大屠殺,北方的人口下降了70%以上,經濟建設更是無從談起。元朝統一全國以後,許多蒙古貴族將農田改成了牧場,在元朝統治的90年裏,北方的經濟一直沒有恢復。

元朝末期的農民起義席捲全國,在元軍與農民軍的反覆較量中,北方剛剛有了一些起色的經濟再次崩潰。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初期,河北、河南、山東地區的經濟和人口數量都已經到了冰點,所以纔出現了山西大移民。

明朝必須遷都到北京後,才能守住北部的半壁江山嗎? 第2張

經管如此,北方的經濟想完全恢復仍然十分困難,因爲已經沒有了政治中心的優勢,以前王朝的首都都在長安、洛陽、開封之間來回運動,這些城市都在北方,完美的帶動了北方的經濟。而明朝的都城在南京,北方地區缺少帶動經濟發展的動力。經過慎重的考慮,永樂皇帝朱棣決定遷都北京,從源頭帶動北方的經濟發展。

2、從國防戰略的角度考慮,遷都北京也是必走的一步

燕山山脈長城一線歷來就是中原王朝抗擊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是中原王朝必保的地區。歷代的中原王朝都依靠這一條國防線守護者中原大地的安全和安寧。但是自從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遼國以後,所有的一切都變了。

漢人失去了國防的命脈,隨後建立的宋朝就必須靠着數量優勢的步兵去抵抗彪悍的草原騎兵。這些騎兵沒有了燕山山脈的阻隔,可以在中原大地上縱馬馳騁,宋朝一點辦法也沒有。北方的遊牧騎兵日夜兼程四天就可以到達黃河岸邊,直接威脅中原王朝的心臟。

這個道理明朝也不會不懂,遼宣大一線明朝必須保住。但是這樣一來就必須在邊境佈置重兵,而京城也需要重兵拱衛,這就大大增高了明朝的國防投入。更重要的是明朝延續了宋朝的毛病,對武將並不信任,擔心他們取而代之,文貴武賤的現象仍然十分的普遍。

由於北方距離南京遙遠,指揮起來十分耽誤戰機,因此北方需要一位大員鎮守統籌全局。但是明朝是不會輕易設立這一個職位的,明朝皇帝也擔心安史之亂的第二版。因此,也只有唯一的辦法,皇帝將首都設立在北京,既解決了兵力重複建設的問題,有從根源上杜絕了武將謀反的可能,最重要的是可以指揮北部軍隊抗擊草原上隨時可能南下游牧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