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構守住半壁江山遭人罵 崇禎丟了江山爲何能得到同情

趙構守住半壁江山遭人罵 崇禎丟了江山爲何能得到同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趙構和崇禎,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在2000多年的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歷史上,大多數亡國之君都有着這樣或那樣的不對,是導致亡國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們的名聲自然不好,是人們反感的人。

但是,爲什麼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卻得到了不少人的同情?而守住半壁江山的趙構,卻遭人罵?

其實,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趙構守住半壁江山遭人罵 崇禎丟了江山爲何能得到同情

其一:一個是“站着死”,一個是“跪着生”。

有一句話叫做:寧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這句話大概可以用來形容崇禎和趙構,這也是人們對崇禎同情卻對趙構鄙視的主要原因。

早在漢朝時,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有一句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而在這句話後面還有幾句話,是司馬遷認爲人受辱的程度: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詘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關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髮、嬰金鐵受辱,其次毀肌膚、斷肢體受辱,最下腐刑極矣!

趙構守住半壁江山遭人罵 崇禎丟了江山爲何能得到同情 第2張

這幾句話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不侮辱祖先,其次是自身不受侮辱,再次是不因別人的臉色而受辱,再次是不因別人的言語而受辱,再次是被捆綁在地而受辱,再次是穿上囚服受辱,再次是戴上腳鐐手銬、被杖擊鞭笞而受辱,再次是被剃光頭髮、頸戴枷鎖而受辱,再次是毀壞肌膚、斷肢截體而受辱,最下等的是腐刑,侮辱到了極點!

對於崇禎來說,李自成打到了京城邊上,只要李自成打,城破是早晚的事兒,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崇禎仍然不妥協,不答應李自成很低的求和條件,最後上吊自殺。

而對於趙構來說,卻東奔西跑,甚至跑到海上躲避,最後在戰場情況好轉時卑躬屈膝的求和,甚至爲了求和殺死抗金英雄岳飛。

除此之外,還曾發生“苗劉兵變”,趙構被逼退位,成爲階下囚。

用司馬遷的觀點來看,趙構“受辱”的可不止一點,辱沒祖先、自身受辱、看別人的臉色、受別人的言語等等,可謂是“洋相出盡”。

他丟的不僅僅是秦嶺淮河以北的大片疆土,還有趙家的臉、皇帝的臉、漢人的臉,禮義廉恥早就忘腦後了。

這兩個人相比,就不難看出,明朝崇禎皇帝的死得到同情、而南宋趙構的生卻招致罵名是情有可原的。

趙構守住半壁江山遭人罵 崇禎丟了江山爲何能得到同情 第3張

其二:對王朝的評價,牽連到個人。

宋朝,不管是北宋還是南宋,在人們心中就會浮現出重文輕武、弱宋、軍事上的無能、靖康之恥等字眼。

而提到明朝,儘管大家都知道明朝皇帝很奇葩,但面對敵人時,卻很少屈服。不管是後金(清)的崛起、倭寇的騷擾、西方列強的挑釁,都會奮力打擊,即使眼看要滅亡了也要打。甚至,明朝皇帝明英宗被瓦剌俘虜了,明朝另立皇帝繼續打;江山已經支離破碎了,鄭成功仍然打敗荷蘭侵略者收復臺灣

明朝的鐵血、硬漢形象,讓很多人讚賞。而宋朝卻正好相反,面對敵人總是“慫包”,割地賠款不當回事。宋朝的弱,讓人憋屈,讓人咬牙切齒。

人們對朝代的感情,同樣牽連到個人;而他們個人,又反映了兩個朝代:宋朝皇帝大多是“慫包”,明朝皇帝大多沒有“孬種”。

其三:後世文人對歷史的部分“修飾”,容易引起後世學者的感情上的主觀“偏差”。

封建王朝對文化上的管制,一個是相對開放自由的宋朝,一個是大興文字獄的明朝、清朝,這直接會影響史官對歷史的主觀描述偏差。

清朝入關後,爲了證明自己的正統性,一直不說自己是竊取了明朝江山,反而一直以替明朝皇帝崇禎報仇的姿態描述自己的入關。

既然如此,那明朝的崇禎皇帝總不能被說得太壞了吧!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誤導人們對明朝皇帝的感情判斷。

所以,崇禎雖然殉國,卻得到了人們的同情;趙構雖然保住了半壁江山,卻留下不少罵名。

趙構守住半壁江山遭人罵 崇禎丟了江山爲何能得到同情 第4張

對此,大家怎麼看?

歡迎大家積極評論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隨手關注津城沐雨,更多精彩有趣的歷史知識,敬請期待!

參考文獻:

《宋史》,《明史》,《中國通史》。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