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明朝爲何只出現宦官干政 雖無外戚之亂但宦官卻是最爲嚴重的

明朝爲何只出現宦官干政 雖無外戚之亂但宦官卻是最爲嚴重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宦官和外戚,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宦官和外戚自古便是帝王身邊最親密的人羣,宦官照顧封建帝王的衣食起居,而外戚則以皇帝身邊妃子爲紐帶,從而和皇帝產生血緣聯繫。

宦官和外戚正是和帝王有這樣的親密聯繫,所以往往能得到皇帝的信任,從而獲得權力。縱觀歷朝歷代,宦官和外戚同時存在,又相生相剋。最典型的莫過於東漢外戚竇氏家族、鄧氏家族、董氏家族,以及五侯和十常侍等宦官,皇帝往往爲了打壓外戚而不得不重用宦官,最後又不得不依賴外戚來制衡宦官。

明朝爲何只出現宦官干政 雖無外戚之亂但宦官卻是最爲嚴重的

宦官劇照

但是相比於其它朝代,明朝就很獨特,因爲明朝只有宦官之禍,而無外戚之亂,這是爲什麼呢?

宦官之禍

明朝的宦官之禍,因和而起呢?說起來,這和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有關。

朱元璋是一位權力慾和猜忌心都很重的帝王,一方面,他不能容忍宰相分走自己的權力,另一方面,朱元璋對元朝中後期宰相權力過大進而左右皇位繼承人感到不滿。據《明史》記載,他曾對身邊人說:

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權臣,上下矇蔽故也。今禮所言不得隔城中書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攬庶政,故大臣得以專權自恣。

明朝爲何只出現宦官干政 雖無外戚之亂但宦官卻是最爲嚴重的 第2張

朱元璋劇照

因此,朱元璋在殺死了獨斷專橫的宰相胡惟庸之後,便廢掉了已經沿用千年的宰相制度。宰相這個職位早在秦始皇設立的時候,其作用就是輔佐皇帝統率百官和處理日常工作。

衆所周知,朱元璋是歷史上最勤勞的帝王之一,因此宰相的消失對他幾乎沒有影響。然而自明成祖朱棣之後,明朝皇帝便很難獨自一人事必躬親,於是便逐漸產生了內閣,即由一批皇帝信任的大臣組成內閣,協助皇帝處理工作。

在這個過程中,皇帝爲了制衡內閣,便有意提升宦官的權力,最後宦官們甚至取得了“批紅”的權力。正因爲皇帝的信任,明代纔會頻繁出現像王振、劉瑾和魏忠賢這樣擾亂朝政的大宦官。

明朝爲何只出現宦官干政 雖無外戚之亂但宦官卻是最爲嚴重的 第3張

魏忠賢劇照

無外戚干政

那麼歷史上的外戚之亂,在明朝又緣何而無呢?主要原因有三點。

1.選妃重德,不重出身

在明朝開國伊始,朱元璋就多次強調外戚不得干政,據《明史》載:

明太祖立國,家法嚴,外戚循理謹度,無敢恃寵以病民,漢、唐以來所不及。

朱元璋甚至爲後世直接立下了“后妃雖母儀天下,然不可俾預政事”的規矩。正是因爲朱元璋的這種重視,有明一朝,皇帝選妃重德不重出身。

明朝爲何只出現宦官干政 雖無外戚之亂但宦官卻是最爲嚴重的 第4張

朱元璋和馬皇后劇照

或者說是明朝皇帝在有意淡化妃子的出身,他們繞過名門貴族的千金小姐,而對民間選秀推崇備至。如此,明朝皇帝身邊的妃子往往是出身卑微的人,其家族無權無勢,也就大大降低了外戚亂政的可能性。

2.明朝皇帝多長壽,且擅權謀

外戚專政的重要前提是帝王年幼,由太后臨朝聽政,從而重用自己親人。而明代16位皇帝中,除了明英宗和明神宗之外,其餘皇帝繼位時皆已年長,可以獨當一面,並且在位時間較長,因此外戚很難獲得干政的機會

明朝爲何只出現宦官干政 雖無外戚之亂但宦官卻是最爲嚴重的 第5張

嘉靖帝劇照

除此之外,明代帝王大多擅長權謀,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自不用說,往後看朱瞻基、嘉靖、萬曆和崇禎等帝王,個個皆非省油的燈。尤其是嘉靖和萬曆兩位皇帝,數十年不上朝,卻能保證朝庭正常工作秩序穩定,其政治權謀可見一斑。

3.文官士大夫集團

最後一點原因和明朝強大的文官士大夫集團有關。明代士大夫以不懼死而聞名,他們敢於同皇帝據理力爭。

明朝爲何只出現宦官干政 雖無外戚之亂但宦官卻是最爲嚴重的 第6張

鄭貴妃劇照

明朝並非從來沒有過出現過外戚專政的苗頭,萬曆朝的以鄭貴妃爲首的外戚就曾動過干政的心思,她企圖廢長立幼,立朱常洵爲太子。但是遭到文官集團的激烈反對,先後有四位內閣首輔和百餘位大臣因此被罷官,最終成功阻止了鄭貴妃的企圖。

基於以上三點原因,明朝從朱元璋開始到崇禎帝結束一直都沒有出現外戚干政的禍亂。然而諷刺的是,明朝雖無外戚之亂,但其宦官之禍卻是歷朝歷代之中最爲嚴重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